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战役中马谡和诸葛亮谁应该负主要责任

街亭,本来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如果没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现在基本99%的人不会记得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发生过改变历史的战斗。此战之后,蜀国对关中地区的战争失去了突然性,在魏国这个庞然大物的重视下,诸葛亮这个被历史神话的千年一遇的智者,也只是六出祁山,劳民伤财后累死于五丈原。诸葛亮所有的北伐,只有第一次最接近胜利,但是街亭失守,转眼战争形势急转直下,诸葛亮取得的所有优势荡然无存,唯有一声叹息,退回四川。在这次北伐中,蜀国的战略战术有没有问题?如果街亭这么重要,为什么要派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如果街亭这样重要,为什么只有一支偏师马谡,难道不应该有一套备用方案吗?作为统帅的诸葛亮和作为前线的马谡都应该负有哪些责任,谁更应该负有主要的责任。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街亭是兵家必争之地吗?这个问题很无厘头,因为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毁在街亭的失守,如此能扭转战争局势的地方,谁敢妄言不是。但是你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战争历史,你会发现无论是比较靠地形的出名太行八陉,函谷,武关,还是比较靠地理出名的陈仓,河西,河东,南阳,洛阳。街亭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地方,这个地方除了马谡和张颌在这里短暂交手,这里基本上是个可以被遗忘或者忽视的地方。

街亭在哪里?《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载:“街泉城,在县(清秦安县)东北,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省入略阳县。刘昭曰,略阳县有街泉亭,故县也。三国汉建兴六年(注:公元228年,汉蜀后主刘禅六年),武候出祁山,使马谡与张郃战于街亭,败绩。杜佑曰,陇城县有街泉亭,即马谡败处。……时武候军於西县,以街亭师败,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用现在通俗的话讲就是街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距大地湾遗址8公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地湾遗址是什么?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45千米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侧,坐落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总面积270万平方米。

大地湾

我们看看街亭地理位置的关键词,“距大地湾遗址8公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这是一个七八十平方公里的高原,平摊而且开阔,距离八公里的大地湾也是个270万平方米的高原开阔平摊地理。在这个地区用兵,多少兵力够?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带了多少部队,众说纷云,我们取历史记载,诸葛亮带领主力六万,赵云邓芝设疑兵于斜谷三万,马谡去守街亭两万五。张颌多少军队,历史上明确记载,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督之,西拒亮。街亭是个利于大部队作战的理想地带,而且对魏军有利。

街亭

面对两倍于自己的魏军,而且马步军种齐全,百战名将张颌带领,如果你是马谡,你应该如何选择?而且作战地形在如此的开阔地,一旦作战,魏国的骑兵会相当容易的进行侧翼的机动和包围,这个战斗该如何进行?难道再回去问问老妈子诸葛亮吗?时间不等人,军机也不等人。据历史记载,蜀军到达街亭只比魏军提前了两三个时辰。是在平地和优势的魏军作战,还是依靠地形取得一定的优势再进行决战。

马谡的前敌临机决断是,占领地理优势,这个地理优势是就是一座山,可以抵消魏军骑兵冲击力的山。这座山在街亭靠南,名叫断山。据《秦安县志》记:“县城东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驿也。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与众山连属,其下为连合川,即马谡覆军处”。连合川地处陇城、龙山二镇之间。龙山原名断山,原属秦安县管辖,清乾隆十四年知县嫌其名不祥而改称龙山,这座山不和周围的群山相连,突兀地出现在略阳古道街亭的南边,好像是专门来解决马谡的困惑。如果占领这山,对魏军可以形成俯势攻击,发挥蜀国弓弩的优势,可以抵消魏军的骑兵冲击,唯一的不利就是缺少水源。

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条件再等你,人生和战场都是一样,你做出的选择,保证也是有利有弊,主要看你对利害的选择。马谡决定派部分兵力保证水源,主力上山,但是马谡的副将王平提出反对意见,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将军张休、李盛,将军黄袭成为清水河河岸水源地的防守者。张颌的魏军如果攻击马谡,那马谡的地理优势就完全变成军事优势,如果攻击水源,那王平,马谡都可以策应。计划好像很完美,为什么说好像很完美,因为这个计划有个很大的漏洞。

古装汉服靴子男诸葛亮鞋子大臣书生中式长筒黑白红色戏曲演出布靴

32元

淘宝

已下架

这个漏洞是什么漏洞呢?就是兵力不足,马谡本来就是偏师,现在分为三个部分,马谡部,清水河水源部,王平部,而魏军五万。魏军的主将是百战名将张颌,张颌一眼就看出这个好像很完美计划的漏洞,处于劣势兵力的马谡,如果集中全部军队,尚可一战,如今分为三部,可以说已经是砧板上的肉,无论那一部分都没有主动攻击,威胁到魏军的可能和能力。于是留下一部分监视可能的救援,一部分对将军张休、李盛,将军黄袭清水河河岸水源地的蜀军开始强有力的进攻,水源地被攻击,而马谡和王平却不能去救援,因为救援会成就魏军张颌的围点打援。于是只好眼睁睁看着水源地被魏军夺去。战争进行到现在,蜀军大势已去,马谡在山上,没有水源,就是绝地,不用张颌进攻,自己就会下山来送死。王平兵微将寡,有心无力。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魏军张颌手中,马谡失败的命运不可挽回。

街亭之战马谡错在哪里?马谡之错,错在关公门前耍大刀,在一个百战名将面前玩花,没想到花没有玩好,玩死了自己。那么,街亭之战有可能马谡胜利吗?有可能。但绝对不是当道扎营,而是集中兵力,靠近水源,固守不战。张颌来攻,就发挥蜀军弓弩的优势,依靠屏障杀伤魏军,如果魏军要急于救援安南三郡,放弃进攻,就·在魏军后面活动。让魏军战也不行,不战也不行,最次也要让魏军付出极大的伤亡和时间。有时候,战争其实就是用最笨的办法来破哪些花里胡哨的计谋,司马懿熬死诸葛亮就是这样,首先立自己于不败之地,掌握主动权,动与不动都在我。

其次,马谡的兵太少了,我们看看刘邦的定三秦之战,偷袭陈仓成功后,马上要做的是什么,是夺取函谷关,断绝关东的救兵。诸葛亮呢,南安三郡投降后,应该战线立刻向东移,即使不能夺取长安,也要保证关西,威胁长安,让战争发生在街亭之东。这就要说到诸葛亮,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只派偏师挺进街亭,好像有些主次不分。

第一次北伐的关键在街亭,街亭在手,则南安三郡归顺,如果诸葛亮和马谡对调一下,诸葛亮亲帅领大军屯街亭,向东以争长安,向西声援马谡,巩固南安三郡,其不妙哉。这样看诸葛亮这个统帅是不合格的,至少在战略上是不合格的。刘邦暗度陈仓,快速夺取函谷关,是视三秦为盘中肉,向东以夺天下。诸葛亮出天水,夺三郡,封锁街亭,不过是想夺关西,再谋取关中。既然想夺关中,何不和赵云合兵一处,出斜谷,就是走刘邦老路夺陈仓也比夺取西凉之地有意义。是诸葛亮的格局就不如刘邦,还是诸葛亮还有自己的小九九?

其实,好听一些,是诸葛亮太谨慎,蜀军中有马超的西凉旧部,夺取南安、天水和安定有天然的优势,巩固了南安,在向东夺取长安。不好听就是诸葛亮没有自信,对于一战而定关中没有自信,希望一步一步走,先攻打有群众基础的南安三郡,再考虑蚕食长安。作为突然性的进攻,无论是魏延的子午谷,还是走刘邦的陈仓旧道,都应该有很好的效果,至少不会浪费这突然性。当魏国这个庞然大物把目光转向关中,诸葛亮所有的神机妙算都只是五丈原的一声叹息。

街亭之失败,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其实,应该是诸葛亮。因为这个统帅没有分清哪里才是这次战争的关键点,马谡,张休、李盛,等将军脑袋纷纷落地,标志着蜀国再也不会出现优秀的统帅,因为,有诸葛亮在,任何敢于思考的脑袋都是要搬家的,将军打仗自有锦囊妙计,依照丞相的命令执行就行。呵呵,可笑不可笑。吴国孙权不问军事,所以周瑜,吕蒙,鲁肃,陆逊,代代更替。魏国居国家正统,文人武将,蜂拥而附,不缺人才。蜀国自有丞相妙计,青黄不接,可笑啊可悲。

马谡有前敌临机决断之权利,虽然有所纰漏,但是主要还是对手太强,诸葛亮有统领全局之责任,但是注意力却只在具体小事,真正的大局关键却分不清楚,应该负有主要责任。魏明帝在战后评价街亭之战说:“亮怀李熊愚勇之志,不思荆邯度德之戒,驱略吏民,盗利祁山。王师方振,胆破气夺,马谡、高祥,望旗奔败。虎臣逐北,蹈尸涉血,亮也小子,震惊朕师。猛锐踊跃,咸思长驱。”曹睿的话毫不客气地指出诸葛亮格局太小,只能看到南安三郡,有李熊的志气,却没有荆邯的格局。

而诸葛亮也在战后做了反思,评价街亭之战失败的原因是:“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诸葛亮也隐隐感觉自己太小心谨慎了,而且在兵力多在不该多的祁山,箕谷,兵多而败,是自己作为统帅调度的问题。当诸葛亮明白过来,第二次全军出陈仓时,陈仓已经新修起一座坚城,那种第一次北伐的突然性再也不会有了。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了,蜀国的命运也注定了。

举报/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街亭失守战役中马谡和诸葛亮谁应该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