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看了群里的老师们大发感慨,我虽然不说但深有同感。04年参加工作,09年儿子出生,18年崴脚加六年级备考没有参加中招、高招监考工作,其他十几年都是一线监考员。考务守则规定不允许盯着孩子做题,怕给学生压力。说句实话,看着他们叫都叫不醒的身形,看着他们手里空白的卷子,真的很心疼。心疼的是他们含辛茹苦的父母,是他们呕心沥血的老师,是他们迷茫无常的出路。

        今天在微博上看了一个纪录片,片名叫《出路》。2009到2015年,导演郑琼花6年时间,跟拍了3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制成纪录片《出路》。山村辍学女娃马百娟,小镇高考复读生徐佳和都市叛逆少女袁晗寒,尽管他们的生活天差地别,却都在自己的困境里,寻找出路。

    第一次采访

      马百娟,她还是一个上小学的女娃娃。上学路上阳光般的笑脸,放学回家要做的劳动,让我动容。她爱读书,在家干完活,就拿起书用一点都不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地朗读起来,好像读书就是她的骄傲。

出路_第1张图片

     

出路_第2张图片

    徐佳,农民工随迁子女,复读了三年的高中学生。爸爸因故去世,妈妈含辛茹苦,无论如何都要他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也很努力,笃信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有出路。心理压力大到有一段时间手发抖,头发昏,做不了任何事。

出路_第3张图片

    袁晗寒,北京女孩。从小父母宠爱,小学初中都是北京最好的,而上到最好的高中时退学,无忧无虑,做自己想做的事。

出路_第4张图片

第二次采访

    马百娟,辍学在家。家里人认为,女娃都是别人家的人。上个学认几个字就好,上多了也没有用,所以15岁就没有再进过校门。也曾到城里去找工作,但因为年龄太小,没有人要她。经常一个人坐在村头的破桥上,一坐就是很久。


    徐佳,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第二次采访时,徐佳已经要上大四了,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出路做打算,不断地奔波于各个人才市场。他坚信,自己能找到好工作,让妈妈过上好生活。

出路_第5张图片

    袁晗寒,认为自己一直呆在北京太无聊,做什么没有兴趣,也感觉人生没有意义。后来去了德国。

出路_第6张图片


      第三次拍摄

      马百娟,和自己的表哥结了婚。经常和村里与她年龄相仿的小姐妹聊天,期待新生命的到来。再后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出路_第7张图片

    徐佳,在一个不好不坏的公司,拿不多不少的工资,拼命奋斗着。

出路_第8张图片

    袁晗寒,从德国回来,有了一个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

出路_第9张图片

      三次拍摄,三个不同的孩子,三条不同的出路,三个不同的世界。马百娟,在家人的安排下嫁人,跟表哥过着祖辈所过的日子。徐佳,过着这个社会上所有家人都希望的考大学,找工作的生活。袁晗寒,经过年少时期的叛逆、迷茫,后来随心生活,随意工作。拍摄到最后,显而易见,只有袁晗寒的出路是不错的。但是,有谁敢说其他两个人就认为自己过得不够好呢?

出路_第10张图片

出路_第11张图片

出路_第12张图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普通话不标准的甘肃乡村女孩儿马百娟觉得每月1000块的工资简直是人生理想,向往自由的北京青年袁晗寒德国归来后注册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相对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徐佳。徐佳说“我知道生来就是不公,我接受这种不公”。是呀,这种不公生而就有,我们只有正确看待。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出路的答案。在一个只论输赢的社会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信仰,找到你是谁,就不会被这个世界左右。把你相信的东西活出来,才是每个人真正的出路。

        愿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认为的最好的出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