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22】——樊迟问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爱护别人。”樊迟请教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别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 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 樊迟从老师那里出来以后,又去见子夏说:“刚才我去请教老 师什么叫智,老师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 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是含 义非常深刻的话呀!比如说,舜帝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 皋陶,那些不正直的人就没有市场了;商汤王有了天下,在众人之 中提拔了伊尹,那些不正直的人也就自然疏远了。”

【感悟】

钱穆《论语新解》:“此盖以积材为喻。举直材压乎枉材之上,枉材亦自直。……或说:知人之首务,惟在辨枉直。其人而直,则非可正之以是,恶可导之于善。其人而枉,则饰恶为善,矫非为是,终不可救药。”

一、爱人是仁,知人是智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爱人是仁,知人是智。孔子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正如着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把正直的人提 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

一个人的功败垂成,都取决于这两点。

二、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伊尹最初只是一个掌管庖厨事务的小头目。后来商汤与他接触多了,发现他学识渊博、心存高远,常“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因而对他刮目相看,颇为赏识,经常向他求教问题。

当时夏桀统治残暴无道、民情怨愤,商汤正在谋划伐桀灭夏大计,他觉得伊尹是一个能够辅佐自己成就大事的人才,因此请他出仕为官,擢升他为右相,委以国政。伊尹出任右相后,积极辅佐商汤筹划灭夏方案,不断积蓄反夏力量,分步实施伐桀计划,最终在鸣条之战中一举取得伐桀灭夏胜利。

汤有天下而举伊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商汤在用人问题上不拘一格、唯贤是举,他敢于克服世俗的偏见,打破奴隶制的等级制度,把伊尹从庖厨(奴隶身份)一举擢升为右相,显示出非凡的政治魄力和开阔的用人视野;其次,商汤在选举人才的方式上,不仅自己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而且还注重听取民众的意见。

在汉语词汇中,“选拔”和“选举”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自上而下的“拔”,后者则是自下而上的“举”,一字之差,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人方式和理念。“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体现的正是这种“选”和“举”的精神。

再次,商汤选用伊尹,其意义不仅在于得到了一个能够经略天下的能人,更为重要的是得到了一个爱憎分明的君子,故而“不仁者远矣”。君子爱人,亦恶人。君子之德如偃草之风,天下贤达之士闻风而动、趋之若鹜,而邪枉之人也必将自行隐退、销声匿迹。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22】——樊迟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