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1)

中庸之道(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鹰叔读中庸(1)

中庸之道(1)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开篇闲扯:

   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秋天,万木萧杀,寒风将黄土高原刮得遮天蔽日。

    可能因为天气原因,与西夏的战事这几天终于安宁了一些。让主持西北防务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有时间在延安的军营里接见一位21岁的年轻人。

     翩翩少年,气宇轩昂,谈吐不俗。       之前,这个年轻人寄来一封名为《边议九条》的万言书,洋洋洒洒纵论西北军事,同时表示愿与志同道合之人组织民团夺回被西夏侵占的失地。口气虽有点狂妄的味道,但范仲淹认为有些观点颇有见地,故决定一见。

      一番交谈,范大人对年轻人的理想抱负颇为欣赏,也看到了这个年轻人未来国之栋梁之潜质。但他言谈中过重的杀伐之气,急于建功立业的浮躁,以及神情中表现出的恃才自傲又让范大人的心为之一沉。

      范大人,您有什么建议?

     年轻人说完自已的想法,诚恳的征询范仲淹的意见。

      范仲淹沉吟半晌,觉得这个年轻人如果好好打磨打磨,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微笑而不失中肯的问:你一介书生,为何对军事如此感兴趣?

      年轻人礼貌作答:我用心研究军事,是希望有机会驰骋疆场,报效国家。

      回去好好读一读《中庸》,我相信你肯定读过,但我希望你能往深处读,一定要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来。这是我给你的最中肯的建议……

      年轻人本想借此番会见得到范大人赏识,有个施展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没想到却让自己回去读《中庸》。心中虽略有不快,但相信范大人的建议一定有他的道理。

     这个年轻人便是后来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称北宋五子的张载。

     张载回去后听从范仲淹建议,闭门苦读《中庸》。越读越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浮躁、浅薄,正所谓读书三年,可以纵横天下;读书十年,方觉寸步难行。

     读完《中庸》,他觉得和先贤圣哲相比差距太大,又遍读佛、道经典,尤其在《易经》方面下了大功夫。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人能留下几句千古不朽的名言警句是非常难得的。范仲淹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垂千古。张载留给世人最出名的不是他写的《正蒙》和《横渠易说》,而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所包含的士子精神,崇高理想和家国情怀,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可见《中庸》对他后来的人生影响之大。

      现代社会,人们对金钱的膜拜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极致,不但不重视人格的完善,甚至走向良知与人性的泯灭。

      社会变得不仅仅是浮躁,而是弥漫着一股股戾气。

      回头看看,还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出了问题。由此,国学或称传统文化的复兴便有了它的道理。

      鹰叔也想凑个热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不知可行否?

中庸之道(1)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之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