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高瓴资本张磊写给价值投资者的宝典

因为高瓴资本重仓格力的缘故,一直有关注张磊,张磊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美国耶鲁大学校董事会董事,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53位,财富值220亿元人民币。高瓴资本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由张磊先生创立。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2019年11月1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高瓴资本排名第15位。

20年9月初,张磊出了一本书——《价值》,介绍他的个人历程、投资理念、对价值投资者自我修养的思考,还介绍了他对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创业组织的理解。大神出书,立即买下,因为新书的缘故,目前豆瓣还没有评分,浅谈三点自己的感受:

1. 张磊受巴菲特影响很大,是价值投资的坚实拥护和实践者,同时相对巴菲特,张磊专注机构投资,对于价值投资中最重要的护城河理论,有自己更新更深的认知,可以说是价值投资国内的大神级人物。张磊或者高瓴资本对价值投资者最大的价值不单单是他的投资经验,而是他证明了在中国做价值投资是可以赚钱的。对我而言,股神巴菲特和国内雪球大V唐朝是价值投资的启蒙,现在要再加上张磊。

2. 张磊对财富的理解和对教育的投入,在财富上,他认为财富不止于物质和金钱,而是代表道义和责任。人们的财富来自于社会,就需要善用这些财富去服务和回馈社会。在教育上,他认为中国的创新不能单纯靠商业模式的创新,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把基础科学打得更扎实,而教育和人才,可能是最长,而且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为此,他联合出资建立西湖大学,设立未来科学大奖,出资建立人大高礼研究院。

3. 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价值投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将投资这项难以搞定的事情变成了一项功到必成的事业,变成逻辑上的智识和拆解,数字里的洞见和哲学,变化中的感知和顿悟。” 我觉得,将充满未知的商业社会,通过终身学习变的风险可控,在不断实现自我认知成长的同时财富增长,真的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以下为读书摘抄笔记,做后续温习用


自序:这是一条长期主义之路

长期主义: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声的影响。

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帮助企业拒绝狭隘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

于社会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热忱,意味着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基础领域,关注教育、科学和人文,形成一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要在长期的维度上,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把价值创造出来,就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判断,而每一次判断都来源于人们的底层信仰。在社会、经济、科技、人文迅速发展变化的当下,对机会主义和风口注意尤要警惕。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只要着眼于长远,躬耕于价值,就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


第三章:价值投资初试炼

很多人迷恋挣快钱的刺激感,因为从短期回报率来看,挣快钱可以很快证明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但这无疑是危险的。所有的快钱,产生的理由无外乎这么几点: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热点追逐中的投机,甚至是权力寻租。某种程度来说,人类天生好奇,有着本能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然而,快钱带来强烈欢愉感的同时,却极易麻痹人们的神经。投资人一旦懒惰,一旦失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就可能失去了某种正向生长的本能。

一个商业机会,不应看它过去的收入、利润,也不能简单看它今天或明天的收入、利润,这些纸面数字很重要,但并不能代表全部。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是,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没有给社会、消费者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会给予它长远的奖励。


第四章:价值投资方法和哲学

4.1 研究驱动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研究驱动,对于一家专注于研究行业和基本面的投资公司,核心能力就是对商业本质的敏锐洞察。高领要求每一位研究人员都应该尽力成为一些行业的专家,而且是独立的专家,把行业的来龙去脉看清楚。因为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论、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策略,而是坚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这个源包括基本的公理、处世的哲学、人类的本性和万物的规律。

4.1.1 深入研究=研究深+研究透

研究深是指做的研究必须基础和根本。第一,我们非常喜欢和创业者打交道,而且是在他们经历剧烈变化的那段时间打交道,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参与到伟大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创业者交流,与消费者访谈,谋求资深从业者的见识和判断等,积累一手行业数据,了解关于行业或生态的历史演绎、横截面数据或者价值链,对生意所处的环境形成独特的认知和超预期的判断,具备真正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第二,我们非常喜欢研究全球的商业进化史,通过在世界各地寻找先进的商业轨迹,对全球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生态的物种演化收集加工。分析的角度可能是行业的上下游,可能是不同的产品形态和定位,可能是某种资源或能力的稀缺性,也可能是影响这个生意的其他环境和基础设施,甚至可能是创业团队的独特禀赋,核心目的是用全球的样本把产业演变的逻辑进行沙盘模拟,把历史性和前瞻性贯穿起来,形成一个跨地区、跨周期的分析结果。研究深的目的是聚焦,是盯住微观商业史的起承转合,用东方的归纳思维做简化,发现真正有价值的行业和商业模式,是看成败。

研究透是指做的研究必须全面透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逆向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质疑“假设”,如果现有产业所处的生态变了,企业盈利的方式变了,企业组织的流程变了,这个企业会不会出现大的风险?如果现有资本市场的玩法变了,整体市场环境或传统规则变了,这个模式能否走下去?如果没有了资本市场,无法退出,还投不投这个企业?提出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在提醒自己,研究必须把所有重要的前提和假设想清楚。如果能把一个生意的成住坏空、荣辱兴衰都看清楚,投资人就能够从全局来把握情况,看清企业创造价值的全过程和伴随的风险点。研究透的目的是检验所有的商业过程是否能够自洽,能否在事实上、实际操作中都成立,这是在用中国的老庄思维做全面演绎,是看生死。

只有研究深,研究透,才能够更加轻松地形成决策。研究深和研究透是一种平衡,前者强调因果关系的深度,后者强调穷尽各种维度的可能;前者关注收益,后者考察风险,兼具东西方两种思维模式,把西方推崇的形式逻辑和实证精神与东方推崇的归纳演义和折中调和共同应用于商业分析。

更多的研究是为了更少的决策,更久的研究是为了更准的决策,只有在更少、更重要的变量分析上持续做到最好,才是提高投资确定性的最朴素的方法。这种逻辑上的升维和决策上的降维是很好的投资路径。因此,深入研究的起点就是形成投资决策的起点,研究是做价值投资的基础能力。

4.1.2 长期研究=关键时点+关键变化

思考商业问题,要用大量的时间研究过去,更要用充足的时间思考当下和判断未来。在投资决策前,很多投资机会的时间窗口稍纵即逝,最重要的是对关键时点和关键变化的把握。只有长期、动态地跟踪变化,投资人才能对变化产生超出一般意义的理解,从而拥有与市场不同的观点,而且是基于长期的视角的不同观点。

关键时点是指大家都看不懂的时候,少数创业者能够在这个时间点敏锐察觉产业的变化,为消费者和整个价值链输入新的模式和价值。关键变化是指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包括产业的生态位置调整、基础设施完善,需求的升级或转移等。许多人说一个好的生意建立在稀缺资源之上,但其实变化和创新可以使原本稀缺的东西不再稀缺,而且这种打破稀缺的状态有且只有一个时间窗口,我称之为机会窗口,这是企业的快速成长期,甚至是爆发期。

4.1.3 独立研究=独特视角+数据洞察

独立研究非常关键,往往通过特立独行的研究和判断,投资人才能够在一些不被看好的事情上,人敢于面对质疑,坚信自己的判断,下重注,从而获得超额回报。

许多公司都在持续不断的创造价值,但并非所有被创造出的价值都已经被投资人发现并认可。独立研究能够重构一个条理分明的世界,让投资人在清晰的维度上获得不一样的视角。

独立研究不能建立在感性、个人知觉或概率基础上,而是要建立在理性、系统的分析和客观检验的基础上。在研究过程中,投资人需要分析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访谈管理层和公司员工、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行业报告,但这远远不够,还要继续往深里想,找到数据背后的底层因子。当然,客观分析不等同于完全信任数据,要通过数据看到背后真实的原因。价值投资非常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挖掘和积累,对于数据,我有几个理解:第一,数据不等于真相,真相往往比数据更加复杂,研究人员需要看到的是具象化的真相,而不是抽象的数据;第二,数据本身没有观点,研究人员不能预设观点,只喜欢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数据;第三,精确的数据无法代替大方向上的判断。

因此,投资人不应以找到数据呈现的规律作为终点,而是要把数据反映的规律作为研究分析的起点,拷问自己对数据背后真相的理解,始终享受在对细节的抽丝剥茧中发现真理的乐趣。

坚持研究驱动的理由在于,要努力找到研究方法,研究最经典的少数公司,通过触类旁通实现尽可能多的所得,同时要保持研究的强度,使研究成为肌肉记忆。对研究过程的态度应是带着一种朝圣感,潜心学习商业史,学习一家企业是如何崛起或陨落的,理解成功的要素或失败的前提。即使没有当即对投资展现出作用,看似是无用功,这样的研究所带来的成果也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兑现,简直投资研究的本质就是无限接近真理。


4.2 理解时间的价值

对于投资者而言,研究驱动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基本功,而如何理解时间的价值往往是决定投资格局的关键。

4.2.1 时间创造复利的价值

有些好的企业,其竞争优势在今天还无法体现,在明天可能会稍露端倪,在更长期才会完全显现,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演呈现更高量级的提升,贯穿或者超过投资人的投资生涯;有些好的生意,护城河需要卧薪尝胆地积累沉淀,过程中需要大量投入,才能够真正发挥价值。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清楚,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

需要补充的是,时间创造复利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长期持有,长期持有是有前提的,即好的企业能够随着时间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4.2.2 把时间作为选择

把时间分配给能够带来价值的事情,复利才会发生作用。投资中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要研究大的问题,追求大问题的模糊正确远比追求小问题的完美精确要重要的多。

实践告诉我们,真正懂一个行业,弄清楚一家公司,通常需要很多年,用这种方法做投资的好处是,知识会不断积累,学到的东西通常不会丢掉,新学的东西会在过去所学基础上产生积累和超越,知识会出现复合式的增长。所以,用这种方式做投资,时间越长,结果会越好。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如果以复合式增长,会促成投资复利增长的加速。

4.2.3 时间是最好的复盘

时间是检验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对待研究的态度是敬畏而谦虚的,花了很多时间在探索,也花了很多时间在复盘,提高为事物认知的深度和边界,努力知道自己有多无知,而不是展示自己有多聪明;既相信自己的研究能力,同时又对所有的结果保持高度警觉,不自觉地去检验前次判断是否正确,一旦发现判断错了,就立即修正自己的理解和预期。

如果在投资企业5年、10年之后尚不退出,看起来似乎是长期投资,但如果不去复盘和迭代,长期投资就成了思维和行动懒惰的借口,就变得毫无意义。通过不断复盘,不断检验时间带来的结果,投资人才能在高速动态变化中,实时地判断这家公司或者创业者还是不是时间的朋友。时间能够检验处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因为时间能够在不同的周期中,识别出结构性竞争优势的好企业,这些企业拥有持续的、长期的、动态的壁垒;时间也能够检验出好的创业者和团队,这些创业者和团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阶段展现出自我迭代、自我再生的能力,释放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投资人总要用后视镜来审视可能的情况,而是应该在决策时就尽量站在更多的位置和角度,来全面推演所有重要的情形。在自由市场里,企业可能面对各个维度的威胁和挑战,因此,要运用更多的视角来观察,就会发现资本、技术或其他无形资产都不是阻挡新进入者或者对抗竞争对手的有效屏障,必须不断的保持创新。时间是创新者的朋友,是守成者的敌人。


4.3 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

在研究驱动和理解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寻找具体的好生意,好企业是投资人必须完成的功课。那怎样的生意和企业是好的呢?巴菲特认为关键是寻找护城河。

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其创新三部曲中对创新做了新的系统性诠释,他认为创新关键不在于技术进步和科学发现,而在于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创新者的窘境在于管理者翻了南辕北辙或者故步自封的错误,市场的变化导致其原有的护城河失去价值。

在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人们需要审视传统的护城河是否还能发挥作用。在传统视角下,护城河的来源包括无形资产(品牌、专利或特许经营资质)、成本优势、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有效规模,所有这些要素都在帮企业获得垄断地位,从未获得经济利润。因为垄断意味着企业掌握了定价权,这样企业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非常优雅的面对竞争。人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竞争越少越好,但是一旦没有了竞争对手,企业的竞争力往往随之消失。补贴或者垄断产生不了伟大的企业,只有在竞争中才能产生伟大的企业。企业一旦具有垄断地位,从基因角度看,它是否还能够拥有足够的动力去不断创新?这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理解的护城河,实际上是动态的、变化的,不能局限于所谓的专利、商标、品牌、特许经营资质,也不是仅仅依靠成本优势、转换成本或者网络效应。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传统的护城河是有生命周期的。所有的品牌、渠道、技术规模、知识产权等,都不足以成为真正的护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条护城河,就是企业家们不断创新,不断地疯狂创造长期价值。我们从长期的、动态的、开放的角度去理解护城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理解变化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持续创新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Jackson comment:并非技术进步和科学发现带来需求,而是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和科学发现)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动态的护城河呢?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视角就是理解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态环境。(Jackson comment:其实就是理解市场的变化)。管理者学之父查尔斯 汉迪曾提出第二曲线理论,也就是企业应该在第一曲线(主营业务)增长平缓前,找到第二曲线代替第一曲线担当增长引擎。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在变化的时代浪潮和市场环境中不断创新,具备从一条曲线调到另一条曲线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具备了不断深挖护城河的能力。企业如竹,一家企业持久的增长之道,就是自我革命和内部创新,忘掉成功的过去,不断长出新的竹节。以苹果为例,当苹果制造出第一台个人电脑时,没有人想到这个昂贵的设备会走进千家万户,当苹果陆续用ipod,iphone,ipad颠覆音乐市场、通信市场和家用娱乐设备市场时,人们已经习惯于想象苹果还会带来怎样的创新。

第二个视角是在不同领域之间创造联系,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形成全新的思维角度。(Jackson comment:升维思考,从更大框架、更广阔的的视角去看给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以汽车 vs 马车为例,以电动车 vs 燃油车为例)。克斯里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将创新定义为两类: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维持性创新的核心是完善和改进现有产品,而破坏性创新则追求最根本的改变,从底层出发改变现有技术发展路径和思维方式,创造出区别于现有主流市场的全新产品或服务,这种创新可能会对原有护城河产生降维打击。比如当麦当劳和肯德基交战正酣的时候,他们发现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便利店,人们在便利店用几块钱就可以吃早餐。而当外卖业态出现时,很有可能便利店的生意也会面临巨大挑战。这就是高格局上的竞争,当你终于把本领域的竞争对手击败了,会发现其他领域的竞争对手又出现了。商业竞争本质上要看格局,要看价值,要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广阔的的角度去看给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

第三个视角是开放性,真正伟大的公司敢于打破自身的垄断地位,从内部打破边界,构建一个资源开放、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Jackson comment:特斯拉公布电池专利技术)

因此,在未来的商业逻辑中,企业从求赢变成不断追求新的生长空间,从线性思考变成立体思维,从静态博弈变成动态共生。


4.4 价值投资的演进

目前,价值投资已经从早期关注市净率发展到关注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阶段,从“寻找市场低估”发展到“合理估值,稳定成长”,可以说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完善。


价值投资的演进

价值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市场规则的有序发展,金融市场效率得到根本性提升,价值发现和市场估值的落差在逐渐消弭,传统价值投资的回报预期显著缩小。价值投资者显然很难找到被极度低估的投资标的,更不可能仅仅通过翻阅公司财报或者预测价值曲线就发现投资机会。同时,技术进步使得企业及其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演变,新经济企业的估值方法也与传统企业完全不同,寻找可靠的、前瞻性的新变量成为价值投资演化的核心所在。一旦发现并理解了这些关键驱动因素和关键拐点,就能发现新的投资机会。(Jackson comment:以近期XX电力充足为例)

价值投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将投资这项难以搞定的事情变成了一项功到必成的事业,变成逻辑上的智识和拆解,数字里的洞见和哲学,变化中的感知和顿悟


第六章 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

芝加哥大学教授阿玛尔 毕海德(Amar Bhide)在其著作《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指出,经济学家把企业家在经济思想史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划分为四类:对不确定性的承担、对创新的洞察、超强的执行力与极致的协调能力。这与我们对创业者、企业家伟大格局观的定义不谋而合:

第一,拥有长期主义理念,能够在不确定性中谋求长远

第二,拥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里,在持续创新中寻找关键趋势

第三,拥有专注的执行力,运用匠心把事情做到极致

第四,拥有超强的同理心,能协调更多资源,使想法成为现实。(Jackson comment:将4点概括对应人的脑、眼、手、心)


第七章 持续创造价值的卓越组织

如何定义靠谱的人才?

有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自驱型的人,自驱型的人寻找事情背后的意义,追求人生的意义感,拥有专注解决问题的最佳效率,他们天然具有主人翁意识,能挖掘自身潜能,认识并突破自己的能力圈,以最精干的方式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二,时间敏感型的人,他们既是很好的时间分配者,能够把精力赋予权重,又能够很好的尊重他人的时间,不拖泥带水。

第三,有同理心的人,他们习惯于换位思考和通盘考虑,而不是机械的完成任务。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具备更高一级管理者的视角,感觉自己与整个组织、所有层级、各个部门在解决问题中的真正联系,就可以通过沟通和学习,尽可能地把握业务开展的优先级及内在关联,从公司整体价值最优出发做出最佳判断。

第四,终身学习者,与具有固定思维者相比,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更加重视学习和挑战,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乐趣和成就,而不是短暂的功利性的斩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价值》——高瓴资本张磊写给价值投资者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