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政务云作为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组成,被外界称为城市的“最强大脑”。随着政务云的建设开始起步,政府部门能否进入数据共享、精细治理的“云时代”,恐怕还需要更加严格和健全的评测标准。”
2017年,工信部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特别明确,以工业云、政务云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为切入点,反映出我国政务领域信息化程度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治理和生产的需求的现实。
随着国家发布了大量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国内政府云计算应用已经开始起步,多个政府部门在积极探索采用云计算来满足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需求。
0.01元中标事件频发 政务云该如何评估?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约为170.8亿元,未来将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来自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两年,全国一共131个政务云招投标项目。
从去年的几次0.01元中标事件也不难发现,政务云一跃成为各大云计算厂商的“香馍馍”。
2017年2月,腾讯云以0.01元的价格中标厦门市信息中心公开招标外网云服务;
2017年3月,中国电信也以0.01元的价格,中标辽阳市信息中心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硬件建设项目;
2017年6月,中国电信再次以0.01元中标海南政务云,随后在国内政务云市场迅速掀起了一股低价中标之风。
0.01元中标事虽小,但在激烈竞争的背后,凸显了政务云市场的真正价值,也暴露了政务云市场突飞猛进发展下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门行业合作主管、政务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徐恩庆曾指出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四大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各地方的多个政府部门都要投资建设信息化系统和基础设施,造成功能重复,设备利用率低下。
二是“重建设,轻应用”现象依然严重。许多政务应用系统配置虽然很先进,但应用体验并不让人满意。
三是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低。目前绝大多数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未开展数据共享和交换能力,部门横向间极少开展数据共享。
四是运维水平不高,整体安全性差。大部分政府部门信息化系统仍依靠自身运维队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系统安全手段配置不足,这也使我国政府网站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灾区”。
事实上,多个省市的政务云主管领导同样面临着困扰,如何评价政务云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应用成效,如何评判政务云是否全面满足了国家政策要求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首个政务云评估机制 四大维度评定综合水平
针对此现象,2017年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行业专家及国内主流云计算厂商共同起草完成的《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方法》(以下简称《评估方法》)应运而生。
作为国内首项针对政务云综合水平的评估机制,该项评估从政策落实、应用成效,平台能力及安全保障的四个维度,共计20项审查指标出发,全面、真实的考察政务云建设水平。
首先,评价政务云是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评估方法》通过“政策响应率”、“部门上云率”、“核心业务上云率”等指标,全面评价各地政务云对国家政策的响应程度。
第二,衡量政务云在提高民众办事效率、节约建设成本和带动生态圈发展的应用成效。
《评估方法》以“数据共享交换能力”、“民众办事效率提升比”等指标,通过模拟政府办公、民众办事、随机抽查、访谈等方式,考察政务云在政府办公和民众办事方面取得的成效。
为了客观、准确的衡量政务云在节省开支方面的实际成效,《评估方法》综合考虑机房成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和运维成本四个方面,设计“成本节约比”测算公式,帮助相关部门实现成本节约“心中有数”。
同时,以政务云为核心的生态圈共包含的云服务提供商、软件服务商、大数据相关企业的企业数量,来评估政务云带动生态圈发展的应用成效。
第三,考核政务云平台功能。政务云中心体系复杂、汇聚大量政务数据,其功能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评估方法》着重考量“平台基础功能”、“服务可用性”、“网络接入能力”以及“业务迁移性”等指标,通过现场勘察和技术测试等手段有效保障政务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最后,评估政务云的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方法》通过“数据持久性”、“数据可销毁性”、“数据私密性”、“运维系统功能”、“故障恢复能力”五大指标,全面评估政务云的安全保障制度完备性和运行保障能力。
作为政务云领域一项重要成果,《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方法》将于2018年3月21日-22日在第二届云计算开源产业大会上正式发布。届时,大会还将公布更多政务云的评估标准细则以及实际案例。
《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划,将重点支持云计算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第三方评测机构的完善。未来随着《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方法》相关标准、测评、认证的逐渐完善,必将助力政务云建设实现有据可依、有制可循,从而促进政务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构建和谐、稳定的政务云生态体系。
【科技云报道原创】
微信公众账号:科技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