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江油市境内,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窦圌山。山名之由来,据传和唐代道教窦真人有关。窦真人名圌,字子明,江油人,曾为彰明主簿。后来,他辞官隐居山中,炼丹修道,最后羽化登仙,骑鹤飞升。人或以其名给山命名,是为窦圌山。
远看窦圌山,双峰鹤立,似刀切斧削,直插云霄,其状如门。南北朝以前,山中多猿猴,那时候的窦圌山叫做“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有僧人入山建立了寺庙,钟声杳杳,佛音邈远,香火日渐鼎盛,远近朝拜者越来越多。后来,猿猴不得不离开这片人间仙境,让位与佛,另寻他所以作为生息繁衍之地。
当地老百姓见山体由豆子大的石子构成,山形如屯粮之“圌”,在这一时期窦圌山被称为“豆圌山”。关于“圌”字,《说文》的解释是“判竹圜以盛穀也”,即用竹子编成的用来装谷物的圆形器物。另外,《正字通》在训诂“圌”字时,举例为“窦圌山,在綿州”。由此以来,窦圌山的名称中的“圌”,就有了两个依据,一是山体形状如圌,二是窦真人名圌。
2
传说中窦真人得道飞升的悬崖边上,翼然伫立着飞仙亭。该亭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现亭为 1985年重建的重檐歇山仿清式建筑。飞仙亭下方,就是“ 云岩”和“剖石”四字摩岩石刻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十分仰慕窦子明,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飞仙亭不远处,有李白访道的石雕,让人遥想诗仙与道人谈仙论道的场景,那时他们各自眉宇间似乎流露出相见恨晚的悔意。物换星移几度秋,千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昔人早已飞仙去,此地空余飞仙亭。然而,在窦圌山访道时,诗仙写下的“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诗句,流传至今。诗句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书写,刻上了石碑,同白皮松上相继挂上的无数许愿带一起,见证了窦圌山的古往今来。
白皮松,或称“白松”,主要生长在山腰石缝间,无土、无水、无肥,自然造化,花纹美丽,可供建筑、文具、家具、医药之用,是名贵的观赏树。据说,窦圌山的这棵白皮松植于南宋,历经700多年的风雨,仍然生机勃勃,俨然山中的“活化石”。
飞仙亭旁的最佳摄影点,无数人在这里驻足留恋,拍下了一张张值得永远珍藏的照片。相框里,双峰耸立,气势凌然;双峰之间,铁索勾连;铁索之上,绝技表演,让人望而生叹,叹为观止。峰顶的建筑,在树林的荫翳下,若隐若现,恍若天上宫阙。而身后的云岩寺,又带来了“深山藏古寺”的诗意,把意境烘托得深邃而悠远。
3
自窦真人上山以后,形成了窦圌山佛道同一的格局。佛教的禅意与道教的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使整座山变得更具有灵气,更加神秘,古人所说的“大同”,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佛教、道教于山中的融汇,也反映出了窦圌山本身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无论是佛门弟子,还是道教仙徒,都心向往之,并且当仁不让,最终寺观比邻,佛道同一。
今天的云岩寺,古号云岩观,它位于窦圌山中部山脊之上,坐北朝南,背依三座顶峰,面对江油古城,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峰密林,视野开阔,气势宏伟。千年古寺,就像窦圌山的一部悲壮的宗教发展史,记录了佛教、道教在历史风雨中的变迁。
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间建寺以来,伴随着唐宋元明清朝代的更迭,云岩寺也经历了多次的毁葺交替,然而它却至始至终保持着东为禅院,西为道观的格局。虽然寺中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却并没有取缔道教的趋势,因为二者教义的神髓已经融为了一体。这座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云岩寺,如今已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道共融的格局还将延续。
4
飞天藏在云岩寺中轴线的西边,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建,元代至正时重修,“明季兵火,惟此独存”,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飞天藏的斗拱结构,是中国建筑史上永恒的研究命题。在最初的斗拱结构中,木无虚设,尽皆受力,表现出了古人高超的智慧。这是后人也难以企及的,在后来的修葺中,最终一些木料沦为了装饰。斑驳的墙,风雨侵蚀的地基,不同风格排列的砖,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记录了不同工匠的高超建筑技艺。
飞天藏又名星辰车,车高9.82米,直径7米,上下共四层,每层雕有执笏人物,形神自如,体态潇洒,衣纹流畅,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更显精美巧妙。传说推动星辰车,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古代帝王,九五之尊,不能转圈诵经,因而反客为主,尊者不动而使经文转动,所以有了这种独特的转轮经藏。
5
从云岩寺后拾级而上,便能登凌绝顶。这期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两块石头,形成了拱门,人须低头,方能穿过。这道石门有一个禅意的名字,叫做“通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穿过了石门,仿佛进入了另一种境界,心灵尘垢被涤荡一空,整个人变得超凡脱俗了。
路旁亭子中,千年古木雕刻成的卧佛,面容安详,若有所思。山寺的钟声飘渺,卧佛则无声胜有声,仿佛传颂着佛经,为往来的游人,拔除不祥。参差的梅花桩,高达两米,威严挺立,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梅花桩上,练武的师傅娴熟地表演着少林绝技,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路边零星坐落着几家商铺,特色的小吃令人垂涎欲滴,老板热情好客,价格公道合理。
在山路上,你会看见这样一些人,他们靠抬游客上山为生。两个竹竿之间,栓上一把小巧的座椅,形成了简单的轿子,这便是他们的谋生工具,当地人称之为“滑竿”。对爬山吃力的旅客而言,坐滑竿上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省力下山的方式也很独特,不同于泰山或者长城上的缆车,窦圌山因地制宜,修建了滑道,如同天然的过山车,坐在上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就在滑道入口不远处,山峰如壁,道路戛然而止,山穷水复疑无路,却原来路砖崖间别有天。道路从两峰之间的缝隙中穿过,抬头仰望,天空一线,人称之“别有天”。再往前走,有巨石当道,这块石头,是5.12地震时坠落在此的,山路为之绕行。
6
一些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地上摆起了算命的小摊儿,先秦时用甲骨占卜的方式,在时空中的无数次迁移,早已发生了改变,但是古老的文化却始终在华夏土地上传承,从未间断。算命先生的存在,给窦圌山增添了神性,从而更让人景仰,让人敬畏。
临近山顶的真武殿,在地震中全部损毁。在原址上,透明的建筑材料还原了真武殿原来的外形。同时,也防止了殿内残存的木料被风蚀雨淋。这种对文物独道的保护措施,在我国非常罕见。
登凌绝顶,远处望见的两峰,猝然变作了三峰,超然亭与窦真殿、鲁班庙各占一峰,隔空相望,铁索相连,惊险无比。游人所能到者,惟超然亭所在之西峰而已。西峰与窦真殿所在的东峰之间的铁索最长,它有一个十分熨帖的名字,铁索飞渡。铁索飞渡与三座奇峰、飞天藏、白皮松、云岩寺构成了窦圌山五绝。
在超然亭看铁索上的绝技表演,比在飞仙亭看更让人触目惊心。人在铁索上行走,而铁索之下,便是深渊。站在山顶,看山路蜿蜒,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山门外,百味皇陵已隐逸在了树林之中。人向前走,历史必然会在身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当时的雄姿英发,文韬武略,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纵目远眺,北面群山绵延,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然而云横雾绕,却又动中显静,相得益彰。西面的观雾山,巍峨耸立,紫气升腾。山麓涪江如练,流淌古今,哺育了这一片土地上,勤劳的儿女。富庶的田畴,漂亮的房屋,好一派江山如画,国泰民安的胜景图。
站在涪江边上,仰观窦圌山,山体如一尊卧佛,头枕西北,脚向东南,静听流水,圣颜朝天,察天地之变化,佑一方之平安。那盘旋在天空的滑翔伞,像雄鹰一样翱翔在蓝天,我们的梦想也因之飞得更高,更远。随着旭日的升起,这一片美丽的土地,又将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