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面向未来

——那年今日“说说”

国学定义:一个国家的根本之学,一个民族传统所成之学。

近代国学:民国时期白话文运动弃“古”从“白”,废读经典,已近百年,对民族文化伤害极大。

传承国学但不迷信国学:

不传承,犹如一粒种子不熟悉自身生长的土壤,况且这土壤中蕴藏着先人的襟怀和智慧——半部《论语》知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孙子的不战而胜,将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理念有机结合,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基础;

不迷信国学。几千年“家天下”的中华文明史,期间少不了糟粕,如果我们尽皆收入,便是愚蠢。

国学之旅:

不应到大学,甚至到研究所后再学,而应从小开始;

*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历史、通往古代经典文学的窗子;

*为孩子提供大量资料和信息,让孩子评价议论,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国学,更注重文教、礼教、乐教融于现代教育之中。日常教育中忽略了对孩子的性格、品德、价值观的培养,学习国学,不仅让孩子背会多少篇古文诗词,更注重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激趣:

再好的东西,当学生意识不到它的美时,也是不会产生兴趣的,而没有兴趣,学习将是假学习,这也是现代语文课堂上的症结所在。激趣,从诗教开始。

1,“不学诗,无以言”。不了解、学习一点诗歌,你甚至不懂该如何说话。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能把话说得优雅、准确。因此,诗歌也是一种说话方式,不过,它说出的主要是诗人自己的情怀、胸襟和旨趣。通过诗,理解诗人,探究他的情感空间和内心世界,就可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人生与人生的叠加。诗不能让我们活得更好,但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多,也就是说,诗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可能性。因为和诗里的人生有了共鸣、回应,我们自己原有的人生就延长了,扩大了。

2、诗歌教育,如何解析、赏读好古诗,如何在古诗中发现那些细微的美,发现那些精致的心灵,并引导学生去理解它,感受它,至关重要,更是激趣的根本。“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陆游诗中的无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诗中的有人——突出的是人的闲和空。)以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为路径,从而达到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塑造。(现代人还沉沦于物欲的攀比,却还未觉醒那是一条不归路。)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以及积累性的学习特点。(阅读、写作)

大国学的跟进:

国学很容易沦为儒学,而无视道、释、墨、法、名……各家,无大国学视野的所谓国学,是称不上国学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承国学,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