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慢慢长大

        2020年最核心的工作除了疫情防控就是就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必须保持就业形势稳定,才能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作为毕业生辅导员更应义不容辞,为“保就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毕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对学生及其家庭、对学校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人多事杂,很累的时候也有过抱怨,但是回头看,多数的学生都有满意的去处,看到他们写给我的信,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心中也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毕业是一个阶段的圆满结束也是另一个阶段的从零开始。对学生的服务并不是送走就完事,我也乐意听毕业生聊聊工作中的苦乐,也许不一定能够为他们做太多,但就算做个树洞,听听他们吐槽,也能够给迷茫、苦闷和无奈的心灵带来些许抚慰。最近很多学生和我聊天,都说自己有一些想法,可是总感觉现在开始太晚了,有的后悔上学没有好好学习,离开校园以后生活压力、工作重任、家庭责任和社会使命就一下子扑面而来,压力山大,感觉自己奔三的人,就怕到了三十还没有安身立命的本领。

        我非常理解这种感觉,四年前刚毕业,能够找到现在的工作其实挺开心,可是短暂的快乐以后就开始恐慌、焦虑和不安,害怕工作做不好,看到同事比我优秀,曾经的同学收入和成就比自己高,也有过自我怀疑,甚至到现在也会偶尔迷茫。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老祖宗把我们一生每个阶段该做的事都安排好了。曾经我也一度认为凡事要趁早,三十岁以前要完成人生追求,本身我的性格和脾气也较急躁,总会慌慌张张,急于完成目标。可是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阅历的增加,我发现有些事情不一定越快越好,而是越稳越好。如果苦恼、无聊、迷茫、不知如何是好,先别着急,好好想想,磨刀不误砍柴工,毕竟开始的早晚和完成的好坏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别人的生命轨迹你永远复制不了。比如有的人26岁还很茫然,40岁勉强维持生活,50岁的作品都换不来白菜几颗,67岁才买房,70岁才迎来人生的春天,83岁还在恋爱生子,90多岁不断精进画艺,但至今被我们熟知,他就是齐白石。还有我很喜欢的摩西奶奶,她76岁开始学画画,80岁才开了自己的画展,90岁作品畅销欧洲,101岁被称为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其实大可不必给自己设置那么多的限定,更不要因为年纪和别人的目光,而为自己的人生做草率的决定,你的人生不应该被定义,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想要的日子,不要为难自己,活的像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你就是最大的赢家,你的人生你做主,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别人的决定。

        我很喜欢一天忙乱的工作后,抽出一个小时去瑜伽馆,我的美女老师19岁,我的同学大多40+,而我不三不四的年纪,高不成低不就,不过在我看来一切刚刚好。每天听同学们用我不太懂的太谷话聊天斗嘴,40+的年纪,依然活力满满,想着要学钢琴、练拉丁、学游泳、练钢琴、聊旅游,光是听他们聊天就非常治愈,让我感觉到,活着不是在变老,而是在变好,每一天都充满希望,而且只要有想法,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在2017年写的《谈谈读书》一文中,我曾说过,我是朋友中看书很少、爱书较晚、玩心较大的一个。在读大学以前,我亲近的人,除了母亲爱看书,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上学而读书,或者不读书。真正开始读书还是从上大学起,爱看《小王子》是因为大睿,接触《红楼梦》是因为孝孝,喜欢历史和诗词是因为小雪,这些优秀的舍友告诉我,学的好数理化的工科妹子也可以很诗情画意。但那时的我太年轻也贪玩,看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毕业以后,本领恐慌和生活压力催我奋进,毕业后看书反倒更多,因为我想做好我的工作,更希望以身作则,给我的学生打好样,毕竟作为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嘛,不爱读书的老师教不出爱读书的学生。2020年到现在,粗略听了快60本书,纸质版精读了十本左右,抽空锻炼身体洗手作羹汤,最近感觉练出马甲线有望,开始有人要来家里蹭饭,有学生让推荐书籍,我想我是成长了。

        无论是齐白石、摩西奶奶还是我的瑜伽同学,他们都教会我一个道理,低头走好脚下的路,始终优于昨天的自己,不慌张不懈怠,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多点耐心和等待,总能迎来春天。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方向是对的,只要心中抱有希望,所有美好都会如期而至。我多次说过,我并不认可世俗的所谓功成名就,因为比起那些,我更希望你们开心幸福。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永远都有重来的勇气。

        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你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