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句集鉴赏(下)/孙承宗等

明诗句集鉴赏(下)/孙承宗等_第1张图片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出处】明·孙承宗《渔家》

【鉴赏】这首诗是在讽刺那些画家的故作风雅,一点也不知道打渔人家生活的艰苦,却总是喜爱画那些寒江钓雪的图画。这首诗是同情怜悯渔家生活的艰苦,也是指责那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对渔民生活的无知与毫不关心。

【原诗】

阿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译文

撑船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影。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

赏析

大凡诗人画家总爱把渔家生活想象成悠闲恬适,充溢着闲情逸致。因而,在失意于官场仕途,倦怠于羁旅行役时,也总把渔船钓竿,湖波江浪作为寄情的物象,柳荫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难的桃花源。在他们笔下,日月晨昏的渔夫生涯显得轻松舒畅,撒网逐浪的岁月也变得碧波荡漾,其乐无穷。但是,孙承宗的渔家别具一番情调,道出了渔家的艰难与哀怨,对诗人,画家号为“渔家乐”的时弊提出了诘难。

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风波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辛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

第三,第四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深斋重阁中的许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体察民苦,“不识”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却想当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风花雪月图,借以派遣仕途失意惆怅和苦闷。 要想如实描绘出渔家的苦乐,没有深入民间的勇气,是不行的。此诗观察细致,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描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好诗。--------摘自《语文月刊》


裁衣不怕剪刀寒,寄远惟忧行路难

【出处】明·陈基《裁衣曲》

【鉴赏】妻子不怕冬夜的寒冷,连夜为远行的丈夫赶制冬衣。这两句诗深入地刻画出妻子对丈夫的体贴深情。古诗中,有许多借“寄衣”、“裁衣”的故事,来描写妇人对远行丈夫的记挂与思念,这首诗就是其中颇为感人的一首。

【原诗】

般勤织纨绮,寸寸成文理。

裁作远人衣,缝缝不敢迟。

裁衣不怕剪刀寒,寄远惟忧行路难。

临裁更忆身长短,只恐边城衣带缓。

银灯照壁忽垂花,万一衣成人到家。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出处】明·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

【鉴赏】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原诗是描写送别,以春色到江南代表无尽的离愁别苦。春色一去,留下的只是一片寂寞与惆怅。这两句诗是由宋朝郑文宝的“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东”衍化而来。

【原诗】

津辛杨柳碧耗死,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课》

【鉴赏】万里江山,总有着万里的烟尘;一朝天子,总有着一朝的臣民。"一朝天子一朝臣"常用来比喻旧社会宦海浮沉,升降不定。上级的主管一走?底下的部属也跟着大调动。北方民族无法忍受年年风沙侵扰 南方中原却占有着秀丽的山河。

【原诗】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北地怎禁沙日月?南人偿占锦乾坤。


此时一别何时见?遍抚儿身舐儿面

【出处】明·谢榛《四溪诗话·马柳泉《卖子叹》》

【鉴赏】此时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儿子的身躯,吻舐着儿子的面庞。这是一首卖子歌,描写母亲饥寒不能自保,只好忍痛把儿子卖为奴曹,临别依依,一再抚摸儿身,吻舐儿面的悲惨情景。

【原诗】

贫家有子贫亦娇,骨肉恩重哪能抛?

饥寒生死不相保,割肠卖儿为奴曹。

此时一别何时见?遍抚儿身舐儿面。

有命丰年来赎儿,无命九泉抱长怒。

嘱儿切莫忧爷娘,忧思成病谁汝将?

抱头顿足哭声绝,悲风飘飘天茫茫。


贫家有子贫亦娇,骨肉恩重哪能抛

【出处】明·谢榛《四溪诗话·马柳泉《卖子叹)》

【鉴赏】穷人家尽管家境贫寒,但孩子还是一样娇柔可爱;亲生骨肉,恩深情重,怎能忍心把他轻易地抛弃呢?“贫家有子贫亦娇”即使家境再贫寒,生活再清苦,但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儿女还是一样的娇柔可爱。这是一首《卖子歌》,描写遭逢饥谨,贫家为了自保只得卖儿。由诗中可看出作者痛苦不堪的心情,令人读来心酸落泪。

【原诗】见“此时一别何时见?遍抚儿身舐儿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诗句集鉴赏(下)/孙承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