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

郭敬明以导演的身份又出来了。 腾讯视频新上了一档节目《演员请就位》,形式大体上类似于《演员的诞生》,只不过参加比赛的演员更多,也更嫩,知名度整体也比较低。像是不知名小演员的“创造营”。 节目有四位导演坐镇,富婆赵薇,美籍华人陈凯歌,鲜少失手的李少红,还有……畅销书作家,鲜肉剧教父郭敬明。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1张图片

 第一期播出之后,圈粉一堆的竟然是郭敬明。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2张图片
发生什么了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除了四个导师之外还有两个坐镇的嘉宾演员,李成儒和王迅。郭敬明组的董立、郭俊辰一起表演了一段《悲伤逆流成河》的片段,演完之后,主持人沙溢问李成儒什么感受,李老一点B脸没给,叮当一顿批,而且就前两句批了演员台词水平不行,后几句都是针对背后的作者郭敬明。 
 还记得当年《最强大脑》舞台上,doctor魏和郭敬明的精彩对决么。郭导肯定不是能受得了这气的人呐,当场怼了回去,其中的一句话被广为流传,奉为金句:“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3张图片
说完这句话之后,进一步拔高——电影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故事,才迷人,才能让我们在电影里一起做梦。 抑扬顿挫,一气呵成,现场,刚刚被李成儒家长式口吻教训的观众爆发出了掌声。小四(郭敬明)被直接捧上热搜,网友称其是最佳辩手。 其实在整个第一期的节目里,都能看到郭敬明旺盛地表达欲。 先导集里,沙溢参演郭敬明导的短片,就某一个细节展开探讨,郭敬明说一个演员应该是尽量让剧本合理化而不是总想着要改剧本;陈若轩和明道在演出《破冰行动》的时候,陈若轩最后的嘶吼时间略长,郭敬明说演员一定要学会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刘雅瑟演《滚蛋啊肿瘤君》之后,郭敬明点评说演员的表演一定要有审美…… 是不是最佳辩手不知道,但郭敬明还真的很明白怎么说话。
  先提问再回答,先赢一分 拿郭敬明和陈若轩的一段举例。郭问陈,你觉得整场表演里面哪一段让你觉得最有发挥。陈若轩也是单纯, 挑了最后一段,就是争议满满的那段嘶吼,然后郭接过话题,说其实最能发挥演技的是刚刚陈凯歌导演现场调整的那一段对峙戏,然后再展开叙述。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4张图片
 整个过程全场观众包括很多屏幕外的观众都是看得频频点头,“还挺有道理的”、“看来他还真是肚子里有点货”。 实际上,这种提问方式就已经先把自己抬高了一级。你仔细感觉一下,郭的提问方式像不像家里准备给你讲道理的长辈或者学校老师。
提问的人是我,也就意味着 这个话题的最终解释权在我,我是主动方,而被提问的演员只能被动地接受郭扔来的问题,这在无形之中,高低位就已经出来了。 其实这种说话方式我们生活中常常遇见,当你想显摆点什么事的时候,可能就会先问对方相关的问题,然后自己再接过话把一通讲。这种方式并不高级,而且 用得不好很容易引起反感。这就要说到郭敬明的第二个高明之处。  以退为进,用消除距离感的方式增加距离感 郭点评刘雅瑟的表演,表示对方的表演需要更张弛有度一点,在点评的间隙一直在说“我说的不一定对啊,我只是说我的看法”、“只是纯粹地探讨啊”、“没关系我就是说出来,你不用太当回事”。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5张图片

这些话陈凯歌说会显得礼贤下士,但郭敬明说其实是抬高自己。
前者是公认的大导演,江湖地位在那呢,他在点评演员的时候所有人都会默认是上对下指点。而郭敬明是一个太有争议的导演,甚至是 负大于正的争议,他点评演员的时候可能不少观众心里都犯嘀咕,这哥们够不够分量说人家。 所以郭对着刘雅瑟说,不是批评,纯粹是探讨,意思就是我郭敬明 作为一个导演可以点评你,可以批评你,但是我没有,现在我只是在和你探讨。 比如你第一次见某个人,这个人见面跟你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别有负担,我们就正常交流就好”。你的第一感觉肯定是:这人谁啊?是不是什么大佬但我没认出来啊? 这就是用消除距离感的方式增加距离感。  故弄玄虚,好好的话拐着弯说 郭敬明说演员要对表演有审美,事实上表达的就是表演的情绪要有张有弛。他还说演员都要克服表演的虚荣心,大白话就是 戏别演过了。 这倒是很符合他写作的风格。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翻译: 三月份,我喜忧参半。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翻译: 你哭完我就懂了。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翻译: 时间一长,啥都忘了。   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翻译: 脑子里过了遍电影,然后祝你幸福。   ……  放大招,金句! 金句! 金句! “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 郭敬明对李成儒的反击,最后的这几句话被奉为金句在网上掀起不小的热度。节目播出时,也能看到李成儒在听郭敬明这几句话的时候, 眉头紧皱,吃黄连一般。估计李成儒自己坐在那也得犯嘀咕:完了,这波要崩。 这波battle可以说是李成儒正好卖给了郭敬明一个人头。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6张图片
 李成儒点评两个年轻演员的戏,一张嘴就先给了八个字,他说自己看这段表演的时候“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
确实,郭俊辰和董力的那段水平烂得可以,尤其董力,可以媲美一点表演没学过的普通人。但李成儒接下来的话就全是在给自己挖坑,他指责了一番两个人台词水平太差,然后直接 (毫无过渡,十分生硬)把矛头转向《悲伤逆流成河》的小说本身,他说有那么多 家国情怀、忠人义士,就非得演这么个高中生搞对象的戏码,还质疑说“这就是所谓的畅销书”,最后总结:那我们这一代孩子看这些东西长大能好么? 可以说, 就算郭敬明没还击,李成儒这段话也够他在网上糊一波的。 李犯了两个大忌, 一个是拔太高,一个是家长口吻。 假如你在公司点外卖,突然有人过来跟你说,你的父母在老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却连楼都不下,花着配送费在这点外卖。
这时候你什么感觉?莫名其妙啊,我干嘛了你在这说这个。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7张图片

一个意思,就是话是这么个话没错,只不过它出现的 时机太莫名其妙了。剧本差是剧本差,就事说事没问题,怎么就直接拐到“家国情怀、忠人义士”那儿去了,毫无逻辑,所有人听到那都是一头雾水,黑人问号。
到最后,还接着拔高,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就如何如何, 这都哪跟哪。从不看字幕听不清俩人的台词能转到“我们这一代孩子”,真不怪有人看了这段搂不住火。 这种拔高式的教训口吻本身就特别受年轻人的鄙视,太像中国式家长了,太像每个人童年时期听过的那些话了——你考试怎么考这么低分,我和你爸含辛茹苦早出晚归……你爸昨天下班还说给你买个新铅笔盒……你奶奶身体也不好……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8张图片

李成儒的这些话如果放在文化类节目里都还过得去,《演员请就位》是什么, 纯综艺,娱乐场合。 能感觉得出,李成儒是心里对这类型的电影和整个社会的风气积怨已久,事后采访他也重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9张图片
私以为,这才是真金句: 不能用廉价的笔触,来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看得出,就算是到事后采访,李成儒还没反应过来自己的问题在哪——节目让你聊的是表演,你就不该硬开话题去讨论剧本如何、校园恋爱题材如何。  人家没招你,你先动手就是错。 到头来让郭敬明秀了一脸。的确在看节目的时候,很容易被郭敬明妙语连珠的气势唬住,但你仔细想想,这是一句完全没有意义的话。 这就好像是在嘻哈节目里比赛比到最后,主持人蹦出来说一句,其实这个夏天 最大的赢家是说唱艺术;歌手比赛到最后说 音乐没有高低之分;驳斥地域歧视的时候有人站出来说, 哪都有好人,哪也都有坏人…… 听起来很漂亮但是没有意义,这里说的没有意义是指它本身没有观点。观点就是倾向性,没倾向性当然没有观点。 倒也不是说这种漂亮话不好,它有它的应用场景,但肯定不能是争辩的场景下。没有观点的内容怎么能拿出来争辩呢? 我说你写得东西差,你不聊自己,而是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说,要尊重他们的好恶。 不争辩。高明,圆滑。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10张图片

  最后随便聊几句 80后有三个作家最红,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前两个人的书迷相互鄙视,曾经颇有那么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 上海郊区的韩寒喜欢王小波,初中以来就和应试教育不对付,叛逆的本质是频繁地琢磨事,所以他写出来的东西不追求文字上的华丽,叙事求浅白,思想放得足;郭敬明是四川自贡的人,酷爱写作,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极高,写东西快,连续两届拿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据说第二次拿奖的文章是在 早自习半个小时攒出来的。 曾经郭敬明去参加鲁豫有约,被问到一天能写多少字,郭表示说他的杂志常常第二天就要印了,前一天他的版面还没内容呢, 晚上的时候可以临时突击几万字。同样的问题,鲁豫也问过韩寒,韩寒说他状态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写七千字,极限了。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11张图片
郭敬明在不止一篇作品里写过他眼里的上海。  拎着LV的年轻白领从地铁站嘈杂的人群里用力地挤出来,踩着10cm的高跟鞋飞快地冲上台阶,捂着鼻子从衣裳褴褛的乞丐身边翻着白眼跑过去。   写字楼的走廊里,坐着排成长队的面试的人群。   星巴克里无数东方的面孔匆忙地拿起外带的咖啡袋子推开玻璃门扬长而去,一半拿出咖啡匆忙喝掉,一半小心拎着赶往老板的办公室,与之相对的是坐在里面的悠闲的西方面孔,眯着眼睛看着《shanghai daily》,或者拿着手机大声地笑道"What about your holiday?"   外滩一字排开的名牌店里,服务员面若冰霜,店里偶尔一两个戴着巨大蛤蟆墨镜的女人用手指小心地拎起一件衣架上的衣服,虚弱无力,如同摸到毒药一样只用两根手指拉出来斜眼看一看,在所有店员突然容光焕发像借尸还魂一般想要冲过来介绍之前,突然轻轻地放开,衣服"啪"地荡回一整排密密麻麻的衣架中间。 字里行间,读得出,他曾经 仰视过很久大城市的繁华,采访里他也表示过这点。郭敬明骨子里是自命不凡的,而这一点又让他陷入了自卑。四川自贡的小城人满心欢喜地踏足上海,被身边的同学和眼前的一切一次次刷新三观,从那时起, 第四维才变成郭敬明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12张图片

韩寒对待世界的方式是不在乎,他的书和电影都喜欢写小镇和平民,悦己为先。郭敬明不一样, 他在乎,而且也不遮掩自己的在乎,他很希望赚钱,好在,他确实也很会赚钱。 《小时代》也好,《悲伤逆流成河》也好,早在十多年前,所谓的青春文学、伤痕文学都是假矫情的代名词,文坛并不认可这样的文字内容,但话说回来,太多的人在年少时抱着这样的书泪流满面。 我在高中时期几乎看过所有最小说,对最世文化的 落落、李枫、笛安、萧凯茵等作家如数家珍,《小时代》的原著全都读过……但以上这些话,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会轻易承认的。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13张图片

朋友间开玩笑说, 在电影院看《小时代》被人抓包,就像是捉奸在床一样尴尬。高中生变成岁月蹉跎后的脱发中年人,我们不再接受郭敬明创造的爱恨情仇,曾经能够接受的浅白,现在不能,我们变了。 几年前的《天天向上》,《陪你度过漫长岁月》剧组到访,我看到写书不爱加标点符号的 安东尼已经成了家,提起过去写过的零零散散,他没多提,就是笑笑。电视前,想起高中时期抱着最小说看安东尼的自己,我也笑了。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14张图片
 83年出生的郭敬明已经快到40岁了,同期的韩寒顺利转型成了导演,作品口碑和票房一直不错。时隔多年, 不在乎的韩寒成了资本宠儿,在乎的郭敬明沉寂了。 看节目的时候,我一时恍惚, 口若悬河的郭敬明好像初到上海的小四。也许对郭敬明而言,需要跻身的,远不止一个浮华的上海。
既已安身,便求安心。
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_第1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佳辩手郭敬明:多亏对方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