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这是京剧《空城计》里的一段经典唱段,很多朋友肯定能张口就来,可据史料记载,这段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神话诸葛亮而编的故事而已。

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有趣,您知道的未必是真的,而您不知道的却可能真正发生过,就象这空城计,耳熟能详的是虚构的,而实实在在地曾经在我们德州大地上演过的“空城计”您却不一定知道。

史料记载,明代正统(1436年为正统)年间以后,政治日趋黑暗腐败,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烈,人民流离失所,各地农民起义连绵不断。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河北农民刘六、刘七不堪压迫,在河北霸州起义,一时贫苦农民纷起响应,队伍不断壮大,迅速发展为数万余人。时任德州知州宁河、守备(军事长官)桂勇预料农民军早晚有一天会打到德州来,所以立即着手谋划防御。据民国版《德县志》记载,二人关系比较融洽,凡事能“同心协力,相资如左右手,故事事有功”。他们在德州城外东绕铁佛寺,南过玉皇阁,西至御河河堤,绵延近二十里,修了一道土城墙用以御敌(史称罗城,该土墙距城墙实际距离无考,但查康熙版《德州志》记有北厂在城北三里,根据该志《州境地图》中北厂和铁佛寺相对城墙距离,可推测土墙距城墙应不超过三里地。另嘉靖版《德州志》也有载“正德六年,守备桂勇、知州宁河、指挥关廉,协谋募军民外筑土城以罗之,居民安堵如故,邻境避兵者不可胜计”)。

正德六年,刘六、刘七军果然来犯。农民军以数万之众自城南豆腐巷渡过运河,准备攻取德州城。当时守城明军实际数量笔者未能查到,但明万历版《德州志》有记载直到万历时期,德州“指挥、千户......城操共三千八百五十一名”“迩来士卒凋敝,棍徒(地痞之流)应募,空列行伍,虚张操演,设或有警,何益于实用哉?”根据当时明庭政治状况可推知正德年间德州官府兵备也不会强壮多少。情势所迫,宁河“率丁壮守罗城”,所谓丁壮,就是征募的民众。再查史料,明代自弘治经正德到嘉靖元年,德州城总人口才不过四万余,去除老弱妇孺等非战斗人员,兵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农民军,双方力量对比一目了然,从这方面说,德州城可以说是“空城”一座。面对强敌,宁河与桂勇预谋的空城计上演了。

宁河“令城门洞开,市肆贸易如故”,城门象往常一样大开,百姓一如既往,各店铺门市正常营业,迷惑农民军。同时,明军也不敢大意,宁河可没有胆量“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弹一曲《十面埋伏》,他本人率丁壮守罗城,桂勇守城门,埋伏好,形成外松内紧的态势。他们既希望农民军能不战而退,同时也硬着头皮做好打硬仗的准备。而农民军方面,据史料记载,刘六、刘七的农民军虽然有数万之众,但人员组成多是无以为生的贫苦农民,知识水平低,军事素质也不高,没有多少实战经验。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难辨虚实,一时不敢发动进攻。后农民军从东南方向攻罗城,仅仅二十几人攻入,且立即被杀。随后又计划攻北门,但终心存忌惮,疑惧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直相持到晚上,桂勇毕竟是正规武将出身,他抓住时机,派几十名骑兵偷偷绕到农民军后方,将农民军的兵力布署情况侦察清楚,立即乘夜发起进攻,农民军不知虚实,虽人数众多,但终因敌情不明,又遭遇突袭,仓促应战而败。  

此次战斗规模不大,在一般史料中难见踪影,但它做为我们德州史上上演的一段“空城计”,也很值得玩味一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