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就是一场漂泊的旅途,你遇见何人,碰到何事,其实早已注定。每个人就像是茫茫人海中的孤舟,漂泊到何方,就在哪停下,最后都成了一座孤岛。
这座孤岛就是我们的一片天地,狂风暴雨中能迎风撑住,那便成了前路的丰碑,倘若如同“雨打浮萍”一般不能自主,终究只是一场“梦”。
有人曾说:“人生恰似茶中味,苦涩香甘品自明。”
什么是人生?这就是人生。人生之事,莫过于既甘又苦,既浓又淡,既浊又清。正如老子所言:“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半生漂泊不定,一直在找寻属于自己的“蜗居”,而有些人则在漂泊后如鱼得水,品出了“茶”般人生的最后真谛。
茶有沉浮,人生亦有沉浮。倘若给一个人的功绩做评价,大多是以“成败”为主。而给整个人生做一个概括,莫过于以上两个字——沉与浮。
人生就像是一杯茶,头道水,次道茶,逐渐洗尽铅华,品尽茶中甘苦。一起一落,一得一失,一进一退,终究是“守中”般的平衡。
前半生的漂泊——浮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一场秋雨,一阵秋风。在此之中漂泊的我们,几分无奈,几分忧愁。”
人生前半场便是“浮”的过程。每一粒茶叶在充分展开之前,都离不开吸水而逐渐沉淀这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关于“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词——北漂,沪漂,广漂等等。这些词的背后,就是一群年轻的漂泊者的“心酸”之旅。
为了走出贫困的山村,很多一无所有的年轻人独自背上行囊告别父母后,便做了天涯中随社会潮流飘荡的“游子”。
他们不仅想逃出世代的禁锢,还想打破这一局面,让自己的后代不再遭这份罪,所以宁可选择自己苦一时,也不愿孩子及家人苦一世。
所以,那些所谓的漂泊不定,不是因为他们想成为“踏遍天涯路”的潇洒旅人,而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去选择的一条路。
要知道,这个世界虽然是公平的,可又是最不公平的。漂泊的人是因为无奈,而那些不用漂泊的人,不过是父母辈替他遭了这份罪。
所谓的公平,就在于每个人都是社会一份子,都需要为“衣食住行”而打拼。可不公平恰恰就在于,有些人一出生就到了罗马,而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到不了罗马。这不是特例,而是现实。
回到“浮”上,“浮”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便是山一程,水一程,每一程都踏上了异乡的土地。风一路,雨一路,每一路都写下前半生的轨迹。
半生如鱼得水——沉
与浮相比,沉多了一丝安定,多了一份静心,也多了一种灵魂深处的“幸福”。未曾经历过“浮”,则不可能知晓何为“沉”。
佛说:“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
浮为忧,沉为喜,浮为枯,沉为荣。有半生忧愁,那便有半生喜乐。有半生漂泊不定,那便有半生如鱼得水。
世道终归是平衡的世道,而人终归是平衡的人。不可能多得,也不可能少得,一切多赖前缘,一切都是“沉浮”。
人到中年,不禁发现精力大不如前。虽然比不上年轻时的模样,却走出了世代家族的“桎梏”,在大城市定居下来,生活多了一份安稳。
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些“浮”的日子它所带给你的,不仅是一种无法忘怀的回忆,更是一种“先苦后甘”的福报。
它沉淀了你的时间,把这份“浮”的遭遇从你的后代身上转移,让他们多了一分喜乐,少了一分忧愁。
后半生的“如鱼得水”是什么?不单指生活的安稳,工作的机遇,更重要的是指你给后代儿孙所积累的前尘福报,就像一把无形之伞,庇佑了他们的一生。而你,就是他们的水。
鱼有水而活,茶有水而甘。说到底,其实就是“茶”般人生体现,你所经历的风和雨,会化作甘润的茶露,进而香气四溢,口齿留香。
沉浮的背后,是平淡
一杯茶,它到最后既不是苦,也不是甘,恰恰是“味尽”后的“平淡”。这份淡,是看透世间繁华后的舒心和自在,更是风雨一程后的知足。
人生之浮与沉,说到最后就是“平淡”。年轻人看不起平淡,是因为未曾经历“漂泊”,而年岁稍长的人达不到“平淡”,是因为没有经过“沉淀”。
就像是漫天的烟花,其刚蓄势待升的时候是微弱的,可等到在空中绽放的那一刻是最美的,可绽放过后,却又归于“无”,回到了平淡。
所以说,无论是“浮”也好,“沉”也罢,这是人生必经的路途,也是平淡之前的“千帆过尽”。
苏轼在“沉浮”后道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而陶潜在“沉浮”后宁可“带月荷锄归”也不愿“久在樊笼里”。
就好比李太白,在看透了官场的“浮沉”后,展示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生阔达姿态。
花落有时,四季轮转,日升月沉,万物归途。一朵花,开尽了就会凋落。而天上的明月,圆满了就会盈亏。它们不断“沉浮”的变化,只是为了回到最初的姿态。
最初的姿态,其实就是一种淡然。漂泊不定也好,如鱼得水也罢,它们都是在为最后的“平淡”加持,而这背后便是“茶”般人生的回归。
一茶一酒一生活,一沉一浮一人生。红尘陌路,来去匆匆,坑也好,坎也罢,最终的归途,唯有“沉浮”后的平淡。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