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段时间,被各种热闹的课程创新所裹挟,以为语文课程和课堂里,内容越多越新鲜,就越能打开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甚至以为因此还能创造出一片炫酷的新天地来。亲身体验了这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创新”,见证了班级里很大一部分学生被拔苗助长后,我重新站在儿童的立场反思语文课程和课堂,终于笃定了一个信念: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母语课程,一定是契合儿童学习和成长规律、需要的课程。立足儿童立场,服务于母语学习的语文课程,内容不必庞杂,抓住读写能力、思维品质发展的主线,用好手边的教材,适度开发和创造就好;语文课堂学习,简单、清晰、鲜活,更重要的是一个字——慢,慢下来,让学生学得扎实、透彻,才是最好的选择。
慢下来,先把基础的事情做扎实了
哪些是基础的呢?一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把最简单的动作做得不仅规范,还做得漂亮;二是要把最基本的字识好、写好,文能读通,话能讲清;三是培育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捧起书、拿起笔就能意识到自己在学习。
良好的语文习惯,是扎实而轻松地学语文、有情有趣地学语文、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师要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及时写作业的习惯、每日读书的习惯,随着年级的上升,到了三年级,还要培养预习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复习巩固的习惯。要结合课堂学习活动,在教给方法的基础上培养习惯,教师不能只提要求,不教方法。教师以为一目了然的事情,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教方法,教程序,学生才能慢慢做得规范,做得漂亮,习惯就转化为能力和素质了。例如新接手一个班级,学生预习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尤其不清楚如何呈现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以从本子的选择和使用、预习的步骤、不同预习任务成果的呈现方式等,都做出示范,再一天天地根据不同学生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直到每个人都能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
语文学习,把最基本的字识好、写好,文能读通,话能讲清,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基本的事情做不扎实,想要再往前一步,爱读书,会读书,能写文章,思维敏捷而又缜密,是不可能的。低年级要识好字写好字,中高年级还要抓,高年级接着抓,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字已经写得工整了,就让他们放松了自我要求。读文章,课堂上说话,都是基础功夫,教师要肯给出时间,让学生有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看得见自己在课堂上进步的机会。
不是学生按教师的要求上课前预习了就等于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学习的意识,是以学生能自我监控、评价和组织为基础的自我认知意识。学生不是盲目地学,而是心里清楚为什么学,能根据学习目标主动选择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对学到了什么程度有自我评价,对进一步需要教师怎样的点拨引导有自己的判断。做到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慢慢地渗透引导。尤其,教师不要向学生要得太多,一点一滴地帮助学生累积成功体验,让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价值。
慢下来,把每个适切的目标都落实了
学习目标要能落实,先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准确定位目标;其次,要衡量一节课40分钟能落实几个目标,宁做减法,不做加法。不能教师要赶进度,结果将学生远远地落在了后面。真正有价值的进度,一定要用学生的尺度来衡量。
有时候,教师会为“这节课真没学到什么东西”而焦虑,而抱怨学生。焦虑是没有必要的,抱怨学生是不应该的。教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为了“赶工”而安排了过满的内容和任务,导致了“水过地皮湿”的状况,感觉学生什么东西也没有学好——学生也确实没有学好;或者,重新梳理一下课堂,有没有可能这节课走得的确很慢,但是有一个目标落实得很扎实,学生都真真切切地懂了、会了,实践了,运用了,内化了。如果是前者,就要记住,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得越多,往往得到的越少;如果是后一种,就要庆幸了,这节课,慢工出细活了,习惯开始培养了,方法基本学会了,能力有看得见的生长了,就是为以后学得更有效率打基础了。 慢,就是在语言文字学习上下准功夫,下足功夫;慢,就是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和成长。
慢下来,看清和陪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课堂节奏适宜,教师尽最大限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哪些学生已经学会学活,哪些学生一知半解,哪些学生还很茫然,根据不同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给予他们合适的引导和帮助。
在课堂上走完教学设计的流程,是一件简单是事情;把学习活动中承载的学习目标都达成,却是一件需要用心再用心的事情。如果学生没有学扎实了,宁愿不把流程走完。
有一位年轻教师教学语文园地,精心地将识字加油站与学生生活关联,将字词句运用与课文相关的句子关联,设计很有整体意识,很有资源意识。但是,上课时,每个点有一个学生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教师就视为全体学生都会了,就转到了下一个内容环节……可想而知,一节课,设计好的每件事都做了,每件事都没落实。
慢下来,欣赏啊——欣赏目标的落实,欣赏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流程终于走完了!
慢下来,自在又从容,才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师生一起成长享受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