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送孩子去书法班的时候,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位妈妈,她正拽着孩子往车里进,孩子哭着挣扎:
我不想学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
妈妈怒吼着:
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给我去!
最终,孩子还是拗不过妈妈,上了车,去学舞蹈。
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到底该不该逼孩子一把?
当孩子皱着眉头跟我们说:“妈妈,我不想学了!”
我们又该如何应答?
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
来得这么早
李亚鹏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聊起了女儿李嫣。李嫣很喜欢弹钢琴,已经学了五六年的时间,但是去年的时候,未通过乐理知识考试,导致她考级失败。
当天,她很不开心,就发脾气说:“爸爸,我不学了!”
当时的李亚鹏并没有多说什么。
吃晚饭时,李亚鹏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不想考乐理了,没问题,人生总要面临一些放弃和失败,就像我,我考交规考了两次都没过,但是你才12岁,你要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啊?
就是这段话让李嫣鼓起勇气,让钢琴老师又再次帮她报名考试。
终于,今年4月份,李嫣顺利通过了考试。
李亚鹏还兴奋地在微博上贴了一张李嫣弹钢琴的图片,并称她为贝多嫣,很酷有没有?
“放弃”这个筹码不要轻易用 , 否则你会错过你本该拥有的精彩 。
想想我小时候不喜欢上兴趣班,只不过是因为耽误了我玩游戏的时间而已。
现在看到身边身边的小伙伴,笛子10级,绘画、琵琶、钢琴都是信手拈来……只有站在旁边羡慕的份儿,然后懊悔当初我爸妈为什么没有逼我一把。
正如蔡康永所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孩子,不要让未来的自己懊悔当初为什么那么轻易放弃,不要让自己午夜梦回时,心里全是不甘和后悔。
不要在长大后
后悔当初没人逼你一把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刘星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着我学呀......”
刘星说完,妈妈顿时语塞。
刘宪华(Henry)曾有一段小提琴表演在微博上火了。
聚光灯下的他,优雅淡定,琴声时而宛转悠扬,动听缠绵,时而倾泻奔流,行云流水。
实在太让人惊艳,像开了挂一样。
谈及从小时候小提琴的经历,王迅很有共鸣:
可惜我原来没坚持;
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41块钱,我妈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18……刚开始我也特喜欢,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
我后来特别后悔,当时要是坚持一下的话,起码现在是个特长……
Angelababy问刘宪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回答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然后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是啊,如果他们不逼你,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我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什么都没学。”
孩提时代的我们,总是很难先知先觉。
父母的逼迫可能严厉,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爸妈,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啊?”这句话,承载着多少不甘和懊悔!
孩子想退缩想放弃,也不难理解,积年累月,风雨无阻地每周带孩子上课,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又累又烦,更何况是去上课的孩子呢?
可是,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轻易地让孩子打了退堂鼓,孩子很可能会在将来后悔,当初的自己为什么没能咬咬牙坚持下去。
我们也会自责内疚,为什么当初没能逼孩子一把?
孩子,人的一生
总得有个爱好
让孩子学有所长,拥有一项伴随一生的兴趣爱好,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第一份礼物
是让孩子多一份生活的底气
刘若英7岁那年,她问祖母:“我为什么要学钢琴?”
祖母说:
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还能有一技之长,可以养自己、养小孩。
当时的她不明白祖母的意思,长大后,她才明白,祖母坚持让她学钢琴,只为让她长大后有门手艺,不用被迫谋生,做自己想做的事,多一份生活的底气,多一份生活的选择。
第二份礼物
是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特长
天生的叫做天赋,但没有孩子生来就有特长,比如莫扎特,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但是他的钢琴特长也是后天父母培养的,他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弹钢琴。
孩子的特长,要靠后天的培养。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在不断地探索中,发掘自身的特长,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放大、再放大。
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天才,只有练习。
第三份礼物
让孩子收获更多珍贵的精神品质
胡可曾上传儿子边哭边练琴的视频,引得大家拍手称赞,视频中小安吉淌眼抹泪的同时,双手不忘弹琴的小模样,真是让人感动又心疼。
小小的身体,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正如胡可所言:
我们不需要执着一定完美的结果,却要拥有坚持的品质。
因为这份品质,能让我们练就一身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那就是:
做事有毅力,不轻言放弃,有耐心,有毅力!
智慧的父母这样引导孩子
前几天,恩典君偶然看了一本书,书中的妈妈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然而她的回答和做法相当机智,最后孩子竟然开开心心的上学去了!
我们来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完美解决的。
清晨,小主人公直接了当提出:“妈妈,今天我可以不上学么?”
书中的妈妈怎么说的呢?
“好像不可以吧。”余下便无多话,继续收拾整理。
“妈妈,今天我真的不想去上学。”孩子继续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嗯……那好吧。”
没有指责,没有评判,妈妈竟然接纳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接下来,妈妈以半旁观半参与的方式,陪伴并引导着孩子。
“不上学,你准备干嘛呢?”
“今天,我可以去做时装模特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去潜水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像公主一样慢慢的享用很多很多种早点吗?”
“可以。”
“今天,我可以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去吗?”
“可以。”
小姑娘向妈妈发问,妈妈全然接纳。
书看下来,我惊奇的发现,虽然小姑娘仿佛在不着边际的提着要求和想象,但她的各种想象都没有离开配合上学这条主线。
“收拾好了,可以一起走了。”此时小姑娘已经满脸带笑背着书包准备和妈妈出门了。
“我去上班了。”妈妈笑着说。
“我去上学了。”孩子回应着。
就这样母女二人一起,高高兴兴踏上了出发的路。
真的很神奇,妈妈没有指责,没有说教,不凶不吼,全然接纳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同孩子的幻想。
当感受被看见和接纳,孩子在穿衣、洗脸、吃饭时进行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幻想结束又快快乐乐地按时上学了。
这样,妈妈借此机会了解到孩子想做时装模特、想潜水、想悠然的吃早餐、想飞到高高的天空上的各种奇思妙想和愿望,多么美好。
其实,遇到一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比如“不想上学”、“不想去辅导班班”“不想弹琴”时,父母不要焦虑,尽量用巧妙的方式引导孩子,给孩子打开想象世界的空间。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卡尔·罗杰斯说过:
要相信一个人想要被主流社会价值认可的天然倾向。
如果不被过多干涉和限制,孩子会选择向主流社会所认可的价值方向发展。
如果父母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都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的。
反倒是父母,一次次自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与干预,最终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与能力。
像绘本中的情况一样,孩子口中的不合理要求,可能只是在向妈妈“撒娇耍赖”,如果妈妈当真——“不可以,不上学怎么行?”,最后孩子可能真的不想上学了!
综上,当孩子突然跟你说不想上学的时候,请参考以下5点建议:
1、首先,别让这句话吓着自己,孩子表达的是一种感受情绪,而不是一个“立马不上学”的决定。
2、接受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
3、在平复孩子的情绪后,问问孩子为什么。特别是平常很乖的宝宝,一定要了解清楚发生了什么?反思自己对这件事情有没有责任?
4、针对原因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进行心态等方面的积极调整。
5、必要的时候,要敢于用社会实践法和后果体验法,来让孩子明白上学的意义。
其实仔细想一下,大部分时候孩子不想上学,就跟我们偶尔不想上班的情绪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我们是成人,可以控制自己。
孩子在心灵成长过程中,我们父母应给予孩子信任、信心和耐心。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选择接纳(接纳不是放纵),关注当下,不要让未来左右当下,而是让当下影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