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度化天边无尽的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并且如理如法地谛听。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就是思维佛法的难闻。
听闻佛法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那些转生到三恶趣或边鄙之地等八无暇处的可怜众生,在很多劫中,连一瞬间想听受正法的心念也不会生起,更何况说真正闻法或修法呢?就是在佛法不兴盛的地方,很多人也是浑浑噩噩地过了一辈子,到了六七十岁、七八十岁,连一天听闻佛法的机会都没有,阿弥陀佛圣号也没有听闻过。在这一生当中除了造作各种罪业之外,根本没有做过一点善举,临死的时候双手空空前往漫长的中阴,什么也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佛法难闻,尤其以恭敬心、信心、欢喜心来听闻佛法更为难得。《地藏经》当中说闻法应具有这个三种心:专心、信心、恭敬心。专心谛听就是不散乱,信心就是不怀疑,恭敬心就是不会轻慢。
虽然,很多人表面上也来到听法的行列当中,或者参加法会,多数人都是以一个无记的心态去,或者以看热闹的形式,或者以不清净的发心听受。如果以“佛法像如意宝那样难得”的发心来听闻是很少的,所以你们来听闻佛法应先观察自己的相续是以什么样的发心来听,是不是具备这三种心?如《宝积经》中云:“呜呼以信心闻法,如此百劫亦难得。”佛陀非常感慨地说,无数众生都是在不断造各种恶业,真正能以信心来听闻佛法,在百劫当中是很难遭遇的。《佛说甘露经》中亦云:“难得人身,难遇佛法,难生信心,难证菩提。”获得超胜如意宝的人身很难,还有佛法也很难值遇,得到人身不一定遇到正法,遇到佛法后生起真正信心也是非常困难,遇到佛法后真正能够精进地闻思修行现证菩提也是极为难得的。
经过再三思维,我们一定要珍惜听闻佛法的机会。更要以专心、信心、恭敬心还要以欢喜心来谛听。特别是如今能有机会听闻净土修法仪轨,净土的经论还有发愿文等等。完全是往昔我们承侍诸佛的善业感召,续部当中说:“当对数百劫之中,罕见正法生欢喜,欲求解脱功德者,切莫寻求世间事。”又云:“成千上万无数劫,偶尔可遇佛出世,为使将来不后悔,诸善男子喜闻法!”对于我们数百劫当中遇到罕见的正法,应当生起欢喜心。为了寻求解脱的功德,且不要再去寻求世间的琐事,不要再去耽着世间八法,在无数劫中,偶尔遇佛出世,在明劫、暗劫当中,明劫有佛出世,暗劫没有佛出世,在暗劫当中,众生根本没办法遇到正法的。为了使将来不会后悔,诸位善男子应该以欢喜心来谛听佛法。
《宝积经》中说:“佛陀出世及住世,信仰佛教皆难得,人身亦为难得故,当于佛法倍精进。”佛陀出世以及住世,信仰佛法都很难得,得到人身也是非常难得的。得人身非由强力得,也不依于大福德力获得,而是受持清净的戒律、行持布施等清净善法、还有发清净愿,才能获得暇满人身。不是无因无故很容易获得的,得到这个人身如果不珍惜的话一旦失去再想获得这样的暇满人身是不可能的,所以遇到佛法应该很精进地修持听闻。
佛经中记载,往昔诸佛菩萨仅为了求一偈正法越过刀山火海,以性命来交换,这个是何等的代价呢?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当中为了一个偈颂把整个生命布施了。现在我们这些愚昧的众生,在轮回当中为什么不精进地求法呢?包括初地以上的菩萨都得精进地去求法闻法,那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为什么不精进呢?如今佛法已经送到我们的面前,很多人总是找借口“我没有空闲听法”这些人就像把自己放到暗劫当中还不知道,这是非常可悲的。现在末法时代,很多高僧大德把佛法送到我们面前,通过网络、光碟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传授,但是我们不珍惜。很多以前寂静处的修行人也出来为大家传授法要,而我们很多人借口“哎呀,我特别忙没办法来听闻”总是找借口,“等我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再好好地学”或者“等到我的孩子长大”,“或者等到孩子成家有孙子”……反正各种各样的借口。这个人身特别难得,得到人身不会长久住留,还是会坏灭的。
我们知道人决定会死,死时是不定的,死的时候唯有佛法对我们最有利益,没有其它办法。世间琐事忙也忙不完,想做完了事再来听闻佛法不可能的。所以无垢光尊者讲:“世间之琐事忙也忙不完,何时放下何时了。”你不放下的话没办法。我们在世间当中很多没有意义的,很多造业的事情,都要用很多时间去做。那对今生来世最有意义的佛法,为什么我们不拿一点时间去听闻?去思维?去修行?无始以来我们都在轮回中流转,愚昧的造作种种恶业,就是不懂得因果取舍的道理。现在我们拥有听闻佛法的机会,应该珍惜才对。获得人身如果没有空闲听闻佛法,将来只有堕落到恶趣当中,难道那时候才有空闲吗?不可能!堕落恶道了再想修习佛法,不可能!尤其是三恶道,地狱当中无论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众生连活都不想活,更不要说能听闻正法,六道当中除了地狱众生,其他众生都是想活的。因为,他们的遭受太苦了,想马上死了了结,却没办法,还是要再复活,还要遭受各种痛苦,如剖割、燃烧、捶打……等等。堕落恶道当中再去听闻佛法、修习佛法是不可能的。佛在很多的经里面说:“获得人身不闻法,乃为第九无暇处。”八无暇再加上不听闻佛法,就是第九无暇处。
下面就讲闻法的方式。
闻法的方式分二,总说和分说。
总说第一个,了知听闻佛法的利益巨大,并且机会难得,应该再进一步了知闻法的方式,听闻佛法的规矩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就像印度的单巴桑吉尊者所说的那样:“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因为佛法的对境非常严厉,如果能如法行持,依靠佛法可以获得解脱,如果不如法地行持就会堕落恶道中。所以一定要杜绝不如法的行为,如理行持一切佛法。
如果懂得闻法方式,那么正法就像开启如意宝藏一样,获取大者得大利,获取小者得小利。在这个如意宝藏当中,一切的财富都是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人的福报不一样,福报大的人能获得大的利益,福报小的就获得小的利益。同样道理我们通过如理如法地听闻,因人的根机和信心不同,同一个净土法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益。总之,听闻佛法一定会有收益的。那怎么听闻正法呢?寂天菩萨说:“最初观自心,稳固具智慧。”最初观察自己的心相续,是以什么样的发心来谛听,是以恶心来听?或者无记心来听?还是以善心来听?我们就观察自己,如果是以恶心来听佛法的话我们就要把它改变,如果是无记心的话我们也要转变成善心,这样才是如理的行持。经云“诸法之前意先行,意者迅速意为主。”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会先考虑,比如放生,首先要考虑买什么物命,要把它运到什么地方,还要一起念经咒等,我们首先有意乐。
我们听闻佛法的话,首先要有听闻佛法的念头,坐在听法的行列中时,一定要反复地观自心,看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发心来听法。我们讲的发心跟前面讲的一样,就是恶心、无记心和善心。仅为我们今生远离种种怖畏或者求取世间八法也属于恶心,比如我们害怕什么东西来听闻佛法,还有我们听闻正法为了别人倒霉或者遇到违缘,这也是恶心,一定要把它转变。还有别人来听闻佛法我们也跟着来,反正人家叫我听我就听,无记发心,不思善也不思恶,就像我们困了睡、饿了吃,一定要把这个心态能转变为信心等善心。
善心分为三种。首先下士道发心,如果听闻佛法只为了害怕三恶道的痛苦,一心只想获得人天的福报,这样的发心与解脱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可能获得解脱,只能获得人天的善趣安乐。
第二个,有些看到六道都是痛苦的自性,没有丝毫的安乐,自己想获得寂静涅槃的安乐果,这就属于小乘的发心。那我们应该发什么样的心呢?就是发殊胜的菩提心,为了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把他们安置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来听闻佛法,这样的发心,是最殊胜最善妙的。
所以说,我们听闻佛法,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相续,如果说是恶心、无记心一定要遣除,把它转变为善心,如果是善心的话护持增上它。以前,噶当派喀喇共穹格西说:“贪图地位而讲法,以竞争心而求学,欲得智名傲慢者,岂入正法当思也!”如果上师宣说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贪图名利,抵制佛法的目的是为了竞争,还有人为了获得智者的美名,这样的傲慢者怎么能趣入正法呢?
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地思维,如果发心的目标不正确,听闻佛法就不能获得真实意义,只是堕入恶趣的因。正如古语所言:“正法非但无利益,依其反而堕恶趣。”尤其我们说对正法和上师善知识,没有恭敬心或者抱有得不得法都一样的心态,这样的人是不能对其宣说正法。
在谚语当中的话也有说:“若不恭敬者,不解说佛法,若不熟悉者,不能说忠言。”我们也知道对于不恭敬的人不给他解说佛法,不熟悉的人绝对不能够说忠言密语。如果说你说这些忠言密语真实语的话,可能人家不但不相信,或者认为你是可能有问题,所以说信心非常关键。印光大师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的话,就能获得一分的功德,能断一分的障碍,有十分的恭敬就能获得十分的功德,能断十分的障碍。没有恭敬心的话,就不得实义。或诽谤佛法,不但没有利益反而造下巨大的恶业。信心有多大就能获多大的加持,在很多佛经论典里面都阐述了没有恭敬心的人显然就是断绝法缘者,即使听了也难以正法调伏。
我们一定要明白,第一,不能泯灭正法的价值,佛法的价值不能用世间的黄金、白银、珠宝等物质来衡量。现在也有好些为了得到一点供养,不管听者有没有信心都要给他灌顶传法,这是不应理的,是贩卖佛法。第二,我们所讲之法应该对众生有利,就是指讲法者必须要有恭敬心,否则不可能有利益。所讲的法要看对众生有没有利,就像天降雨水,干旱的地方的人们特别高兴,其它的众生比如饿鬼,降下来的雨水就变成非常难咽的脓血,非常痛苦。所以,对具有解脱缘分的众生来说,佛法就是甘露,就是能够解除生老病死的灵丹妙药,对没有信心的邪见者,佛法就像毒药一样,不但没有意义反成为损害之因、堕落恶趣之因而已。对不相信佛法的人,只能在他旁边念一点咒语圣号,给他结上一个善缘而已,只能是这样了,佛法是非常珍贵的,一字一句都不能浪费。
佛法都是佛陀为了利益众生,往昔在因地以无量的苦行,为了一句偈颂,“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义无反顾地布施头目脑髓才换来,我们才能有机会闻思修。以前在唐朝的时候,义净三藏法师在他的《求法诗》里面也说了: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
从晋朝开始到唐代之间,到印度去求法的长安高僧去的人成百,回来的时候十个人都没有。很多人在途中失去了生命,或者有人去学佛法后又不愿回来,真正回来的十个人都不到,回来真正翻译过来的经论又有多少?后来者得到经书,不一定知道经书的来历,不知道前者是什么样的困难,而且去的路我们在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中看过,还有三藏义净法师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我们现在去印度特别容易,几个小时就到了,但是佛法已经在印度泯灭,印度很多地方都是外道。“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若不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无论藏地、汉地,以前藏地高僧大德去印度求法也是去了很多人,印度特别热,受不了,有些人在途中死亡了,大译师贝若扎那在他的传记里面也讲过,真正能学成回来的特别特别的少。我们现在得到经书很容易,印刷特别方便,马上“唰、唰”,机器就印出来。拿到我们手上特别的容易。我们应该知道佛陀,历代高僧大德做了无量的苦行才得到的经书法宝,凭什么轻而易举地传授给没有信心的人呢?
世尊曾说的“不敬我教法,见我有何益?”,教法和证法就是法身佛,对一点信心都没有的人,即使释迦牟尼佛亲临你面前也没有什么作用的。听闻 佛法非常的重要,闻法的机会极其难得,而如法听闻又不可缺少。故应以如理的闻法方式来听闻,以信心摄持来听闻正法。
第二,下面要讲的是分说。
分说:第一个是闻法应以三殊胜摄持;第二个是闻法的行为。
首先第一个讲闻法应以三殊胜摄持。
我们说三殊胜,做任何的善法都离不开三殊胜。修学大乘的显密佛法,都应以三殊胜来摄持。三殊胜的窍诀修法,并非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这在佛经中也有明显的记载的。如《佛说无量寿经》中云:“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以此回向,愿生彼国。”里面就是讲得很清楚,前面要发无上的菩提心;中间要一心一意地专念阿弥陀佛;最后以此来做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汉传佛教的大德当中,没有明显地提出三殊胜的词语,但是很多人还是依靠三殊胜的方式来行持的。我们修持任何一个善法,都一定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持善法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乃至成佛之间,功德也不会灭失。
第一,善根为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胜。要想令善心变得广大,必须要用方便摄持善根,也就是加行发心殊胜。如果说我们的发心广大,那我们的善根也就广大。如果发心渺小,那我们的善根自然渺小。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也说了:“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只随发心是善心还是恶心的差别,不随善恶像的大小,有时候表面上看它是不善的法,但是以善心来摄持,终究还是善法。比如说大悲商主杀害短矛黑人也是属于善法,短矛黑人当时想杀害五百发大心的菩萨,最后大悲商主为了不让他造这个业,杀害了短矛黑人。我们的发心非常重要,要调正发心。发心一定要有利他的发心,不要老是想着自己,老是想着自己的利益,众生流转轮回的原因就是我执,就是想着自己,自私自利,结果一无所成,只有感受痛苦的果报而已。佛菩萨都是发利益众生的心。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也说了:“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凡夫愚者为了求自利,最后还是在六道轮回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而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最后成就了无上的佛果,我们通过观察两者的区别很明显。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里面也讲了:“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如果说我们想长久地利益自己的话,暂时最殊胜的窍诀就是利益他人,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因果不虚,很多人说我帮助别人肯定会吃亏,却不知你种了善因的话,它的善果不会虚耗的。佛在《百业经》当中也说了“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坏,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众生造作的种种善恶业,有的果报马上成熟,有的在临终时候成熟,有的在下辈子、下下辈子成熟,哪怕一百劫当中,它也不会虚耗的。因缘聚合的时候它肯定会成熟的。我们利益众生所做的任何付出,果报肯定是对自己有利的。现在为什么众生造那么多恶业?遭受痛苦?不能出离?就是为了自己,自私自利,原因就是我执。我执就是自私自利的心态。我们一定要发大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将一切众生都安置到佛果位上而发心听闻正法,这样非常殊胜。我们为什么发大心呢?因为发心根本缘于慈悲心,缘悲心就是于众生,一切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在世间来讲是最大的,没有比父母恩德还大的。在世间当中,如果看到父母就像乞丐一样来到你面前,来向你乞讨要东西,你把他赶跑的话,人格是非常卑劣的。所以,我们看到众生漂流在轮回当中,一定要发起利他之心,以这样的方便摄持非常殊胜。我们听闻佛法也要发念念不忘利益众生之心。
第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无缘是指安住在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当中。在佛经当中正行无缘殊胜是指:在不离空性的见解中去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六度波罗蜜多。比如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应该了知闻法者自己、讲法者、闻法的行为都是无有自性的、如幻如梦的,这个就叫做三轮清净的,这就是真正的无缘殊胜。如果没有证悟空性智慧,真正的无缘是没办法达到的。我们只能相似来行持,如幻如梦在佛陀第二转般若空性的法轮里面有涉,一切万法都是如幻如梦的,显而无有自性的,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我们如果了知道理,那我们听闻的同时就能以三轮无实有的空性见解来摄持,可以做到相似的三轮体空来安住。如果我们不懂得如幻如梦,就一心专注法义也可以叫做正行无缘的。佛经里面也讲过一心一意,在听闻佛法的时候认真地听,内心如理如法地发心、做回向,这是最低的限度。在听闻佛法时,如果表面上听闻,心里面却胡思乱想,就会徒劳无用。所以我们在没有证悟真正的无缘殊胜之前,应在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上,认认真真地如理如法地听闻正法,修行法要。如此,我们证悟空性智慧不会很遥远。基础好了,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会互相观待而成的,如果证悟了空性智慧,那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也自然而然地会生起来。相反,有了出离心、菩提心的话,证悟空性智慧也会很快获得的。
我们听闻佛法的时候,开始没达到安住空性的境界,就要像野兽闻声一样,修行的时候就要像饥牛吃草一样,自始至终断除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的放逸行为,听法时一定要聚精会神,洗耳恭听。尤其在闻法期间,我们会受到一些自身的恶业之风扰乱,还有魔王波旬制造的障碍,会出现昏昏沉沉的现象,一定要在那时候祈祷上师三宝,无始以来没有能听闻正法,以愚昧轮转在轮回当中,现在有了听闻正法的机会,为什么还这样对自己?一定要做到神志清醒,否则我们就会误解、颠倒法义。我们凭着清晰敏锐的智慧有时也难懂佛法的要意,何况在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状态当中怎么能够听得懂?所以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佛在经中说:“当专心听闻,铭记于心中。”在世间当中即便听一句话也要专注,如果不注意听,对你的工作、学习肯定会带有很大的影响,何况出世间的佛法呢?我们只有偶尔能听闻佛法的机缘,不可能时时有听闻佛法的机会的。不要以为我们天天都有机会听闻佛法,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听闻佛法,就要像好几天没有能吃到饭一样,到吃饭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心无旁骛地食用的。同样,千载难逢闻法的机会,是得失的关键。如果我们在闻法的时候做到一心专注,安住在正见的等持当中不外散,就是正行无缘殊胜。
第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甚至我们听闻一句佛法,心相续当中生起一刹那的善心,做一次取舍善恶之事,都要立即回向。哪怕现在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念一句观音心咒等,马上要做回向。我听有些人说,上大课的时候做回向,念一句心咒或者自己在家里面念诵一点点或者很短的话就不做回向,这样不行。我们哪怕生起一刹那善的念头,都要做回向,这样的善根就能增长。如果不是这样,遇到违缘善根很容易耗失、被摧毁,嗔心、嫉妒、邪见、傲慢等等分别念会把我们的善根摧毁。如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积累善根以后,如果我们颠倒、不回向、做了善根后宣扬自己的功德、做了善根后生起后悔心,都是毁灭善根的四种因。我们积累善根一定要做回向。回向是怎么回向?我们不为获得人天果报而回向,或者说为了自己获得解脱、获得小乘的声闻、缘觉果位而作回向,一定要为了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圆满正等正觉回向,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在未获得佛果之前愿他们往生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究竟成佛,念回向偈或发愿文来印持。喇拉曲智仁波切讲了:“总之,最初求法时就应思维:我为一切有情之利益而求法,中间以无有散乱之心专注谛听法义;最后思维:闻法所得到的善根,为一切有情获得佛果而回向,那么这也是三殊胜。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则无论行持任何善法也不可能趣入大乘道。真正的正行无缘殊胜,是指平等安住于止观实义之中。”喇拉曲智仁波切所开示的听闻佛法是为什么?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来听闻佛法,中间专心地听,最后把善根回向众生,让一切众生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究竟获得佛果而做回向。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这就不是大乘。再一个,修习密法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也不是真正的密法。所以,显密大乘之法要,三殊胜的摄持是非常殊胜。真正的无缘殊胜,就是平等安住在止观实义中、安住在大空性当中。
我们听闻佛法后,必须要结合自相续而实修。
正法具有改造自相续的作用。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正法完全是令自相续进行如理取舍的因,并不是说一种古老的语言或者传说,听闻正法就是为了调伏我们的相续,如果自相续没有改变,那就没有什么利益了。就像听闻正法后不如理取舍善恶,闻法后毫不注重因果,这样的人就成了出卖佛法的法油子而已。装酥油的皮壳和酥油合在一起非常坚韧——如果你们去过藏地就知道,装酥油的壳是非常坚硬的,不管放了多少油还是那么硬。法油子尽管对显密教法极为精通而自相续不调柔,完全和正法相违背。很多人闻思了不少的显密教法,一问他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自相续的烦恼还是很炽盛,没有什么改变。我们的烦恼断了没有,心相续有没有改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改变,那我们听闻佛法也没有多大意义。思维佛法的利益重在个“思维”,你没有去思维,就只是听听而已那没有多大的实义,简直是对牛弹琴,这样就容易变成佛法油子。莲花生大士说,这样的人是不能度化的,是没办法度化的。
我们听闻佛法一定要调伏自己的相续,并不是说看别人的过失,这个人又不如法了,这个在家人、这个出家人你看……观察别人过失。如果他显示不如法的行为就观察自己,是不是上师三宝加持我,要我注意啊,我有没有这样不如法的行为?如果有要把它断除,没有的话心里面生起警惕。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念。还可以这样观察,这个人是不是佛菩萨的化现来加持我,一定要以清净观。还可再进一步想,他这样示现给我看,我非常感恩,让我更加能观察对照自己。不要说他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样就不利于团结。当然我们如果以一个善心去帮助别人或者调伏弟子等等,这样去说是可以的。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闻法以后,应该像氆氇染色一样跟以前不同——就像染布一样,我们染了各种各样的颜色,不然放进去原来什么样,出来的时候还是什么样,就一点意义都没有,听闻佛法后和从前一模一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们所听闻的法义一定要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是非常重要的。《宝积经》中云:“于佛教法生信后,智者行持觉瑜伽,不应耽词而安住,得法后当恒勤修。”我们对佛法生起信心后,智者一定要行持觉悟瑜伽,不能耽执表面的词句,应该安住在它的法义当中,得到正法后应该精进地去修持。又云:“当依说法善知识,恒时切莫依恶友,应当广闻持净戒,了知胜义之一门。”我们依靠说法的善知识,不要依止恶友,应当广闻博学,守持清净的戒律,这就是“了知胜义之一门”。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说:“如是善逝圣教非无义,如此瑜伽观修非无义,倘若不闻而修法无义,若仅闻而知义修无义。”如是就说,佛陀的教法,并非没有意义,如是地观修瑜伽不是没有意义,倘若不听闻就直接修法也是没有意义的,是盲修瞎练了。如果仅仅听闻就证悟法义,那我们修行也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不听闻有利益,直接修法就可以,那么佛陀就不会讲闻法有利益的。我们哪怕听一句正法也应该深入思维它的意义,进一步地落实到修行上。只是停留在理解上、停留在字句上、停留在书本上、只留在别人口中,对自己是没办法以正法调伏的。
在很多的佛经当中都强调,闻思必须要落实到修行上的重要性。《楞严经》中阿难禀告佛说:“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阿难尊者广闻博学,多闻第一,但是没有修行,险些被摩登伽女迷惑,事后阿难尊者在佛陀面前痛加忏悔,并且说:“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我们闻思正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修,《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中说:“若有菩萨发菩提心,菩提所摄,言欲作佛,于多闻中而不勤修,诸众生中最为无智。”要对治我执烦恼,要能利益更多众生,如果不落实到修行当中去,是最没有智慧的人了。还有《华严经》当中也以四个形象的比喻开示只听闻不进行修持的过失,经云: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积多闻,能入如来法。譬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不能如说行,多闻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种种诸肴膳,不食自饿死,多闻亦如是。譬如有良医,具知诸方药,自疾不能救,多闻亦如是。
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
这里面就是讲四种比喻,只是多闻,不依闻思来修行,那就像一个人,在河里面漂流,因为他害怕被溺水而身亡,不敢喝水导致渴死;还有一个人,给他做了种种的美食,不知道怎么吃而导致饿死;还有一位良医精通各种各样的医术,但是他不会救治自己的疾病而死;还有一个贫穷的人,日日夜夜为他人数钱,但不是他自己的钱,自己还是一贫如洗。我们用这个实例来讲,只是听闻思维法义而不是真正实修的话,那是没有智慧和愚痴的。所以大恩上师(希阿荣博堪布)也讲了我们现在得到这个授记也是一定要着重到实修当中、要实现这个。
第二,闻法的行为。
听闻佛法的行为分两种:所应断过失与所应取的行为。
所应断的过失,就是器之三过、六种垢染、五种不取。
器之三过,第一个就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就是身在听法的行列当中,心不专注法中,就好像把瓶口覆盖或者倒扣的容器,不能倒进东西一样,佛法不能以此来听闻。第二个,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听法时不次第忆持,只记着大概或者听听而过了,就像我们讲的耳边风,水过鸭背一样根本没办法,不存在法义,这样听和不听没什么差别,就像破了的容器一样没办法留存东西。第三个,杂烦恼如毒器之过。为了名利地位等以不清净的发心来听闻,依靠正法来造罪而已,没有丝毫益处。容器当中把毒药放进去,装进这个容器里的甘露就变成了毒汁不能食用。
六种垢染:第一种是傲慢,对传法的上师、善知识,生起了贡高我慢,自己稍微有一点世间出世间的功德就会生起傲慢心,这样是得不到加持的、不可能获得法义的,傲慢就像铁球一样藏不住功德水。第二无正信,对善知识教言不生起正信。第三不求法,不精进地希求正法。第四外散,意识散乱于六种外境当中。第五是内收,分别念过于内收或者仅仅受持佛法的个别词句,拘谨导致昏沉掉举。第六是疲厌,对讲法的时间过长,遭受饥渴或风吹日晒等心不堪忍而不愿听法,好比讲法的时间有点长或者风吹日晒(而产生疲厌)。以前在佛学院法王如意宝讲法的时候,很多人在外面坐,人们还是静静地听法,不厌听闻佛法。为听闻一句法偈,以前,佛陀在因地以及很多高僧大德都是为了求法而忘我心切,舍身闻法。佛在经中说了,听闻佛法生起了信心,获得出离心、菩提心,最后获得智慧比我们的人身还要重要还要难得。舍身求法——往昔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示现的,所以我们听闻佛法一定要堪忍。
五不取:第一个是持文不持义,仅为词句美妙动听。耽执词句的美妙动人,持文不持义,知道表面的动听但对法义不明白。第二个是持义不持文,偏重甚深的意义、空性的法要,空性、光明这些法义但轻视了词句,如果没有词句是无法入得佛法的深意,轻于词句而持义不持文。第三个是未领会而持,不能领会密意而误解了义和不了义还有具有密意的各种说法。因为佛的密意非常深,具有外、内、密、极密等密意,还有四种密意、四种意趣。第四个是上下错谬而持,就是意义上下错乱,把内外道、自他宗的观点都颠倒而持,该取的不取,该舍的不舍。第五个是颠倒而持,颠倒而取,经常充满了各种邪分别念,这样肯定会毁坏自相续。领会的意义和佛法的本义相违,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谤法罪,最终成为自甘堕落之因。
闻法的行为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还有《前行备忘录》中讲的比较清楚,你们下来可以看一看。
所应取的行为就是指依止四想、具足六度、依师威仪三种。
依止四想,就是如《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应于自己生起病人想,于法生起妙药想,于善知识生起名医想,认真修持生起医病想。”自己生起病人想,了知自己无始以来被贪嗔痴三毒,被苦苦、变苦、行苦这三苦而逼迫堕落在轮回大苦海当中,我现在生的不是一般的病,而是被无明大病紧紧缠绕着。第二个于善知识生起名医想,由于上师了知弟子的种种根机,就像名医一样,比如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了知病人病情,赐给他种种的药,上师对弟子的种种根机了知的话就相应他的根机赐给他种种的教言,开示我们的取舍,我们依靠教言行持,畅饮正法的妙药后就可以治疗弊病。第三是于法生起妙药想,对遣除病苦的方法就如同吃药,同样遣除我们无明大病的方法就是吃上师善知识开的正法妙药。第四个于修持生起医病想,我们这个病依靠明医所开的妙药,如法服用很快就会好的,同样上师善知识传给我们的法要,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修持,肯定能脱离轮回的痛苦。
具足六度就是说,我们听闻法时,奉献鲜花,敷设法座等作为布施度;随处行持威仪为持戒度;不伤害所有的众生包括小含生以及忍受一切艰难、严寒酷暑,就是忍辱度;对上师善知识生起正信就是精进度;心不散乱地听闻上师善知识的教言就是静虑度;听闻佛法后遣除增益、缓解各种疑难是智慧度。
依师威仪。如戒经云:“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不恭敬的不要给他说法,前面也讲了,盖起头、戴着帽子等,还有持伞盖兵器等……各种各样,当然有病的或者上师开许的话是可以的。另外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用转经轮、念经也不能做,何况听闻佛法的时候喝水,听法过程中交头接耳,说一些绮语,这样就变成了舍法罪,造舍法的罪业很容易啊。本来我们听闻佛法是积累善根,以听闻佛法而造恶业的话是很不应该的。还有的人听法东倒西歪,尤其很多人在网络里面可能是跷着个二郎腿,一面打电话一面听法,这是不如法的。难得一次听闻佛法的机会,我们应该如理如法地去听闻,这很有必要。
又如《本生传》云:“坐于极下地,当具温顺仪,以喜眼视师,如饮语甘露,当专心闻法。”我们听闻佛法一定要坐在极低的地上,不然讲法者坐在下面,听法者坐在上面,这样就颠倒了。听闻“以喜眼视师”,以欢喜心看着这个传法的上师善知识。但是也不能法义不听就看着这个传法者,这个也不行,不然讲的法义自己也没有听进去。听闻法呢,就像畅饮雨甘露一样,一定要专心地听闻佛法。如果我们能思维闻法利益,佛法的功德,最后发菩提心,以这样的行为来如理如法听闻一次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一定要调正自己的发心和行为来听闻佛法。
今天讲到这里。
(根据法师授课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