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善爱 人见人爱 —观《海蒂和爷爷》有感

     

海蒂善爱 人见人爱 —观《海蒂和爷爷》有感_第1张图片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心旷神怡的影片,那阿尔卑斯高峻白色的远景,那绿油油一望无际的草地,那长着弯曲羊角低头吃草黑与白的山羊,还有那不时掠过头顶,展翅高飞的雄鹰,令人想到了《音乐之声》,可是比它更壮观。而那位演八岁海蒂,外表粗野灵活,内心善良聪慧的女孩又令人想到了秀兰·邓波儿,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书友周玲半个月前就推荐了这部德国2015年拍摄,中国去年才引进的片子,我直到昨天下午终于看上了。影片两大场景,外景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内景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城市中。时间发生在二十世纪初叶,因为满眼满街的马车。

      好片看完,就会想这该从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能改编得到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原来,海蒂这个形象已经135岁了!她源自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施比丽1885年写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出版后已经20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而秀兰·邓波儿早在1935年就演过,片名《小海蒂》(脑海中似乎隐隐约约呈现出),而我看的这部是最新拍摄,当然呈现出一个最人见人爱的海蒂!

      我非常欣赏这位作家宽广的心胸,把世界的大自然描写得如此美好,同样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很立体,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但是都会让你感到每个人物心中那份善良和真挚。海蒂从小失去了父母,有姨妈带大,姨妈要去工作,没办法才把她送到远离城镇,一直在山上孤独居住的爷爷小木屋。爷爷兴许对儿子儿媳有成见,竟然对小孙女也冷眼看待。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无疑就是重大的打击。但是海蒂的纯真与大胆最后感动了爷爷,爷爷为她做了一把木椅,表示接受她住下来了。海蒂时时处处会流露出她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与渴望,尽管世界对她很薄,也很不公平。她与山下同龄的放羊倌皮特一起去放羊,两头山羊顶角对持,皮特狠抽山羊,海蒂说我分给你一半食物,你别抽了。她看到皮特的奶奶,全口无牙吃不了硬的食物,海蒂后来到了富家,偷了许多小面包,被人发现,不理解她每天有吃有喝为什么还要偷呢?她说要带回去给奶奶吃。就这两个细微的善良,被作家写出来了,说明作家心中同样有着这颗善心。

      在贫富不均的社会中,我们看到过太多为富不仁的丑陋现象予以鞭打,但是她却能把富人的善心也描写得入木三分,让人也看到世界还是很美好,这是对我印象很深的阶级论一大冲击。海蒂被姨妈卖到一个极富裕的家庭作陪读女孩,因为富人家女孩克拉拉的母亲去世了,她自己又瘫痪坐轮椅很孤独。家中有女管家、男佣和女佣一大帮,是典型的贵族生活。这时克拉拉的奶奶出现了,女管家告诉奶奶,这个山里来的海蒂,不但无教养,不识字,而且脾气古怪,心理也有障碍,必须辞退。在我的思维逻辑中,老奶奶听了女管家这一席话后,就会与儿子说,这样女孩会教坏孙女,换一个吧!可是影片却是那样继续下去,奶奶说:“让我自己来观察一下再说”。于是她陪同海蒂看童话书,故事讲到结尾不说了,海蒂很盼望着,奶奶说,你识了字就能自己读下去,会知道结果是什么。这句话一下子解开了海蒂心结:原来不想读书是皮特告诉她,说山里人读书没用。后来海蒂就认真地从字母学起,几周后能读出简单的句子了。而最感动人是,奶奶陪同不能走路的克拉拉来到山中看望海蒂,海蒂告诉奶奶,在学校里,老师问学生长大想干什么,她说想以后写小说,结果大家都嘲笑她。奶奶说,这是因为他们都没去过外地,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你去过大城市,你的视野宽了,你有这样的想法是对的,是他们不理解你。多好的奶奶呀!她假如没有对穷人孩子的善心,她就不会关心海蒂昨天被辞退,更不会关心海蒂今后的发展。就是因为她慈祥善良,从此让海蒂志向明确。也许这就是女作家本人的亲身经历,让作家不但造就出一个海蒂,百年来也成全了世界。连我今天看到这些镜头还会动容起来。

      人类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贫富差异,甚至有战争杀戮,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文学作品反映纷繁复杂的现实,揭露人间丑陋,这也是毫无疑问。但是,在差距中,在废墟上,弘扬正气,描写善良更有必要,它会让我们看到光明,看到希望。难道不是吗?我看了这部德国与瑞士合拍的西方电影,我也感悟到了西方文化中也有东方的善良与佛性,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2020.05.06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蒂善爱 人见人爱 —观《海蒂和爷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