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请从零岁开始

早期教育,请从零岁开始

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孩子也不可能一出生就会背文章;父母都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孩子也可能成为学者。人的能力是从出生后开始发展的,越小时开始,能力会发挥得越充分。孩子从出生时开始学习、掌握的东西比以后任何时候都多,比我们想象中的都多。而且,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学习是毫不费力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善于用头脑工作的人,其能力远远超过自认为懂得多的成人。

孩子越接近0岁时,潜能越大,如果能抓住这个黄金期给孩子适当的教育,孩子就会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孩子潜能的发展遵循着一种不可逆的递减规律。比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从刚一开始就开始对他进行合理的教育,坚持下去,他就可能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才开始教育,即使是公认为很优秀的教育,他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他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了。也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最终所能发挥出来的潜能就越少,这就是潜能递减规律。

孩子在生命早期1000天的黄金期接受事物的方法与以后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发展可以用“copy”这个词来形容,婴儿的这种能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孩子在此时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分析判断能力,但却拥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吸收能力。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灌输”。把正确的、适合孩子的内容经常性的、生动的灌进孩子尚未学会判断的大脑之中,孩子便吸收进来,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爱尔维修曾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最棒的,但不能从幼小时就开始教育,往往会事倍功半。

早期教育,请从零岁开始。

刚出生的婴儿在第一年内,身体最活跃的部分就是大脑。胎儿的神经细胞从第3个月开始迅速增长,每分钟超过25万个。人类新生儿是在脑发育未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出生后还要继续生长发育,完善大脑的功能。到一岁时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的1/2。0~3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功能就应该完成,错过了就可能终生难以弥补。

据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北京大学多名专家介绍,国际上大量研究成果表明,0至3岁是人类大脑发育最重要的窗口期,被称为“生命早期1000天”,也就是人一生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个黄金期,越早给孩子足够合适的教育,孩子的发展就会越顺利。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罗仁福说,在此期间给予保障、增加刺激可有效提高人的全方位能力,如果忽视,其后果是不可逆的。

孩子每天都在长大,在关键窗口期进行有效干预、提升能力,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如果错过窗口期,即使未来花几倍的金钱、几倍的精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个时期孩子学东西非常快,这个时期是极其重要的可塑期。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趁孩子年幼如素丝时,为其上好人生底色,才有可能拥有出色的一生;如果不从小教起,等到过了可塑期再教育,便困难重重了。陈鹤琴曾说过一则故事:有一位琴师出一张招生广告说:“未学过琴的,学费一元;已经学过的两元。”众人不解,认为学过琴的已经懂得一点,学起来更容易,学费也应该更便宜才对,现在却比没学过的还贵,没理由啊。琴师知道后,对朋友说:“你们哪里知道。未曾学过琴的,不过不会弹琴罢了,没有什么病根的。至于已经学过琴的,不但不会弹琴,而且学了许多弊病。我现在要教好他,菲先把他的病根除去不可。既要除去他病根,又要教好他,比较未学过的已经多一层困难了。所以学费也应当贵一倍。”对啊,孩子的教育从出生就开始了,而且身为父母责任重大。教育孩子需谨慎,因为孩子幼小,易受外界影响。若对孩子施以良好的教育,则将受益一世;如对孩子施以不当的教育,则将受害一生。

环境能够影响人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幼小的、处于可塑期的孩子,从小接触到的父母及其家庭环境会在他的内心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他的一生。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易察觉的,但在孩子的一生行为中都会慢慢显露出来。孩子不具备选择环境的能力,所以父母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进入学校前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一生成长中最重要的。早期教育要及早开始,但并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背诵经典,让孩子的知识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要为孩子提供自我发展的条件,从而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穆勒曾回忆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早期教育有太多过人之处,“他从不强迫我学”,“我们在一块散步时,他从不在前边牵着我走,而是让我与他并列而行,并尽可能地把我推到前面。对于那些一想就懂的问题,他绝不会先告诉我答案,而是让我自己思考,只有当我挠破头皮也想不明白时,他才替我解答。”只有父母静心地设计孩子的早期教育,孩子才能形成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立看法,而不只是由外力灌输而获得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人,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父母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孩子良好行为的引导者。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种思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能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能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能收获命运。父母树立好的榜样才能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创造条件。

巴尔博士曾说:“人的一生再没有比婴儿期更为重要的时期了……其实所谓的‘开发孩子大脑’,就是指尽早开始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但很多人并没有正确意识到这一点。语言时思维的工具,如果不尽早教孩子语言,孩子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他们的大脑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在孩子6岁以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如果能加紧教他们准确、完整的语言,这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就一定很快,甚至是其他孩子难以超越的。”

孩子的语言能力要及早开发。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人发挥自身潜力的基础,所以孩子要尽早掌握这一工具。但并不是你和孩子枯燥地重复、不停地训练,而是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比如谈论房间里的家具、阳台上的花草、厨房里的蔬菜水果等,都可以成为教孩子语言的方式。但要注意,教孩子语言时,要严谨,不能说你认为的可爱语言,比如“狗狗”、“喝水水”、“车车”这样的词汇,而要教标准的语言。因为如果孩子学会了不完整、不规范的语言,以后为了纠正还得学习第二套词汇,甚至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发音,这样的不规范的语言对孩子是有害的。只有你的语言是标准的,孩子的发音才会清晰准确。逻辑的思维源于清晰的语言,为了让孩子做到这一点,请以身作则,选择恰当标准的词汇。

等孩子稍大能听懂父母对话时,就开始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也是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孩子越多地听故事,就能越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才能越多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但永远不能强迫着教,所有的教育只有在兴趣之上才能发挥作用。孩子只有在兴趣之上主动求知,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

有事情做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对于孩子尤为正确。德来登曾说:“再没有比品尝真理的滋味更快乐的了,品尝到真理滋味的幸福是永生难忘的。”从小就尝到真理滋味的孩子,其实比其他孩子更幸福。当孩子在看绘本、听你讲故事、练习规范语言、专心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是满足的、幸福的。

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应该从小培养,通过游戏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詹姆斯博士说过:“就连动物都会跟自己的子女一起游戏,为人父母者难道不更应该这样吗?”父母与孩子的游戏互动,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

没人能够想象出孩子能从游戏中学到多少知识、发展多少能力。詹姆斯博士也说过:“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必须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因为游戏时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潜能会一一被激发出来。”对于孩子,要了解其兴趣,可以跟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比如音乐游戏、绘画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数学游戏、购物游戏、修理游戏、体育游戏等。

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信任、最爱的人。孩子希望父母跟他们一起玩游戏,为人父母更应有这份“闲情逸致”,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请不要借口自己太忙太累轻易推脱掉与孩子一起游戏的责任,不要拒绝孩子想跟你一起游戏的请求,不要中断跟孩子一起进行的游戏。为人父母应该庆幸:父母的面容和声音让孩子着迷,父母所做的工作和使用的东西让孩子惊奇,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就是孩子最好的娱乐。所以,当孩子想要你陪伴时,当孩子想要跟你互动时,当孩子想要你一起游戏时,请积极参与,跟孩子一起成长。

陪孩子玩不是敷衍地待在一边,而要仔细观察孩子,尽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不管多小,都有自己的想法,请尊重并理解孩子。跟孩子一起玩,可能会让父母感到很无聊,很浪费时间,但要知道跟孩子玩就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孩子需要父母,请让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靠近父母的空间里度过,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以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进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育是为了促成孩子更好的成长,但如果你认为的教育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阻碍、损害了孩子,那这种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要立即抛弃了。

每个父母都想让孩子拥有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习惯,其实每个孩子很小的时候都有这种品质。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兴趣,对各种知识充满了求知欲,他们可以用十几分钟看着一朵花,他们可以用半个小时观察车轮子的样子,他们可以用半个下午跟着小蚂蚁跑,这不就是专心致志的品质吗?

为什么到孩子上学了,这种品质就消失不见了?每每说到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就是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坐不住的孩子,但他们小时候也是专心致志观察这个世界的儿童啊!当孩子在专心看书的时候,你认为该喝水了,就大喊孩子快来喝水;当孩子专心搭积木的时候,你觉得该吃水果了,就大叫着跑到孩子面前喂他吃;当他专心玩水的时候,你认为弄湿了衣服,就大吼着打断孩子;当他专心脱衣服的时候,你觉得很冷,就大声阻止。

不要用条条框框束缚孩子,你的“不”“不行”“不可以”说的越多,孩子的辨别能力、自我意识、首创精神就会丧失得越多,而且容易接受负面暗示,变得消极,缺乏独立意识。

所以,当你抱怨孩子不专心的时候,其实是你阻碍了孩子形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当孩子还幼小时,请让孩子多接触经典唯美的音乐、画作、诗歌,多多接触大自然。亲近经典、拥抱自然,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孩子更能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歌德曾说过:“为了不失去神给予我们的对美的感觉,必须天天听点音乐,天天朗诵一点诗,天天看点画儿。”音乐、诗歌、绘画对于孩子都是很重要的。

周末和假期,不要只是待在家中或者去超市、游乐园,而要多带孩子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只要有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认识世界的教材。

性格也是一种能力,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基本取决于幼年时期所奠定的基础。最初几年的生活环境,习得的人生态度都是孩子形成某种性格的关键因素。在孩子最初的几年里,让美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形成本性和自觉。

卡尔威特的父亲曾说:“孩子终究是要走上社会的,我们应该让他们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身心,并能克服各种困难。这其实是个艰巨的任务,父母们需要做许多工作。”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每个父母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教育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精心设计的,而且必须要有热情、恒心、耐心、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期教育,请从零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