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的回想

    今天是每天一篇文章的第22篇。

    突然来到深圳,又想起了往事。

    06年在深圳参与了一个项目,几个原来创业成功的老同事从广州把我拉到深圳参与一个网上卖盒饭的项目。十一年以后回头总结也挺有意思。

    06年还是处于PC时代,互联网已经兴起,到处是网吧,那时家里装个宽带属于比较奢侈的事情。

    这个项目的初衷是要通过互联网解决城市白领吃饭难的问题,放现在就是要做现在的饿了么。项目很简单,就是一个中心化的网络订餐平台。对用户,通过网站,统一服务电话接受用户订单,当时没有如今这么多的接入方式,对餐馆,做了一个硬件设备放餐厅前台,无线上网(那会相当多的餐厅根本没网络)满足订单。以办公室楼宇为中心,扫街式的把附近餐厅信息采集,然后录入系统,设备的费用都不用餐厅出,给个位置通上电就行,有订单就按订单信息及时配送出去。成交一个订单我们抽10-15%不等的佣金。

    这个项目模式很清晰,也真实的解决了用户痛点,所以,有不少大咖投资,刚开始不缺钱,人也不缺,除了我们这些旧部纷纷来投外,股东层在各个业务环节也调集了精兵强将。业务一上线,才扫两个区,我记得日订单量很快就大几千了。总之,挺受欢迎的。但最后还是死了,不到两年,我能算到的投入就有三千多万。

    今天我火车上一路在回想,如果要总结这个项目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会有哪几条:

    首先,就是富贵病,一开始钱太多了,所以我们几乎在软硬件投资和技术上一开始就是顶配,每个餐厅的终端设备成本都是1500起,光呼叫中心就300人为初始单位建的。好像马上建好马上就有钱,马上有用户马上就更多的融资,更多的钱就可以复制去其他区,其他市,其他省,复制到全球。但,一个订单平均才赚2-3元,当时深圳的快餐算贵的,一个普通盒饭15-20元左右。这意味着需要海量的订单才能cover掉成本,而深圳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就那么几个区,几个cbd,一个地域得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就意味这投资是有边界的,比如一个区每天所有白领来这点餐只有1万份,能赚3万块,但因为资源投入太高,每天要花5万块,怎么赚钱?实际上,后来没钱的时候,取消终端接单,换了一种方式,业务没受影响。

    初创项目不要太多钱,保持一定的饥饿度,会激发团队去想很多更有效率的方式撮合交易,而什么时候需要融资?兵哥的麻雀理论就说明了这一点,先在小范围内把麻雀做起来,也许是只羸弱的麻雀,但只要能飞,后面再去补强。而且,我相信一句话,资本永远是锦上添花的,雪中送炭的只有血浓于水的关系。

    待续吧,火车到站了,得赶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项目的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