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这是东野圭吾很特别的一部作品,站在罪犯及其亲属的角度,讲述了被贴上"罪犯亲属"的标签后,各种社会歧视、疏远纷至沓来,甚至影响到下一代,他们是如何艰难度日的。

刚志和直贵是相依为命的亲兄弟,在母亲也去世后,刚志作为哥哥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为了赶快给弟弟凑够上大学的学费,一时鬼迷心窍抢劫了一位老人,被发现后又将其杀死,从此刚志在监狱内通过书信和弟弟联系。

直贵最初对哥哥行为只是充满了不解,之后因为受到歧视和疏远而不得不离开得之不易的工作、放弃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心爱的女人,逐渐对哥哥只剩下仇恨,当发现自己的女儿也正在遭受歧视并将受到更进一步伤害的情况下,甚至将一切都归结与哥哥并写信与他断绝关系。

当直贵自己也成为受害者,看到因罪犯而在女儿头上留下的疤,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原谅罪犯,并将这种仇恨延及罪犯的家人,慢慢的他发现自己也正在做和曾经将他逼入绝境的人一样的事,体会到了从未体会到的感受,只剩愤怒。

《信》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信》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犯罪"、"服刑"是否会给直系亲属带来如此大的压力,只听说过罪犯出狱后再就业难题,但却从来没听说过其亲属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但愿书中所写内容是夸张后的吧。

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属、罪犯家属,不能对其所受伤害进行比较,也不能就此谴责社会歧视。虽然我们强调对犯罪分子不容姑息,罪责刑相适应,也强调罚不连坐,但大部分人听到"罪犯""杀人凶手""抢劫"等诸如此类的字眼都会不寒而栗吧,即便相处下来发现对方憨厚老实,也无法对上述标签视而不见,这是人之常情。而任何一个受害者应该也都无法原谅罪犯,也会对其亲属产生怨恨,这也是人之常情。

人人如此,最后就会导致众人如此,这是社会所难以杜绝的现象。

当然,减少犯罪,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可有社会就不可能没有犯罪,大同社会短期来看还只是奢望,那么就应当改变公众意识,不用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对无辜之人以及经过改造的人,要有宽容之心,这样才是公平、平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