《弟子规》中的家教良方第四十二课:言语忍 忿自泯

《弟子规》教导说:“言语忍 忿自泯”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一、为什么要“言语忍”?

> >言语为福祸之门。“言语忍”对于一个人能否平安,一个社会能否平稳真是太重要了。“忍”字心头一把刀,不忍就要遭祸殃。别人锋利的言词,给你很多的讥讽、毁谤如利剑一样刺着你的心,已经箭在弦上。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忍”的大智慧。“忍”并不是憋在心里,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而是你的“心”应该是用来考虑怎样能“化解”。其实,学习传统文化大智慧之一,就是“化解”,扩大心量。如果只会发脾气、硬碰硬,那只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处事要学会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学会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损失,用柔化、分化等办法最终彻底解决冲突。这就是“忍”的一种涵养。

在《论语学而》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会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打听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咱们老师是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美德取得它的。温良恭俭让使孔子十分有亲和力。

所以当一个人懂得忍让,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其实,在忍当中我们已经在扩宽心量,就能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因为毕竟当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情绪化,等他静下来了就会觉得自己理屈。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而且更保持了彼此的关系。

三国时,曹操欲使人招安刘表,贾诩进谏说:“刘表喜欢结交名流,现在必须派一位有名之士前去游说才可以使他投降。”荀攸推荐孔融,孔融却推荐了一位他的好友祢衡。

祢衡年纪轻轻,英俊潇洒,有着高超的记忆力,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本领,善于写文章,长与辩论。祢衡还善于音乐,曹操命他击鼓,“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这得要多强的功力啊!

 可惜,祢衡是一位孤傲之人,认为别人都是衣架﹑饭桶。依他自己所言,他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也没有他不知道的。上可以辅佐尧﹑舜,下可以跟孔子﹑颜回相提并论。当曹操派祢衡为使,去往荆州招安刘表,并答应祢衡如果刘表来降将拜为上卿。可是祢衡拒绝前往。他不但骂曹操手下之人,还骂曹操,他骂曹操不识贤愚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纳忠言是耳浊,不通古今是身浊,不容诸侯是腹浊,常想谋朝篡位是心浊。

 他骂曹操,曹操没有杀他,“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曹操考虑到杀了祢衡会给他成大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于是他将他送往刘表处,希望借刘表之手除去祢衡,然而刘表明白曹操的意图,面对祢衡的羞辱他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将祢衡送给了黄祖,黄祖是个将军,面对祢衡说他只是一对泥土草木时,黄祖可不会想要珍惜有才之人。于是祢衡命丧黄祖之手,葬于鹦鹉洲边。

 当黄祖杀了祢衡的消息传到曹操处,曹操笑曰:“腐儒舌剑,反自杀矣!”曹操借刀杀人的意图总算达到了。在曹操看来祢衡的死是他目空一切所导致的,祢衡只是能耍耍嘴皮子的文人。祢衡的死令人惋惜,然而祢衡的死又是意料之中。

一个文人,整天见人就骂,可以说是到了世人厌恨他,他也憎恨世人的地步,他不能随波逐流,亦不能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他终究只能成为悲剧。即使祢衡身处在当今的这个时代,他也是不会被世人所包容,工作上天天批评领导的过处,与同事之间不能好好相处,看不惯别人的所做所为,没有朋友,没权没势的他只能处处遭人排挤。

“言语忍,忿自泯。”夫妻之间也是这样。如果夫妻之间经常吵架,小孩看到父母是这样的情形,他在心目当中,就会起了一种观念,认为父母就是靠吵吵架来解决问题的,我跟别人吵,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讲话也会很粗鲁、粗鄙,为人所讨厌。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化解;人生有很多话,需要策略。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当忍处,俯首躬耕,勤力劳作,无语自显品质。

二、怎样做到“言语忍”?

>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为福祸之门,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恕”是最好的溶解剂。

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向孔子请教:“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心上面一个“如——潇洒自如,如鱼得水”,有一颗潇洒自如的朗朗之心,遇到事情就会如鱼得水。这个字真是很有意思,如果再把“如”分解为女、口——刚会说话的小女孩。既使对方说的话、做的事很气人、很欺负人,但你把它看做是一个刚会说话的小女孩说的话、做的事,你肯定就会笑出来,怨恨的心马上就化解了,就能原谅,不计较别人的过错。所以,“恕” 的本义指体谅,以仁爱、善良之心推想别人的心。如果这样做了,对方就被你的大度所感动,相信他也会反省自己的。

战国时,鲍叔牙作了齐国公子小白的家臣,管仲作了公子纠的家臣。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当国王,曾用箭差点把小白射死。后来小白登位成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牙就向桓公推荐管仲做宰相。管仲被任用当了齐国的宰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称霸诸国,九次会合诸侯,辅佐周朝天下。这些成绩全靠管仲的谋略。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人的胸怀有多大,就能成就多么大的事业。齐桓公对于管仲的杀身之仇都能够原谅,所以才能够在春秋时成为五霸之首。

孔子在“君子有九思”中说:“忿思难”,意思是说君子在气愤难平时要考虑到会有什么后果。《菜根谭》中说:“为人处世如果不给自己留条退路,如飞蛾投入火中自取灭亡,如羚羊把角顶进篱笆里,进退两难,做到“言语忍”就是听了不愿听的话,不往心里去,再一个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

> “忍”是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在“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忍、恕”的过程当中我们已经在扩宽心量,就能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因为毕竟当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都是比较情绪化,等他静下来了就会觉得自己理屈。所以这一忍,忍出了自己的德行,也忍出了对方的惭愧,而且更保持了彼此的关系,甚至成就了彼此的事业。

【给自己点亮一盏心灯】 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衷心希望我对《弟子规》的感悟传播能使更多的孩子德才相长,使更多的家庭受益。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减少浮躁气,提升人的高贵气质,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弟子规》, 并一起践行! 

我已经在“”发表了百篇“《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弟子规》中的家教良方第四十二课:言语忍 忿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