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教法学法双主体转化,但是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课题上,却忽略了对教学中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这一重要环节的研究。作业既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方法。可见,优质的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可以促进有效教学,因此,作业的批改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2、绪论
本文借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将次方法应用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中。同时,结合明朝心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将思想上的认知和具体措施结合起来,成功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和批改过程中,该方法的教学活动方法论的探索和实际应用结合的一次尝试。
3、什么是“PDCA”和什么是“知行合一”
3.1 什么是“PDCA”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 和 Action(处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a)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的科室、工段、班组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b) 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生产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c) 门路式上升。
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进步一步。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使品质治理的车轮滚滚向前。PDCA每循环一次,品质水平和治理水平均更进一步。
3.2 什么是“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a)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阳明认为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b)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4、作业的布置
在PDCA循环中,作业的布置就是计划(P),是一个循环的开始,也是活动规划的制定。那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布置作业的目的:
a) 是对课堂上已讲过知识的巩固;
b) 是对知识的再次梳理,让学生结合之前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c) 是推展学以致用,利用课堂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必须想清楚以下四个方面:
a) 想清楚,布置每道题的时候是巩固哪个知识?
b) 想清楚,布置作业的涵盖知识范围?
c) 想清楚,布置作业的时候,作业的难度要适中;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d) 想清楚,检查的方式,是书面作业、检查报告、还是手工制作等。
结合“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布置作业,是知,是开始,是计划。但是,也要结合行,结合课堂知识点,考虑到实际具体情况,对知识的认知和具体学习实践过程有机结合。
5、做作业
在PDCA循环中,做作业是执行(D),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课堂作业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一般作业量少、典型题、现场布置,现场完成。而家庭作业,是对知识点巩固和加强,习题量较课堂作业多,达到加深理解,灵活应用为目的。
结合“知行合一”,完成作业是“行”,是“知”之行动,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进行的练习、应用,已达到真为学生所“知”的程度。
4、批改作业
在PDCA循环中,批改作业是检查(C),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批改作业作业的过程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a) 批改作业本身:核对答案的正确性,针对结果本身进行评判;同时,也要关注解题思路的严谨,书写过程的规范性等,作业表现出来的特点;
b) 发现问题,为查漏补缺提供素材:在批改作业的时候,通过对共性问题的发现和整理,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知识的熟练应用程度以及学生易错知识点、难点,这些都可以为以后教学活动和学生能力提高提供第一手素材;
c) 通过作业,可以看出一个学生近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引导教育:批改要达到:全面性、代表性、及时性,这样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一手信息。1)课堂作业:作业课堂能否完成,可以看出一个学生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学习状态是否到位,上课心思是否完全放在学习上;同时,通过课堂作业的整体情况,也可以看出近期整体班风班貌以及整体班级的学习状态;
2)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能否按时完成,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放学后的自我约束以及自律性是否很高;可以看出家庭能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能否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引导。
结合“知行合一”,检查作业是将“知”与“行”是否很好地合二为一的判定,对“知”与“行”进行的检查。
5、作业的改错
在PDCA循环中,改错是改进(A),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改进,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是一个循环,改错才是目的,通过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发现难点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解决学生自身特点对症下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改错既是一个纠错步骤,也是布置作业初衷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纠错真正学懂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对“知”与“行”合一结果的提升,对知行合一结合过程中产生偏离的纠偏。
6、结束语
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中,“知行合一”是指导思想,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中心思想。认知,学习、理解,构建知识框架;行动,通过学作业,对知识进行应用、巩固,并发现易错的知识点、没有搞清楚的知识点。认识和行动结合起来,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反复两个来回,可以起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利用中国著名心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结合西方企业管理常用到的PDCA管理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以改变古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构建全新和完善实用的。
(该文章属于作者原创,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