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职怎么就变成坏事了?——《刘珂看拐角》第四个故事

升职是好事吗?这是职业向上发展的标志啊,当然是好事了。可是,在我们职业生涯咨询中,却经常遭遇升职痛苦到需要进行专业咨询的人,这又是为什么?


升职怎么就变成坏事了?——《刘珂看拐角》第四个故事_第1张图片


在企业中,外部聘请总归还是不如内部提拔。前者虽然可以带来新鲜的思想,快速地解决发展中缺人的问题,但往往“空降兵”也会面临和企业磨合期长,甚至水土不服,离职率高的问题,所以相比之下,内部提拔既可以给到员工发展的机会,激励员工,又可以完全避免企业文化不融合的问题,对企业来讲,除非新业务发展需要,或者内部的确没有适合的人选外,大多数时候内部提拔利大于弊。

文中的来访者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因为之前的工作干练而深得前任赏识,在前任因个人原因调任总部后,临走前推荐了她升职,于是从原来的外企培训经理,一下子成为了人力资源总监。多少人会感叹,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谁知道上任后的新总监遇到了极大的问题。一方面现在的上司总是用之前的工作方式来要求她,沟通有障碍,另一方面在下属和同事这里也受阻,原本挺规范的流程,不知怎么就是推不下去。她感觉非常不适应,越是急于证明自己,就越是容易出现工作方式武断,不听取建议的情况,于是乎,她不适应工作,同事也不适应她,终于种种压力之下,她辞职了。伴随辞职的,还有自我否定和怀疑。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赵昂老师说,这是典型的“有机会,没能力”

怎么会没能力呢?就是因为之前的工作中表现优秀才能获得这个机会的呀。在职业发展中,不同的职位对于人的能力要求会有着质的变化,而不是简单的能力加强。上升到更高阶的职位时,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能力准备,或者准备好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因为职位越往上走,面对的群体,处理的事件会发生极大的不同。这个故事里的来访者从培训经理上升到人力资源总监,在之前的岗位中更多的是团队管理和执行能力,而到人力资源总监,则要涉及战略眼光、跨部门合作等,这样的能力如果没有提前储备,不适应是必然,内心如果还没有做好不适应时间周期的心理准备,就更容易韧性不足,退下阵来。

管理学中的“彼得原理”说:人们总会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这个不是叫我们不要去升职,而是在提醒我们,当你在当前的位置上感觉已经能较好胜任时,一定要为下一步做打算,看好你的下一阶段发展方向,提前储备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等待机会到来的一天,否则有一天机会即便到来,也有可能如文中的来访者,最终抓不住机会,还打击了自己。

话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下一阶段如何提升能力,提前做好准备,赵昂老师支招:先做无冕之王。在晋升之前,有没有想过这一职位要考虑的事情?有没有作出相关的积累和实践上的尝试?回想起我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似乎印证了这一思路的重要性。

在我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曾在一家公司里私底下被同事们取了个绰号“老黄牛”,原因是她们发现部门领导总在一段时间后将原本不属于我工作范畴的事交给我,而我也总是干得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同事们取这个绰号,又是调侃又是替我不平。我自然有我的想法。那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即便是分公司,小部门多,人力资源部的人员编制也较多,我和我的另外一位男同事各负责不同的部门,类似于HRBP,前期我只需要负责我手上的部门,到我离职前,不但原本的工作仍在做,甚至那位男同事负责的部分工作也交给了我,而薪资并没有变化,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薪资在公司里也难以保密,所以同事们也都知道,更加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要接这些工作。后来我离职了,走前我跟其中一个关系较好的女孩子聊到这事,我才跟她透露了我的真实想法:我原本就没有想过要在这个企业里呆很久,因为早已看到晋升的“玻璃天花板”,是不可能上升到更高的职位,如果要晋升,势必只有外部的机会。但是这家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比较健全,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而这些只有在接触实际的工作时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到,所以我做这些工作,并非是任劳任怨,而是为了能将这些好的经验和积累带到下一步的发展中。从这家企业出来后,我很快进入了另一家公司,并且获得了理想的职位,之前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帮了我大忙。

赵昂老师还说:领导力只有不依附于职位才有力。这点我深有同感。的确有很多人在职位上拥有权力,所以别人敬之,远之,怕之,然而一旦下来,职位带来的影响力也随之而去,原本不是你的,最终也仍然不是你的。这篇故事里讲的,不是在离任之后来审视自己的领导力,而是在晋升机会到来之前就要培养自己的领导力,文中更多提到的是“影响力”,影响力从何而来?做人做事,刻意培养。如果在同事中有影响力,在上级那里有影响力,那么一切就水到渠成,领导力有了,就是“无冕之王”,这时候再等,等来的就是机会了。

诱惑常常会以“机会”的摸样出现,然而它和真正的机会的区别在于,机会或许能带来发展,诱惑就会带来毁灭。

最后,职场晋升已经发生了,你也发现自己在不适应中,怎么办?赵昂老师说:调整方式,充分利用信任期给自己减负而不是急于表现,发挥自己的优势,迅速树立自己的职业品牌,维护团队和谐,不要推动改革。如果调整失败,不要因此否定自己,只是时机未到,要蓄积信心重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升职怎么就变成坏事了?——《刘珂看拐角》第四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