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无伦次

       清醒的人多,清白的人少。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喜欢去和人争输赢,后来阅历增加了一点,乐于去与人论对错。偶然发现,赢也好,输也罢,赢的时候会开心?输了会有收获?对也好,错也罢,对了会觉得快乐?错了会有所反思?开始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博弈论里面的合作与双赢真的很难在现实当中大概率的被执行。

       以前自己总给自己贴一个内向的标签,因为一起认定了自己是一个不太善于沟通的人,所以一般不太愿意讲话,宁可多做事。恍惚间才明白自己不太愿意多讲的原因是害怕犯错,害怕因为自己表述不清而伤害到别人,也害怕别人误解而伤害到自己。所以会选择做一个把头扎进沙地里的鸵鸟,这样世界就与我无关了。可是事与愿违,教育工作需要的就是不停的去与人沟通,自己也开始被迫的去慢慢的学习,还记得初次登台的时候差点踩空的那一瞬间,只是已经不记得那次在台上说了什么,被现实逼迫到去殴打内心的害怕,几个回合下来,紧张感也就渐渐在可控范围内了。那个时候以为自己有点了不起了,毕竟能够面对台下两百来号人讲话了,以为自己学会讲话了。直到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才发现真实情况并非那样。

       站在台上能够对着两百多人侃侃而谈,不代表你能够与小团体沟通时就能够顺利达到你的目标,更不能说明你与单个人交流时就能够让对方明白你。大概率的情况是我们沟通中的时候每个人内心里面都会有这样一个预期,就是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多一点,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个心态所以在沟通过程中所以更愿意多去表达,认为自己多说几遍多强调几遍就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结果。我觉得自己现在就是处在这个阶段,并且给自己找来了不少支撑的理由,只有你不停的去说的时候,说的多了,总有一天对方会听进去,对方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现在看来,好像有点自欺欺人了,对于学生,这一招可能还有效,但是对于其它人,恐怕就无效甚至起到反效果。也是经历了好些事才弄明白这一点,出于合作的态度,应该要求自己去理解别人多一点,而不应该是期望别人理解自己多一点。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听为主,说为辅。自己慢慢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博弈论里面两个维度四种结果,只有合作—合作的选择才会取得最好的结果,可惜生活不是一次性的博弈,每一次选择都是博弈,我只能跟自己说,当你选择合作的时候,可能会被伤害,但是那何妨呢,如果被伤害了,只能说明你太弱,再者,别人不愿意合作,不值得成为你未来的朋友,正好帮你进行了一次价值观的匹配。

       嗯,清醒的人最荒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