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与自己和解 ————《知行合一王阳明》

书声 2019 / 婷婷 

知行合一 与自己和解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1张图片

读完度阴山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时,我感慨颇多,特地跑去王阳明的出生地,浙江宁波下的余杭小城拜访了他的故居。在山峦连绵间,亦有水波荡漾,水杉摇曳,我竟有种穿越的感觉,难怪王阳明会选在此处修道。人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士,面对此山此景,一下子就信服了。

王阳明此生命途多舛,然而在我看来主要是分为三阶段来品读,第一阶段:少年叛逆狂妄不羁四处倒腾,读来妙趣横生忍俊不禁,第二阶段:

中年危机悟得心学桃李天下,读来心生怜惜豁然开朗,第三阶段:老年得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来心中不忍郁积内心。

高晓松说,年轻时真心混过,到老了真心才能忍住寂寞。如果这样看王阳明的青少年时期,绝对是叛逆少年郎一枚,1472年9月30日,他出生在浙江余杭状元王华家中,从小天赋异禀,十一岁在金山寺跟随大人们游玩即可当场作诗震惊众人,若是其按照父亲的想法好好读书,中状元做大官绝对小事一桩,可是咱们大师从小就野心勃勃,状元是不稀罕做的,要做就要做如孔子那样的圣贤。于是,他就进入了富家子弟折腾阶段,先天天下象棋,然后按照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天天盯着竹子要格竹子最后导致头脑发晕,然后研究道家养生,跑去山洞里修炼一番,又跟着佛法后面要与红尘再见。然而他又无法说服自己,如何摒弃孝道遁入佛门,于是作罢,继续回到了好好学习考功名的路上,因为没怎么准备,落榜会试,最后做了个小官。

中年,王阳明为了弹劾奸臣,被差点罚掉小命,并被发放到了偏远的贵州龙场,几乎饥寒交迫还要被当地的蛮夷威胁,但是就是在龙场,王阳明远离喧嚣,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突然悟出心学,从此开始心学传播,桃李天下。而正因为学生推荐,得以再负重任,进行各种剿匪,他摈着心学主旨,先以良知归顺匪徒,其次以心攻之,以百姓安生为良知剿匪,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并未获得朝廷奖赏,甚至惩罚,最终鞠躬尽瘁,早早逝世在回乡船上。一代圣贤,因工憔悴,身体虚弱,早早离世,让人读来痛心不已,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影响到了国外,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也是借鉴他剿匪时的小规模自治制度。

在王阳明的少年时期的各种瞎折腾我们可以看出各种哲学的局限性,程朱理学讲究真理存在万物之间,因此要去学习万物才能习得真理,但是与真实的人性相差太远,几乎做不到,只能沦为空谈。佛法让人摒除各种社会关系,放弃孝道夫道臣道,六根清净,可若是人人如此,谁来做事,谁来推动经济发展呢。儒家自古为君王服务,讲究各种伦理,然而依然理论太多,实践太难。道家讲究太极养生,天人合一,可是如何获得真理,也是一个难题。

在此各种哲学的基础上,王阳明提出的心学和知行合一解决了以上几点局限,提出:首先,所有的真理本来就存在人人心中,我们去掉很多欲望,便可发现真理。其次,因为人人内心皆有良知,因此人人生而平等,最后,我们用内心的良知去指引我们行为,知行合一,便是圣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其实人人皆可成为圣人与佛教的我自成佛,基督教的信上帝并成为像上帝的人和道教的天人合一,甚至硅谷禁书里的宇宙在心中皆指向同一个真理,就是你是你世界的唯一主宰,自己是解开一切的钥匙。

我们终此一生是孤独的,无论和他人的任何关系,都是与自己相处的一种投射,我们痛苦,彷徨,其实都是寻找自己的路上的必经过程,最终知行合一,亦是与自己的和解。

知行合一 与自己和解 ————《知行合一王阳明》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 与自己和解 ————《知行合一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