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今天的日记
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了公众号。有点,说不清的感觉。
这中间,有同龄人,有自以为是的人。在写这句话时想换个柔和的词,但,我好像找不出什么了。
我反感这样的公众号。因为我看不到开办它的人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但这样语句不通毫无见解的文章难道不是对文字的亵渎么?
我不知道怎么评价我自己。因为我不知道我花了那么久写的东西会不会也得到如此的批判。
我大概是不敢开的。因为我连把上的文章让pyq的所有人都看到的勇气都没有。我只能守住我最熟悉的一片阵地。
也当真是矛盾。这像是比拼自己pyq的人数,以此来评价文字。我不喜欢这种方式,却又当真想用我的文字感动更多人。
但我真的没有办法保证我写的足够好足够经得起阅读,更没有办法保证我足够坚强足够有勇气面对批判和冷清。
太难了。
4.1
四月的第一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月份总有一种莫名好感。又觉得说“你是人间四月天”太过俗气了些。大概是因为单纯地爱极了这四月天,如雾般弥散独特香气的樱花和柳芽。
那些带入感极强的古诗文
4.2
我在慢慢学会以一种比较圆滑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我觉得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会让别人更舒服也更快乐。
我在学着协调一个团队中的矛盾。发长长的文字不惜自降身份地安慰着想放弃的队友,因为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大概也希望有这样的领导者,能够看到工作之外内心的波动。
我在降低自己的付出感。其实做一些事情并不是让多少人知道,从中收获的成长是其他忙于躲避承担的人们所永远学不来的,得到同样的赞赏,带给自己的能力的提升却不可复制。而在必要的时候让所有人知道这件事情是由我做的同样重要。毕竟人们不能看到所有事情的全貌。
我在直面一切不愿意面对的问题。看我不喜欢的人所写的文章,从中发现些自己不曾注意的优点;面对文学时,研究清楚每一处情感的波澜,毫不得过且过;写文章时推敲每一个字和标点,让自己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得到表达;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它们走进现实的世界里……
我在一步步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我很喜欢这样的自己。
刚刚提到“看讨厌的人写的文章”,这篇文章是解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刚看了第一段的解读就不想看了。他似乎就是把人人都能想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了而已。我亦在反思我写的诸多对文本的解读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试着用核心问题和主线串起来整篇解读,因为我相信看这些解读的人们都应当是对文本足够熟悉足够有见解,我要做的只不过是提供另一种宏观的角度,让大家从不一样的角度重新审视文本。
前两天和我妈探讨,语文老师怎么才能当的出彩。讨论的结果是,相比于一层层的解读,整体的把握更为重要,因为这不是所有读文的人所能具有的,这才是语文素养在课堂上能得到的最大的提升。
将来找不到工作可以当个老师……感觉每天把自己知道的融合上不断更新的理解传达给所有人也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唯一的担心是,自己所热爱的只是被当作考试的一部分,自己能带来的影响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都会让自己失望吧。
4.3
今天讲完了阿房宫赋,猛然间发现滕王阁序还有个解读的尾巴拖在后面没有写,明天还要考数学……不如我们就从阿房宫赋开始随时记着,到最后在通过某种神奇的方式揉成一篇文章好了。
最喜欢的一句话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就是这样一个反问的语气,从作者的主观角度,把长桥和复道已经默认为是云和虹了。所以这样带来的效果便是,啊,这个空中的龙和虹,没有云和霁是怎样出现的啊。而非是如一般陈述句的比喻所带来的——啊呀这个桥就和龙一样,道就和虹一样。所以带来的震撼感自然是更为强烈的。
或许这个可以在日常写作中运用一二,比如……(好吧我瞪着眼睛思索了很久并没有思索出来一句让自己满意的句子……)
我感觉自己的心情就像海一样,可是怎样的海能掀起如此洪涛??
觉得司机解读的最妙的一句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我自己读时只是觉得气势宏伟,同时觉得有点什么自己没有想到的,并没有想过自然归附于人力这一层。这样想来更觉妙哉。
有的时候司机想的其实真的挺透彻的,我好像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琢磨透每一篇文章。
与此同时我发现只有真正有过人生的经历才能写出些什么。如我般单薄甚至顺利的人生经历,让我只能蜷伏于现实的柔软与美好中,在写作上苟活于对文本的解读而毫无资本创造自己满意的新作,而我又何其幸运遇到了司机般可以读我的解读的人,让我亦能从中窥见人生百态的精妙之处,并不断思考怎样能让文学变的更为普适。这样的目标遥遥无尽头,但依旧希望我的疏浅的解读至少不辜负文本本身。
云随想
4.4
今天中午和司机跑到澄观堂看展览,被实验这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感染了。精致书签伴手礼,昏暗灯光下闪着别样光辉的杯盏交错,眉目精致的小和尚和林黛玉,甚至是随意搬动的砖瓦,难以想象如同博物馆的一切是由老师和同学捐出来的。
看到参观者中有学生,有语文、历史老师,竟然还有历史、生物老师,有许许多多我陌生的老师的面孔。我和司机用中午短短的十五分钟穿梭于间,与其说是看到了些什么珍贵的展品,不如说是看到的是文化气韵在实验人中的流传。
我曾想过无数次若是有朝一日要为实验写下些什么,一定会提到的是四会堂信毅楼永远飘扬的钢琴声。
在无数个清晨和日暮,我伴着如此琴声进出校园,每日不同的演奏者,不同的曲目,像是给每天重复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种新的趣味。
4.5
今天和陈奕含逛胡同,像是随意取景就能拍出文艺大片儿风。想起昨天和司机讨论的胡同到底该不该拆,至今其实也没有答案。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却又着实不舍割断与历史的相连。
我今日望着胡同中的高大榆树,或许从若干年前起,它就一直挺立于此,俯视着不同年代的生活百态。那以生了绿藓的参差砖缝中,大概是最为历史最为浓郁的所在吧。有人在家门口的石缸里种了三排整整齐齐的小苗,也有人在窗檐边码了一溜儿的多肉。
回家途中,望着灯光投在河面上的粼粼光影,却嗅见了烧纸的气味。顺风而来,不知所源,却扑入鼻腔。
或许一切终将过去。时代的变化注定带来文化表征的更替。但其内核确乎是永远不变的——对过去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盼。
4.6
最近愈发觉得写作和学习当真会有些冲突。因为我基本写一课政治就得一个小时,我这种较真的性格会在所有没弄明白的点发散出去,然后把我的书弄的密密麻麻……
而在此过程里我还在想着我还有好多篇想写的文章没有写……
感觉就是一个名为写作的小人儿和一个名为学习的小人儿天天打架争夺我的时间,我无可奈何又不忍割舍其中任何一个。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把我睡觉的时间分给他俩,弄的我现在真的是每天一点睡六点起作息极为规律。
虽然累的我经常摸摸头发就能掉一把,天天靠着咖啡维持清醒,黑眼圈黑的和熊猫一样,但我感觉还是挺幸福的。因为不论是学习还是写作都让我无比快乐。
但终归不能这样滋润自己的精神毁害自己的肉体。所以大概会少一些写作,但日记肯定会坚持啊!少一些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动笔的东西,会不断地积攒直到这个点足以被我表述到清清楚楚。
我也在思考写作对我的意义。我和司机说过,我了解自己注定不能用文字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因为我清楚自己的性格,我一定不会只在乎少数人的欢愉,而是会想方设法地把这些欢愉带给更多普通人。所以在整个世界都在写诗和小说时,我在把自己完全投入于古诗文、现代文学,一切不被人注意或者注意不够的文字之中。我会用三个小时研究一篇文章,在每一行之间和页边密密麻麻地写上所有我想到的,再在本上罗列出一条完整的主线,最后一气呵成地写完一篇我对文章的想法。或宏观或微观,我渴望用这种方式唤醒更多人对于文学的兴趣。
我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也一点也不苛求别人的赞扬。把自己与世界隔离开,爬上象牙塔尖的人注定得到更多的钦佩与仰慕,但这不该是所有人的行为。若说尘世有多么肮脏,终归该有人试图改变,而非爬上云端显示清白。
我曾以为,若是我不学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将无处安放。但正如我的较真体现在所有学科甚至记满篇的公众号病句错别字上一样,这种责任感终归会一直停留在我身上。
以各种形式表露,从未也注定不会离我远去。
如此责任感,利弊皆有。弊端在于,难以得到关注、金钱、赞扬,这些有几个人不在乎?这些都激励自己前行,若是没有便注定孤独,怀疑,却必须咬牙前行。因为停留在黑暗里注定永远黑暗,而向前探寻或许还有重逢光明的一线希望。
利处更为抽象,却在我看来充当更重要的作用——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每到假期结束,我都渴望自己能毫不惭愧地说一句,我没有辜负这个假期。我也同样渴望在我的生命走到最后时,能觉得不愧对自己的一生。
其实思考利弊只是聊以安慰。因为这种责任感我摆脱不掉。与其说是我选择拥有这项品质,不如说是这项品质选择了我,它顽固地停留在我身上。就像我无数次说,做完这个活动再也不给班级干这么多事了,但下次活动来时我还是想做些什么。这样的品质我改变不了,因为它或许真的与生俱来。
但我喜欢这个品质,这大概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