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0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第一讲课程介绍文稿
以下文稿由方晓娜整理
课程视频见: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USTC-9002
2020-1-8之前可以免费注册。
===================================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谢谢大家掌声,我也非常高兴。今天正好是教师节。也是我们的第一次课程。这次内容主要讲什么呢?我们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课程的几个部分。因为是第一次课,所以会把大家关心的问题介绍一下。譬如课程讲什么,我们会有什么收获,以及这个课程怎么考试,有没有学分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今天的课程主要包括四大块。第一部分是课程的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我会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为什么设计这样一些课程内容,对大家会有什么好处;然后第三部分会给大家分享一下当今时代我们学习的一些策略;然后第四部分会给大家讲到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包括学分、作业、成绩等等这些问题。
一、课程的基本介绍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介绍。在这一部分我想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这门课程怎么来的,大概会讲几部分内容。其实这门课程从2008年开始创课到现在整整走过了12年,今年是第12年头。在这12年当中,我觉得十年如一日地去坚持改进这门课程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因为有了很多人的支持,所以让我一直走到现在。这门课程从开始到现在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科研效率,就是我所说的“助力科研,推动创新”,也就是说,大家今后要做科研,怎么样能够帮大家提升效率,这就是课程的出发点。我一直认为如果能够帮助大家提高你们的科研效率比我一个人去做科研要更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做这样一件事情的一个根本的价值观。大家想一下如果有一百个人每人提高10%的效率,远远比我一个人熬夜去做实验要更有价值。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这门课程源自N多年前其实就在隔壁一个教室,大家看这张图就是隔壁教室,那时候十几年前我还挺年轻的,那一次安排这个课程的一个缘由是因为研究生会邀请我给全校研究生做一个报告,大家看到隔壁那个教室没有很大,只能坐250人,当时坐满之后门口还站了很多人,后排站满了人,包括走道。这在当时就像一针鸡血一样打在我身上,我就觉得可以做一些对人类有价值的事情,顿时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所以从那之后经常在校内做一些报告,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献管理软件。之后在2006年的时候花了一个国庆节七天的时间写了一个手册,就是你们看到ENDNOTE X中文手册。因为当时也没有女朋友也没地方去玩也没钱,然后就憋在宿舍写论文,手册花了七天时间。10月8号我把这个手册发布在学校BBS上,当时的BBS还比较流行,因为只花了七天时间所以我觉得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当时想等我完善之后我再发到外网上去,但是后来也没有再去完善就传到外面去了。大概在2007年3月份我收到中科院某个研究所一个老师的信,非常遗憾这个信没有留下来。他说你这个手册写得很好,我们把它复印出来给每个老师发了一份。这又给我打了一针鸡血,我又感觉自己人生价值暴涨。于是我又在07年的时候纠集了几个网友在网上写了右边这个手册,大概170几页,总共有六个人参与。后来在2008年我们就在学校开了这门课程叫“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刚开始开课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很顺利,因为我当时就是一个实验员,也就是一个中级职称,所以不是太顺利。故事不多说,反正08年把这课程开起来了,当时第一次选课总共有41个本科生,13个研究生。到09年的时候人数就有200多人了,206个研究生和35个本科生,一共就是241人。因为我自己一直比较愿意跟大家分享,所以这个课程开起来之后我就把我的所有课件都放在网上跟大家去分享,所以也受到很多关注。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就开设网络直播课程,这在国内算是比较早的,在14年就是当mooc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开始制作慕课课程,我就把这个课程作为我们安徽省的第一门慕课上线。在15年的时候获得工程学位首批在线课程,在17年的时候获得国家的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然后今年在华东五校联盟,是由浙大发起,上交复旦南京大学和中科大这几所学校会推进一些课程联盟,我们学校就推荐我这门课程,到目前为止的校内选课人数已经超过5000人,这也是我感觉比较自豪的事情。网络学员累计选课人数有二十万人,在中国大学幕课上这个课程也是同类课程累计选课人数最多,评分最高的一门课程。所以如果你们有同学不在现场或者说他没有到科大来,你也可以建议他们去网上选这门课程。这个学期的网上课程是和科大线下同步的,所以内容是一样的。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背景。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然后课程讲什么内容?主要讲这三块内容:第一块就是讲怎么去提升我们学习能力。这是整个学习的基础。然后第二部分会讲到如何去提升我们科研效率。比如我们怎么去查找文献、怎么去管理文献、怎么去分析文献、怎么去做文献调研等等。也就说你们进到实验室之后可能第一件要做的事情,这些我们第二部分会讲到。第三部分:我认为其实学习不是一个终极目的,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在第三部分我们会讲到一些创新思维,包括怎么去解决问题,怎么去提升我们创新思维能力。
大家学完这个课程会有什么收获?我觉得至少会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我相信大家真正认真去学完这门课程的话你们的学习能力一定会获得提升,这是经过十几年无数的同学验证过的一个事实,所以我也非常有信心的向大家保证一定会有这样的收获。另外一个就是你们科研能力也会获得提升;第三方面就是你们的创新能力也会获得提升。如果你们看过这门课程介绍,你们会发现这个课程会讲到很多工具,但我想说工具只是这门课程一个载体,在工具背后有很多一些理念和思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还会去帮大家培养一些习惯,改变大家对自己的认知,所以我觉得这几方面大家应该都会有一些收获。这是课程的定位和收获。
这个课程出发点是针对研究生设计的,那么它适合什么样一些人群?所有研究生我认为都是适合的,不管是文科理科。我们讲课的资源可能偏理科一点,但是整个的思想和一些观念是都适合的。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更具普适性,这部分不管你是一个大学本科生还是一个职场人士,都是适合的。其实学习我这门课程的学习者有高中生,也有退休的那些老师。第二部分主要就是针对从事科研的一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包括一些在职的科研人员甚至包括一些年轻的教授等等,这是课程一个定位。
第一部分就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为什么要去设计这样一些内容?为什么讲这样一些内容?在第二部分当中会给大家做一个更详细的阐述。我们先来看一下课程的第一大块,就是帮助大家提升学习能力。为什么要讲这一块?我觉得这是当今时代的一个要求。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和10年前20年前已经截然不同了,我们先来看一下在我们身边过去的5到10年发生的一些变化。也许你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印象,年纪大的可能会更清楚一些。先来看看所谓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个大家听说过吗?正好我们可以有一个小小的练习,(手机雨课堂答题)你觉得哪几个是中国新四大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作答情况。这个我就不让大家去往后做了,只是给大家知道一下有这样一些东西。结果已经出来了,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中国新四大发明:网购,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为什么这四个东西会被称为新四大发明?大家知道中国四大发明有造纸这些东西对吧,这个东西是对人类文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我们看看新四大发明能承载这样一个使命吗?就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改变吗?这几个也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改变。我们来看看购物,我想大家每年都会去网购,不管是拼多多还是京东还是淘宝,我们来看淘宝的一个数据,在2005年淘宝全年的网购的交易额是80.2亿元,这是14年前的数据。到了2012年双11,一天的交易额是191亿,这只是一天,增长很快对吧?然后到了2015年,隔了三年之后这个数据是912亿,再过了一年到1200多亿,再过一年1600多亿,去年是2135亿元,这些都是一天的交易额。然后大家再看现在我们出门是不是很少带现金,基本上都是要么支付宝要么是微信支付。大家想一下为什么你愿意用微信支付或者是支付宝?我想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原因是方便。其实方便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你们可以去思考一下你之所以去用一些东西,购买一些东西,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方便。我希望大家能够去保持思考。我们再看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用移动支付的?就是近几年的事。在支付宝和微信进行红包大战的时候普及国民的移动支付习惯。在科大这样一个校园里,因为大家都是理工科背景,所以大家对科技的问题相对比较关注。譬如说有什么自然现象你可能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然现象,这是一个科技型的思维。但是对于一些社会现象,我们往往会缺乏思考,所以我也希望大家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时候也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会出现这样一些东西?譬如说像出行,共享单车大家知道也是近几年才普及,OFO是15年推出,摩拜基本上也是,刚刚好四年时间,四年变化很大。现在校园里面看不到这两种车了,基本都看这两种(hello和青桔)。我希望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2015年会出现共享单车?是偶然还是必然。共享单车它出现需要有一些什么样客观条件?第一它需要移动支付,第二他要扫码技术,第三是网络,还有像智能开锁这样的一些技术。所以就是说只有当移动支付习惯普及之后这个才可能变成一门生意。所以可以看到,一个新的事物它出现必然有它内在的逻辑和当下的时代条件,大家去思考一些问题可以思考背后原因。我们看看出行这一块其实也有很多变化,现在你们购票不会去排这么长队了,但是十几年前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经常需要排很长的队,到春节这种时候甚至要过夜的排队才能买到车票。大家想一下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时代了。在十二年前2007年的时候,当时的动车时速是200公里,大家现在是不是觉得200公里是很慢的速度,现在一般动车速度是300,复兴号是350,可以看到这种变化。还有这是一个测试速度420,然后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超级高铁。这个是马斯克超级高铁,当然除了马斯克,中国也没有在这方面闲着,中国也在做超级高铁。我经常想那些铁路列车编号从快车到动车到高铁然后,下面会不会就出现飞铁,中国有讨论说未来是不是高铁可以到4000公里时速,这可能比较困难,但是1500还是有可能的。这张图是有关自动驾驶的,这是去年的一个新闻,百度的阿波罗计划,这是去年的类似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概念车,前几天在上海滴滴发布它的无人驾驶汽车,这个图是无人驾驶汽车在路测,几个人在闯红灯,来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能不能识别,右边是一个视频。这是一个机器人的视频给大家看一下,可以轻松一下,感受一下科技带来的一些变化,以及科技发展的速度。机器人也是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这个机器人是波斯顿动力这家公司的,机器人之前是被谷歌收购然后又卖给了软银,这家公司机器人主要是双足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主要叫大狗,大狗就是像一条狗一样,他可以在这样刨,大家看他平衡能力还挺好。以后买一个机器人放家里就不用干粗活了,所以以后如果我们只会干粗活,就没什么存在价值了,机器人干活比我们更勤奋,而且脾气还比我们好。真的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再看一个视频,所以机器人比我们更厉害,视频上这个我是做不了,大家可以看到这种科技的发展真的是很多时候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前几天发布华为的芯片,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芯片。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大家知道这手机什么时候出来的吗?安卓和苹果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有人知道吗?苹果手机是2007年发布的,安卓手机是大概2008年,刚刚过去十年,这个给我们生活是不是带来很大变化。你们现在可以一天饿一顿没关系,但一定不能几个小时没手机。我们看06年的时候当时手机主要是长这样的,你们是不是都没用过,再过了几年之后到12年的时候,当时的手机是iPhone5,还有三星,当时三星还比较流行,包括还有诺基亚。再过几年大家看现在手机什么样,今天明天凌晨的苹果是不是长这样,我网上找了一下图片,中间是下周华为发布的mate30,可能长那样,这是手机的一个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对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再看我们通信,大家每天交流很多都是基于微信,在之前我们买手机卡都会关注有多少条短信,现在没人关注这个问题了,都只关注有多少流量。然后我们学习方式其实也在发生变化,我不知道这个平台大家是否熟悉,下面这几个平台都是一些免费的学习平台,课程主要以免费为主,有很多高校的优质的课程在这个平台上,所以如果你们要想学习某一方面内容,在本校没有相应课程或者说你没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去网上学习,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途径。这些平台上大部分内容都是非常优质的,因为这是经过筛选的。我推荐下面这三个平台,上面这几个是国际上的平台,是最早的一批课程平台,像coursera,EDX,UDACITY这几个。下面中国大学mooc算是教育部和网易合作开发平台,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开发的,超星平台是超星公司开发的一个平台,这些都有很好的一些资源。
然后人工智能这几年也是很火,只要是粘上人工智能,找工作就好找,找对象也好找。我们可能会觉得人工智能可能离我们很远,其实我们每天所读到很多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工智能撰写的。大家可能不一定相信这个事实,就是你们看到的很多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很多都是机器人撰写的。这边有一个例子给大家看一下,在前年九寨沟发生地震的时候,第一个报道这个地震的就是机器人,它只在地震之后25秒钟就把这个新闻稿写好了并且发布出来。25秒钟,大概几百个字,配了四张图,把地震信息都发布出来。麦肯锡说未来有30%的银行工作会在几年内被替代,这个报告应该是在两三年前,当时整个银行业裁员还不是非常明显。我在当时还录过一个课程。但是大家看到近几年银行有很多裁员。之前我们像转款这类都需要去银行办理,现在都是在手机上点点就可以了。这些都是技术带来的一些变化。其实比较早实现人工智能写稿的是美联社,在14年的7月份他们就开始用机器人去写稿,很多财经类稿都是机器人写的。在开始的时候机器人写完稿子是要经过人工编辑去校对,但是在三个月之后他们就放弃这种努力,因为他们发现人工智能写的稿子错误率比人类的编辑要更低一些。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实像苹果公司财报很多也是由机器人去写的,这种事其实人没有什么优势,需要大量数据、需要精确记忆等等。还有微软小冰,之前在微信公众号里面有,但是最近被腾讯网下架了,访问不了。微软小冰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智能机器人,她做过什么事呢?他在2015年的时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工智能主播,2015年他作为上海的东方卫视的天气主播出现在我们视野,然后在2016年奥运会期间他播报很多体育赛事节目,后来他出版过自己的诗集,也写过单曲。还参加过很多的电视台节目。所以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变化其实我们可能想象不到,但真的跟我们生活非常近。最近它的一个动向是2018年,一年之前她开始进入到金融领域,大家看到所有上市企业它发布一些重大金融信息,微软小冰她可以在高峰期能够同步把这信息处理然后发送给交易员,这个延迟大概在只有20秒钟左右时间。如果是交给人类去处理的话,大概需要20分钟时间。大家想想20秒和20分钟是不是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这方面,二十分钟别人交易早就完成了,而你还没有获得信息。有90%左右都是都是获得她的支持。其实我们每天所做的很多工作在不久的将来都可能会由机器人去替代,我举一些简单的例子,不知道大家每天是不是要去查很多资料,是不是要经常去查文献?其实这种事情完全可以由一个简单的软件去替代,然后你只要花时间去读就可以了,不用每天去做重复的检索。在这门课程当中会给大家介绍到,也许很多事情你觉得不会有机器人去替代或者机器人不能够替代你的工作,其实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你缺乏想象力,不是因为替代不了。人工智能未来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学会利用人工智能,就像利用工具一样来增强我们能力。
我们再看一个技术上进步。大家看到这是测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成本。第一个人类基因组计划耗资30亿美元,30亿美元什么概念,比科大一年的所有的费用加起来还要高。到2007年,也就是六年之后,成本就降低到100万,也就是下降了一千倍以上。然后到2013年,又过六年了,又下降了一千倍左右。所以进步速度非常快,到现在下降速度比较慢了,到2020年估计在一百美金就可以完成一个基因组测序,大家看这个速度是不是比摩尔定律降低要更快。
我们再看更大一个时间尺度。看一下人类走过的这个历史。最早从原始社会算起,大概人类走过200万年时间,到有记载的农业社会应该是6000年左右时间,而到了工业社会时间大概就300年左右,如果从上个世纪70年代算起到现在信息社会只有短短50年左右时间。你们能看出什么规律吗?是不是觉得社会形态更替越来越快对吧。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社会发展会越来越快?(雨课堂作答)很多同学已经提交了:知识共享和交流越来越快;科技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信息互联网时代到来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大量信息,经济推动科技发展;人更聪明了;可以利用工具越来越多随着科技技术进步越来越紧密频繁的信息更替;信息传播越来越快。(有部分同学无法提交答案,刷不出雨课堂的题目)第一次因为有很多同学可能在后面的时间选课,然后有同学不熟悉,所以今天的课程分就不算。权当一个练习。
大家看一下图上这几个东西,这几个图片是什么东西?这个是甲骨文,还有竹简纸张,后面是磁带,电脑,这些东西都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储的载体。那看这个载体有什么不一样?这些如果给他做一个分类的话,你们会怎么去分?我想肯定有几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就是上面三个下面三个对吧?还有其他分类方法比如说前五个后面一个呢?你们能看出前五个后面一个有什么不一样吗?前面几个它的信息传播都依赖于你的物质的传递,也就是实体东西的传递。你一定要有交通工具。就是说我要通过这个来传递信息我需要把这个搬过去。而最后面一个是不是不一样,我认为这就是近几十年发展迅速的一个根本原因,信息传播不再依赖于交通工具了。因为信息传播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信息传播量和信息的密度也越来越高,所以知识传播加快。新的东西只要出来立即会传上互联网每一个角落。所以我认为社会进步是一个信息存储传播方式变革历史。因为有了这种信息存储方式变革,推动社会不断往前发展。所以我觉得信息对整个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这门课程来说,信息也是我们整个课程一个出发点和核心。
我们来看看古代的时候这些大牛有学问,他们会写书,然后我们通过读书跟他们去交流。今天大家看到有更多更及时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我们再看看20年前的科技知识传播和今天有什么差异?在20年前也就是在90年代时候很多老师出国回来背什么东西?他们会去背一些复印的资料,因为那个时候主要的文献都是通过纸质载体传播的,这样在国内有的资料很难查到。但今天不再有人这样去做了,因为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电脑来存储,纸媒时代和今天电子信息化时代有什么不一样?在纸媒时代知识发布之后,要经过很长时间传播才能到下一个人手中,我要了解最新信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传播才能够获得,经过这个之后别人学到这个东西之后再去创造,然后再发布又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传播,可以看到在知识的更新和更替过程当中,传播占了很长时间,但到今天只要新的东西在网上发布之后立即可以被其他人知道。所以你可以看到知识为什么发展越来越快了,因为知识传播周期越来越短了,这是最重要一个原因。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变化之后,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创新加快,知识量大幅增加,还有就是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知识半衰期也越来越短,很多别人发布的一些东西很快就有人颠覆了或者很快就被人超越了。如果在古代的话就不太可能,整个社会发展会比较慢。所以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海量信息挑战。我一直在思考当今时代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大家去思考一下我们今天每一个知识分子是不是面临这样一个矛盾,就是越来越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但我们时间是有限的。在座各位都是专职的学习者,就是你们的时间主要是用来学习的,但是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当你有家庭之后有了孩子之后,你大量时间会被这些事情占据,所以你用来学习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这个时候怎么办?面对这样一种挑战,可能会有三种应对策略:一个就是(放弃治疗),很多人会觉得反正那么多东西我也学不过来,我就放弃,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另一种也有可能有人说要去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去学习。还有一种其实也是这门课程想做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效率,以更高效的方式去提升我们学习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门课程第一部分定义为我们怎么去提升学习效率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们课程第一个目标就是提升大家快速学习能力,那么什么是学习呢?我请教老师一个问题,大家想是不是学习?是的。我去读一本书算不算学习?我去网上看一个视频,不是娱乐性的视频,看一个人报告算不算学习?你跟你的师兄师姐学习怎么做实验算不算学习?孩子问父母一个问题算不算学习?大家看学习包括哪些元素?我们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学习对象,或者一个知识载体。这个载体可能是我的脑袋也可能是一个老师他知道的一些知识,也可能是一本书,也可能是一个视频。所以大家想要学习第一步要存在这样一个学习对象。第二步是我们要跟对象去进行一个交互,我要去跟他交流,比如这本书在这,这是知识没错,但是如果你不去读它,它是不可能变成你的知识的,它只可能是一个资料。或者我懂得很多东西,可是你从来不问我,我也不会跟你去交流,那你就学不到我的知识对吗?所以可以看到,首先要有一个知识载体,第二步我们要把这个东西获取到,要能够去跟他交流。比如说潘建伟很牛,可是我没有机会跟他去交流,我学不到他一些知识。当然我可以去读论文,这是一种学习。你获得这样的资源之后你还要去有方法去跟他交流,这样才可能学到。所以我们把学习整个流程做了一个归类,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第一我们首先找到这个东西,我们要去搜索到这样东西,我知道谁有这个知识,有可能是书,有可能是视频,有可能是人,我们要去阅读,然后进一步加工整理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这才是一个学习过程。所以在我们第一部分课程当中就是怎么去加速这样一个流程。如果我们在搜索的时候我们找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呢?你们平时在搜索文献的时候查找资料是不是经常花了很多时间,却找不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或者有帮助的内容?你们可能搜到很多都是广告,是别人想让你看的东西对吗?而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搜索能力。所以我们在第一部分内容当中会讲到这样一些东西,怎么去提升我们搜索效率,提升我们获取文献的一个能力,或者把这个过程变成自动化。还有一个就是怎么去管理大量东西,怎么去整理和输出这样一些东西。如果说你能够用好这些工具,你的学习能力一定会获得比较大的提升,这是我们课程第一部分内容。
在刚刚的内容当中我给大家讲到了如何提升我们学习能力。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越来越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但是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怎么样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第二部分内容当中我们主要讲如何去提升我们的科研效率。在讲科研效率之前我想跟大家交流几个小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思考过,为什么全球人才培养的模式都是本科硕士博士这样一个模式?到底本科硕士博士有什么差异?到博士阶段是不是上课很少,整个硕士博士加起来可能也就十几门课,还不如本科阶段一年课多。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钱上那么少课是不是亏了,所以这个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大家看这个图是在网上的一张流行很长时间的一张图,就解释什么是本科生什么硕士生什么是博士生?大家看这张图,当我们刚生下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们没什么知识,所有的世界对你来说都是一片空白。当我们上了小学上了中学然后上了大学我们逐渐会有了一些知识,像这个图的就是我们上了本科之后我们有了自己专业,在某一个方向上我们比别人懂得多那么一点点。然后到我们上了硕士之后我们会在自己专业方向更进一步,比别人懂得更多了一点。当我们到博士期间,就需要做一些创新,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要做的研究已经是别人都没有做过的一些东西,我们要真正去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经过大家几年努力然后你们会在某一个很小的一个方向来做一点工作出来,把人类知识往前推进那么一点点,因为你们这样一个贡献就可以让你们获得PhD的学位。大家可能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我做这个工作已经是前无古人,就自己会这个东西,所以感觉会很好。但是如果说放到全人类知识里面你可以看到你所做的那点创新仅仅是非常微小的一点点,对吗?这个图其实就是给大家说什么是本科什么是硕士 什么是博士。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博士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做一个创新型的工作。当然很多硕士也会需要做一个创新型的工作。大家有没有想过来到这读研究生,为什么要读研究生?这个问题只是做一个了解,我想知道一下大家到底是什么想法,这个不计分,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投票结果显示)我发现几个班的结果是差不多的,大概有一百个人投了之后这个趋势居然就不会变了,大概是这样。大家看一下喜欢科学的还是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我们再往下看,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可能会有点扎心的问题,如果说你毕业之后不做这个专业了,你可能就改行了,你说你读这几年的学位还有价值吗?除了你获得学位证书之外,你觉得还值得吗?这几年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思考很长时间,在上半年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如果感兴趣你们可以关注一下我的,我写了好多篇文章大概20万字。这是其中一个问题:毕业了就改行,这几年青春还值得吗?这个主要的思想是什么?我们要去思考一下读一个学位你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收获。那这个问题我们要再退回一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科研?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我们举几个简单例子。有一天你的导师头脑一热说光头强你给我做个板凳,你说光头强做这个板凳算不算科研?这个板凳我觉得门口大爷肯定做的比你更好。这个有没有创造性劳动,有没有别人不会的地方?没有对吧,所以这个算不上科研。那你说做一个按摩椅算不算科研,市面有很多这种东西,这个算不算科研取决于你做的东西有没有新意,比如说你做一个按摩椅功能很强大,别人都没有的功能你做出来了,肯定算。但如果说你仅仅是模仿的话这个也不算,对吧。但如果说你说你做了一个抗癌椅,或者做一个按摩椅,做一个减肥椅,做一个美容椅,是不是就算,对吧?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什么是科研?第一个是他需要解决新的未知问题或者是创造新的一个事物或者是发现新的规律,所以科研其实它有它独特的一些特性。科研有什么样的特性我们看一下,科研是不是只承认第一不承认第二,我发明一个新的方法只有第一个发明这个方法人才会被认可,第二可能都会认为它是一个抄袭或者说是没有原创性等等。那大家想怎么才能做到第一?就是创新。还有一个大家想科研既然要做新的东西,是不是要不断面对新事物,面对未知,你们将来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你们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你要去做新的事情而这新的事情之前你是不会的,所以你要学会如何去解决这种新的问题。而且科研需要做大量的一些重复,而这个重复过程中其实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大家很多时候会觉得我做一些重复性工作好像没什么价值,其实不完全是这样。重复他会给你形成很多习惯,然后可能还会经历很多次失败,而在失败过程当中其实你也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当然包括性格磨炼等等。所以读研的意义其实有很多,第一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全球视野。这一点有可能你导师也会很少跟你谈到,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恰恰是读研最重要一个收获。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说你高中时候就开始创业,你在科大门口开一个饭店,这时候你可能会怎么做?你可能会看一下科大周边有一些什么餐馆,哪些餐馆生意比较好,如果脑子更灵活一点,你可能会跑到工大周边去看一下工大周边有什么样的餐馆,哪家生意比较好,然后拷贝过来一个。这样极有可能对吧。你如果读了这个博士之后再去开饭店,你可能会了解全球餐饮行业趋势对吧,他近几年有什么样一些新的模式出来,或者有一些什么样新的企业出来。像瑞幸咖啡,17个月上市,这是一个商业上算是一个奇迹。还有像饿了吗,还有像海底捞,所以你可以看到其实是一个人的视野不同,他做事方式不同,格局也会不一样。读研究生读博士他要求你做一个全球创新的东西,你怎么知道你是全球创新?你需要去做调研,需要读很多文献,你可能会觉得这好像很自然的事情,而恰恰是这种自然而然的事情锻炼你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当你毕业之后你也会觉得我去做调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就形成你的习惯,形成你的思维模式,这个恰恰是最重要一点。你以后再去做事情的时候你不再仅仅局限于百度上搜索的东西,你会去看更多的有价值的资料,所以这个是你们读研究生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点因为做科研本身是要做一些新的东西,未知东西。当你不断去面对未知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会学会怎么去面对未知,对未知不再恐惧。而且你会学会怎么去克服这种问题,怎么解决问题。大家想一下你们碰到问题怎么去解决?不会做实验的时候你怎么去处理?你是不是要去看文献查资料,还可能会去跟你的师兄师姐学习,所以你会进行学习。不断的这种练习会锻炼你解决问题的一个模式,在这种持续练习当中形成的一些习惯包括思考问题习惯,检索文献习惯等等。在任何一个行业,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任何一个成功者,我认为它都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者。这个研究者不是说都一定是有PHD学位的,你可以看一下任何一个行业它只要能够做到非常优秀的,他一定具备这种非常强的研究能力或者调研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像马云,他可能没有很高学位,但是他一定有很强的研究能力。
我刚刚第一个提的问题是为什么全球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硕士博士这样模式。大家想一下什么样工作能够让人最快成长?我觉得有两类:第一类是科研,第二类是创业。我觉得这两种事情能够让人很快成长,因为它是要不断去面对挑战。为什么全球培养人才模式不是用创业的方式来培养,为什么不鼓励大家都去创业,这个成本太高,而且失败概率太高。所以这种模式不太容易去复制。当然是不是有这种模式去培养人才的,很多商学院也是有这样模式的,只是说科研模式更加成熟,而且科研本身是对社会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大家为什么做科研,科研是要解决当今社会碰到的一些问题,大家不要觉得做科研是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科研一定要落脚到我们生活,满足我们一些需求,解决我们将来或者当下碰到一些问题。这边算是一碗鸡汤,未来几年你们可能要在学校度过几年时间,再花几年青春去做一些研究,然后去获得你们学位。但我希望既然你们要花这个时间,最好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而不要仅仅是为了学位去做一个没有太多意义的研究工作。当然怎么样去找到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这个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且恰恰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事情。怎么能够找到好的课题我这边提一下几点,第一个如果说你对一个领域不了解,你是不能提出好的课题来的。譬如说你让我去提出一个什么量子方向的研究课题,我肯定提不出来,或者说提出问题也不靠谱,因为我不了解那个方向。如果说你要想提出好的问题,一定要对这个方向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第二点什么样问题比较有生命力?有很多人选题是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觉得这个东西他没做,我去做,那这种选题也可以,但这种选题往往比较局限,它不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课题。一般来自现实需求中的课题通常比较有生命力,比如某个疾病的一个治疗方法等等。好的选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很多问题需要很长期的思考,而且它和你的出发点也有关系,譬如说我仅仅是想发一篇文章然后搞个学位然后就over了,我以后不打算做科研了,这个选题你可能会围绕怎样能够快出成绩,怎么样能够发文章这个角度来选。如果说你真的喜欢科学,你可能真的是想去解决一些别人搞不定的问题,这两个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点就是想跟大家分享,大家可能会把导师看成老板,老板找我了,老板让我干活,老板让我做实验,老板让我写基金。这都是非常常见一些表述。那到底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你在给老板打工还是你在给自己做实验。这个问题为什么今天会提一下,想清楚这个问题会对你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你会以一个相对正确平和心态面对未来生活。如果说你总觉得我是给导师在做实验,我是给我老板做实验,你总会觉得心里郁闷,然后他也不给我什么钱,然后还要我整天干活。大家想一下如果没有导师你能不能顺利的成长,其实把你扔到科大来如果没有导师,没有实验室,没有导师指导,你再待几年做出不了任何成绩的。你想把你扔到科大来,你可以去图书馆看书,你能去做出一个一流的研究吗?应该不太可能。所以导师他其实是帮你创造一些条件。另外它可以帮助你提供指导,有很多人会觉得导师好像没帮我做什么。首先导师帮你提供一个研究的环境,第二他会帮你指明一个方向,围绕这个方向,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你们和导师之间一定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关系。也许说到这大家觉得我开始在有点说教的味道,但是你们可以自己去体会一下,一定不要觉得我是给导师做实验,所以导师对我不好我就不好好做实验了,其实最终可能吃亏的还是你们自己。在任何一个团队当中你永远是若干分之一,但你做得好不好跟你的前途,跟你自己未来是百分百的关联的。还有一点大家会不会碰到一些不太公平对待,我觉得每个人都会碰到,这个社会永远没有绝对公平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觉得当你在任何时候碰到一些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如果你比较弱小的话,你其实没有任何发言权。不管你流眼泪还是嚎叫,都没有用,唯一能做我认为就是让自己去成长,当你长成一个大树的时候别人就开始会仰望你,所以不要在弱小的时候去哭泣之类,那是没有用的。处理一切关系的根本就是发展。不管对于国家,个人,都是这样的。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要花时间去争取跟老板谈人权的问题等等。这部分主要是想跟大家说希望大家去反思一下为什么读研究生,然后对科研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科研不仅仅是做实验,更要去解决问题。我觉得科研一定是来自生活,来自我们现实需求,科研它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为什么社会能够发展,为什么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因为有不断的创新的积累。所以你们今后做工作一定要是对这个社会有价值的,而不仅仅是为了发文章。如果你发了文章,做的研究没有任何人去关注,也不能够产生现实的生产力,我觉得这个研究可能就没有太多价值。你花了几年时间做了一点没有任何价值的事情,仅仅是自己练习了一下实验技能,获得一个学位而已,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意义就不大了。
在人生阶段不管做什么,其实主要是培养大家一些能力。所以不管你毕业之后还做不做科研,在这个期间你锻炼到了看待问题的视野以及怎么去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这些都会留下来,这个才是你真正的一些收获。第二部分会讲到怎么去了解一个领域进展情况,怎么去管理大量文献信息,怎么去阅读和分析海量文献,怎么去快速完成文献调研工作。这边会有一些练习,包括怎么去选题。具体内容包括像文献资源等。然后怎么去做检索,怎么去做文献管理,怎么做文献分析等等。这是我们课程的第二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可能很多同学觉得是非常实用的,甚至有很多同学觉得选这门课程就是要来学ENDNOTE软件,我可以坦白告诉大家,如果仅仅为了学这个软件,你不用到课堂,你看视频应该效率会更高。因为你看视频的过程当中你可以一边看一边去操作,这样会更好一些。但是到课堂上有没有好处?也是有的。
第三方面就是我觉得所有学习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创新。怎么去创新?怎么去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我们相对比较欠缺的一块。我觉得教育的整个目的不是说把知识灌输给大家,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未来,能够去选择一些正确方向。今天正好教师节,我觉得有三种层次老师,第一种层次老师就是知识的搬运工,有很多这样老师。另外一种老师可能会教大家一些方法思路,教你们怎么去做事情,怎么去解决问题。我觉得最难的第三类老师是教大家去做正确的事情。第二类是正确的做事,第三类是做正确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去判断,你需要自己有这种眼光去看到未来,所以我说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家看到未来,选择正确的方向,这个是非常难的一个目标。比如你要看到未来什么样的趋势,那你今后去做选题做创业,你能够把握着未来方向,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所以这部分我们会讲到社会发展一些趋势,然后让大家通过这样一些趋势判断未来一些方向。这部分内容会讲到创新的规律,如何去衡量创新。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有创新性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刚刚讲到的像移动支付,大家想是不是创新。像之前共享单车这种模式,是不是创新。像这种手机上截屏方式,是不是创新。什么样算创新?怎么衡量一个东西算不算创新?其实我觉得我总结出来几个字,这几个字是我这个课程当中比较核心内容之一。因为我觉得整个学期内容大家可以总结十几个字,其中衡量创新可以用五个字来归纳,就是我们看到的省时省钱爽。比较简单通俗易懂好记。我们想一下你们所有去花钱购买一些东西,你所有愿意用的一些东西,是不是能够帮你省时或者省钱。比如我愿意网购,为什么愿意网购?你不用去上街购买东西。为什么你愿意用移动支付而不拿现金,为什么你不去买一辆自行车而用共享单车,是不是都给大家带来方便省时省钱。还有既不省时又不省钱的你还愿意乐此不疲去做的?打游戏算不算?既不省时又不省钱你还很high对吧,所以你们去思考一下,就是你愿意花时间花钱去做的事情,它是不是能够给你带来省时省钱或者是带来美好体验。比如像旅行,旅行不省时也不省钱,但是能扩大自己视野,能够给人带来好的体验。如果你跟女女朋友去旅行一路吵架过去,心情不好,这个旅行就白费,没有价值了,又不省时又不省钱又不爽。还有一个就是这边会讲我们碰到问题怎么去解决。这边有很多方法,其实最重要一点就是借鉴。还有我们经常会提到说我们来做头脑风暴,怎么去做头脑风暴,怎么样让我们有更多创意,这也是我们这个课程中的内容之一。我们会有一次练习针对头脑风暴,是一个小组练习。还有我们经常会听说我们要学会全面思考问题,要学会批判思考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可是从小到大我就没有老师教我怎么去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一块也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在这门课程当中我会讲一个叫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就从六个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扩展我们思考问题全面性。这是我们第三部分内容。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我就把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内容详细做一个分解和介绍,为什么我这样去设计以及每一部分会讲什么内容。总体来说第一部分是围绕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来讲,会讲到搜索引擎讲到RSS,讲到为知笔记以及思维导图这样一些工具。然后在第二部分会讲到这个我们去哪里查找信息,我们要的信息在什么地方,然后我们怎么去查找,查找到之后怎么去管理,怎么去阅读,然后从其中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第三部分会讲到怎么选题,什么样的题目是好的选题,然后怎么去思考等等,包括怎么去协作。其实整个课程最核心的内容是两个:第一是信息,第二是时间。在上面三大部分内容大家想哪一些是围绕信息而展开的,哪些是围绕时间展开的?上面三大块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部都是围绕信息展开的,怎么去搜索信息,怎么去查找信息,怎么去管理信息,怎么跟踪信息。不管在第一部分提升学习效率方面,还是在第二部分查找文献方面,都是围绕信息而来的。第三部分创新都是围绕时间展开的,你可以看到其实最终衡量创新衡量体验的都是时间。我举一个简单例子就是我想在座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苹果手机或者是安卓手机,你们在手机上怎么去截屏?苹果手机是按下home键加上电源键对吧,现在没有home键了所以变成音量键,华为手机是双击截屏,你们觉得这两种相比来哪种比较简单?华为比较简单,因为他操作面积更大,操作面积更大可以减少误操作。双击我是不是能够很容易地触及到我要操作区域,而你在用苹果手机截屏的时候你要去看一下或摸一下,而这个就不用摸就肯定可以触及到。还有一种截屏方式是三指下滑,最早应该是OPPO还是什么,现在好多手机都有。OPPO小米包括华为手机也有,三指下滑截屏,是不是很方便,我不用看我摸一下就行了。您可以看到这几种操作,大家说时间差会差多少?可能一秒钟和零点一秒钟差异,或者零点几秒钟。就是这个差异时间上是不是差得很小,给您带来体验却不一样。一个操作如果越简单越不费脑力,那么他给你体验更好,学习成本更低,操作更方便。所以我希望大家如果今后当产品经理,你们要去开发一个产品或者设计一个产品的话,要去思考什么样的东西对用户是友好的,一定是省时的,操作步骤越少越简单就更好。时间的概念就是这个。我希望大家能够慢慢去体会。
三、学习的策略
第三,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既然当今社会这么多东西要去学习,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学。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策略。第一点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专注。其实我觉得每次讲这个东西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提醒,因为你不可能什么都去学,所以你只能学很少一部分。如果说你学的东西没有一个方向,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而没有什么成效,如果说你的努力是向不同方向,每个方向都学一点的话,在任何一个方向你都仅仅可能是平均水平或者是比平均水平高一点点。这个时候你就没有优势,很容易被其他人超越。但如果说你把你所有精力集中到一点的话,那么你在那个方向上你就可能成为专家,这就是专注的一个好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木桶理论,应该都听说过,所谓木桶理论就是一个木桶装水多少取决于它的短板,而不是取决于长板。这个理论大家想有没有错,譬如说一个地区的环境,取决于它的短板,这个地方空气很好,但是水很臭,那环境还是很差对吧,这是所谓木桶理论,最早也是用在环境方面的。在个人发展方面,你看如果你高中的时候成绩不好偏科很厉害,有一门很差,就考不上好大学,所以你的老师可能就说你不能偏科,你要补齐短板。但是我想跟大家说,从今天开始我希望大家忘掉木桶理论,因为当我们走入社会的时候,我们不再是一个人战斗,我们永远是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用自己短板和别人去竞争。在一个团队当中也是一样,比如一个领导去用一个人的话,他一定是看中它的长处,而不是他的短处。所以你可以看一下,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看成一个整体去衡量的话,让他去做所有的事情可能会受制于他弱点的制约。但如果说我们要在一个团队当中,只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的话,这个时候他的缺点可能就不一定那么重要。大家想乔布斯是不是也有很多缺点。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所以我希望大家从今往后不要去关注木桶理论,要关注新木桶理论。你们不要再去老想补齐自己短板,因为你永远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短板都补起来。你说我这个英语很好,别人还懂韩语懂法语懂德语,比你懂多。你懂数学别人懂物理懂天文,永远不能把所有缺点都补起来。但一定要问自己有没有长处。所以我觉得未来可怕是不是说你有缺点,而是说当你们走出校园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长处。我觉得这才是比较悲哀的一个事情。这是第一点我希望大家保持专注。为什么要讲木桶理论,我们希望什么东西都学一点,因为我们受木桶理论毒害,我们不希望比别人差,所以我们都什么都去学,结果又反而导致我没有优势,没有自己的真正的优点。
第二点想讲就是我们要想提升学习效率要学会向牛人学习。这里的牛人不一定就是说某一个具体的人,它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来看一下其实所有学习都是向他人学习,你们所有知识当中靠自己领悟到的绝对是非常少,我不知道具体占多少,我觉得可能50%不到。所有知识当中靠自己领悟到的应该非常少,所以不管是我们能说出来的什么物理化学等这样一些知识,绝大部分就来自他人。有一句话说名师出高徒,为什么名师能够出高徒?因为他水平很高,他随便给你提一点就能给你提高到很高水平。如果说你学习对象本身水平比较低,你即便跟他学的一样,你还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还有一点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去思考,这里向牛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人”,我们在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载体什么样的形式能够提升我们学习效率。我举一个例子,如果说你们现在想去学习ENDNOTE软件的操作,大家会怎么去学?我可以去网上搜索别人怎么使用,可以去看软件说明书,我们还可以去买本书来学,我们还可以去看一下视频,我们还可以上老罗课。我刚刚讲的几种方法当中你觉得哪种比较高效?譬如说找别人的网页分享资料,然后看软件说明书,买一本书来看,看视频。你们觉得哪种比较高效?看视频对吧。如果说我上课来讲,你们来听课,和看视频相比怎么样?是不是现场讲会更生动一些。如果说你有一个师兄很牛,他手把手教你,是不是更高效。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刚说向牛人学习,也包括当你要学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要去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最高效。如果说现在你要学一个软件的话你去买本书来看,我觉得这是最次的一个方法,效率非常低。有可能你看了一个星期还没入门。因为我之前就这么干过,在图书馆很认真借本书来看,然后看半天看不明白。还有一个是不同载体它传递信息量是不一样的。你看文字传递信息和图像传递信息是不一样,视频传递信息跟图像又不一样。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看文献,文献都是文字加图片,这个时候你看的不同文献你的收获也不一样,你看这篇文章质量很高或者很高档次上发表的文章,收获可能会大一些。比如说你看了这个文章本来发在一个很烂的杂志上,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收获也会比较小。所以在有不同载体的时候,你要去思考什么样载体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那么对于相同载体的话,比如我们要读的文献,那你要去思考什么样的文献可能更有价值。要读一些高质量文献。怎么样去找到高质量的文献?怎么找到重要文献?我们课程当中也会讲到。怎么去找到这个东西,也是一个学习基础。比如我想找这个很有价值的东西来学习,可是我在网上搜不到,不具备这种搜索能力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所以这也是一个方面。我讲的找书找文献找视频找人,这边你可以看到找人是最高效的。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是最高效的,因为它可以提供及时反馈,知道你懂什么不懂什么。我们后面有一个活动叫萝卜分享会,其实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思考。我们有面对面的学习的机会。
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例子,这是我们去年时候碰到的问题,你们看小馒头一样,这是一个很小液滴,外面包了一个油层,外面再包一层水,就是水包油包水的一个双层结构。这个里面包的是一个一个液体,外面是一个油膜,油膜直径大概在一根头发丝那么粗,70微米左右。你要在这么小的一个液滴当中去包裹上一些反应试剂,有人会吗?假如我是你导师,让你去做这事,你怎么办?我们之前会做油包水的单层包裹液滴,现在我们要做双层包裹,这时候首先就是想到查文献,然后去读文献,然后去整理他的方法。然后看看哪个方法可能比较靠谱,然后去买试剂,买仪器,然后在做测试。大家想这需要花多少时间?看文献比较快花半天一天的,方法整理出来再花一天,然后再看看哪个方法比较靠谱,买试剂要等几个星期,你要把这个事情做一遍是不是至少几个月,有可能几个月之后你发现这个方法不靠谱,你这个时间是不是就白费了。当时我们想做这个事情,我们也是查文献,第一步找文献,找文献和专利等等,然后找了文献之后不是说像刚刚这种思路去做,而是我把做这个实验的作者做了分析,我看这个人来自什么地方。分析发现有科大的,这个时候我不再是继续去读文献了,我就找这个人,没联系方式,到科大网页一搜就找到电话了。打电话过去,然后第二天我们就去她实验室把这个事情做了一遍。大家想这个过程和我去看文献去那种方法是不一样的,我就可以以最快速度把它测试一下可不可行,有没有可行性。所以大家看我们今后科研当中会碰到很多很多这样的问题,有可能一个问题你纯粹自己去摸索的话需要花几个月时间或者更长,你还不一定能搞定,但是如果说你能找到会的人或者会的实验室,你去学习,这可能是一个最高效方法。所以我刚刚说要向牛人学习,这个牛人不仅仅是就是一个大牛,有可能是不同的知识载体,有可能是不同实验室的一些实验方法等等,你们要学会去思考这个问题,要有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三点希望大家能够有善假于物的这种意识,就是学会利用工具。这是荀子在劝学篇提到的,说那些人很牛不是因为他自己长得多么牛,而是他会利用工具。今天这种工具更多,刘翔跑的很快,他没有我坐飞机快,这种工具其实大家都有意识去使用,你们用共享单车也是工具,你们乘的公交车也是工具,这都是工具。其实还有一类工具是这种无形的工具,大家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去使用它,因为它可以帮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第四点希望大家有这种时间投资的意识。大家可能会问我,只听过投资股票,投资房地产,什么叫时间投资?我也买不来时间。你怎么买都是一天24小时,什么叫时间投资呢。就是说你很忙然后你要去思考一下我能不能提升自己效率来获得更多时间。这边有一个简单例子:我每天要花两小时去查这些资料,处理邮件,假设我有一天学了一个工具叫RSS,这时候我每天查资料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了,因为它可以自动帮我去把这些资料都查过来,我就不用去再手动去查了。这样的话每天可以给我节省一个小时,我们来看我学习这个工具花两小时,以后每天可以给我节省一个小时时间,我花这两小时很快就就获得回报了,两天就收回成本,第三天就开始赚了。所以时间投资什么概念,就是花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提升我们的效率,从而帮我们节省更多时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辛苦,我这边想说一点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的辛苦不是因为真的很忙,而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是因为我们效率太低。我给大家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在前两年的时候当时我还没用雨课堂这些工具,所以有一些大课的作业是学生交到我邮箱的,这个学期500人选我的课,也就是说会有500封邮件500个附件交给我。PPT上这次216是人比较少的春季班,这个作业我怎么改?我需要花多少时间去改?216份作业,每一个都是一个word 文档或者是PDF文件,我要把每一封邮件打开然后去阅读,然后给出评分,如果写的比较好的我可能还会摘录一点下来。当然这个课程作业很多是助教改的,但有些作业我会自己去看,这个就是我自己去看的一个作业的案例。第一个方案就是我在线去批阅,我连到我的科大邮件邮箱,然后去把这个邮件打开,然后下载附件去阅读,这样改一份作业需要花多少时间呢?我大概改了几十份这样重复测试下来,一份作业是需要花150秒时间。因为我需要去联网,打开下载,每一步之间有等待时间。所以我用第二种方法,用邮件客户端。你们有没有用过像Foxmail ,Outlook或者网易邮箱的这样一些软件来收取邮件,是不是很方便,它可以自动帮我们去收取邮件,大家可能不一定意识到这个些工具给我们带来价值是什么,它可以帮助我们自动去收取邮件,这样帮我们省联网的时间和打开附件的时间和下载附件时间。所以这种方法会给我们节省一些时间,这种方法只需要90秒钟时间,也就是说每改一份作业他可以给我节省60秒时间,为什么这个还要花90秒时间,因为每一封邮件我需要把附件打开,打开之后我需要等待刷新然后去看附件。所以最终方案是我利用了windows系统的一个预览功能,windows资源管理器里面可以不打开word文件情况下,直接看到它里面内容。所以我最后一个方案是把所有的附件都导出来直接在里面去预览,就不需要打开了每一个文件,每一个文件打开可能花三秒钟时间,我这样的话就把几秒钟时间又省下来了。我们用了几种方案做一个比较,你可以看到最终方案它是这个时间上最省的,步骤最少的这种方案。第一个方案每份作业需要150秒钟,216份大概九个小时,就是不要做任何的其他事情,完全保持专注的情况下,九个小时可以把这个作业改完。第二种方法大概需要5.5小时,那一天的时间还可以吃饭什么,第三种方式只需要三个小时多一点就可以搞定,大家想一下我花三个小时去改作业和花九小时,最终成效是一样的。你可以看到你所做的这个事情不是花在阅读上,其实阅读的时间只要三四十秒钟,而你花那150秒时间绝大多数花在联网打开下载保存这样一些事情上,所以你把这个时间花在无效的时间上了,而没有花在真正阅读上。大家看如果说你用这种方法很辛苦,那么我用第三种方法一天可以很轻松搞定这个事情。所以如果一个人他说我今天很辛苦,你看我去了一趟银行,我交了水电费,我又去交了网络费,我又交了什么。另外一个人可能说我在手机上花了五分钟就把这事搞定了,如果你是老板你会用哪一种人?你会同情第一种人辛苦吗?我想第一种人可能就会很快给开掉。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很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用很低效率的方式在工作。但是当你没有看到更高效方式的时候,你不会想到自己工作效率很低,你认为世界就应该是那样。可能你们现在在做的很多事情别人知道更高效方法,而你自己压根不会想到。像我有一次碰到之前的一个同学,他有一天说很高兴,上午查了十几篇文献,后来我问了他一下,我发现他这个事情只要一两分钟就可以搞定。可以有软件完全帮他替代这个事情,他只要去勾选一下我需要下哪些文章,软件可以自动帮他把这个事情完成,而他自己一篇篇去下载,还觉得自己挺有成就感的。我们是不是每天也会做很多这种事情?这种情况怎么能够发现?因为我自己就处在这样一种方式当中,我觉得这就是正常的方式啊。有两类知识,一类知识叫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例如我知道有文献管理软件但我不会用他,我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这个时候我有可能会去搜索怎么去使用这个东西。但实际上会存在很多知识你压根不知道它存在,你也不会想到他,不会搜索他,也不可能出现在你的脑海当中,你能学到这些知识吗?是不可能的。这种知识怎么去学习?只能通过听课这种非主动的方式去学习,一些被动和别人交流等等。为什么我给大家讲这第三种方式。我之前也不知道,但是我有一个意识,当做一件事情比较复杂比较耗时的时候,我会去思考有没有方法能够变得更简单,所以我当时就去思考这种方式有没有可能把附件一键导出,其实后来发现这非常简单,只要在Foxmail按下ctrl K就可以了,把所有附件导出非常简单,但是我如果之前没有这样一种意识的话,我根本不会想着去搜索,我也不会知道这样一个功能。所以大家今后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觉得很麻烦很耗时很辛苦,一定要学会去思考有没有方法能够让这个事情变得更简单。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你要写一些东西,大家想输入文字是不是很麻烦,你们每分钟能敲多少文字?讯飞语音输入法每分钟可以输入300字以上,我的语速可以300字以上。所以我其实带了一个东西,这个讯飞录音笔在我上课的时候会录下我的声音而且会实时把所有的声音及时转成文字,我晚上回去之后就可以看一下我讲课的文字版,这个识别率还挺高的。在电脑上也可以装,就是你们在手机上装一个讯飞麦克风,就可以直接用手机往电脑上输入文字,这个速度也是很高的,而且它支持耳语模式,大家不要觉得我用语音输入就要大喊大叫,其实你很小声都可以输入,我们后面课程会给大家做演示。这边稍微给大家展开了一下。怎么样去提升我们的效率。其实最根本就是要有流程化,要借助工具,要学会时间投资。我希望大家有这样一种意识,当自己很辛苦的时候要学会去思考如何去改变,包括你们做实验的时候,你们读文献的时候等等。
第五点是希望大家有这种分享的意识,为什么要讲分享?其实分享首先它是一种积极主动高效的学习。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学习方法叫费曼学习法?分享也是学习动力所在,就是输出会带动输入。我们很多时候学习没有劲,因为我们看不到它价值,但如果说你去跟别人分享,你发现你的东西对别人有帮助,也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如同我上课一样,如果说很多东西我不是为了上课,不是要给大家讲明白,我肯定就会一知半解,我觉得我懂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不懂。还有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别人不知道你的本事。所以分享也会让更多人去了解你,分享以后扩大自己的人脉和品牌。其实分享有一个最大的价值是在什么地方?如果大家没有听说过费曼学习法可以去了解一下,它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你要想学一个东西,怎么样才能学明白,你把你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如果你能把别人讲明白的话,那才说明你真的学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我好像自己懂了,但是你根本讲不出来,这个时候说明你并没有真正透彻去理解。费曼学习法为什么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是通过讲给别人听给你提供一个明确反馈,你到底是真懂还是一知半解。后面我还会讨论这个问题。
怎么去提升我们学习效率,其实核心的两点第一个是专注,第二是及时反馈。这一点可以用在我们所有学习其他技能方面。这一段给大家讲到了一些学习策略,第一个就是希望大家有这种有所学有所不学专注的意识,忘掉木桶理论,培养自己的长处。第二点是要有学习精华内容的牛人意识。这个牛人有可能就是一个大牛,有可能是一个优质的学习资源,有可能是一本好书等等,这样一种意识。第三要学会利用工具,第四要有时间投资的意识,我觉得大家来上这门课程我相信一定会给你节省更多时间,那么这个时候你们花在课堂时间花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间那就是一项时间投资。第五点要有一种分享意识,分享所带来的收获一定是自己大于别人,不要觉得我分享给别人自己吃亏了,其实分享最大受益者是你自己。
四、关于学习的要求
第四点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学习要求。其实我一直觉得教育目的不是为了让你们仅仅知道,而是为了让人发生改变。你如果在课堂真正有改变的话,才是教育一个目标。为什么在课程当中我会有很多的一些练习,大家看一下这是哈佛案例教学的一个精髓,这个图其实很多地方会出现。如果说你们仅仅是在课堂听讲的话不参与其他练习,仅仅听讲可能只能够学到很少一部分内容,只有百分之几,但是如果你把学到东西转交给其他人,大家看一下最下方这一块,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能够掌握90%,如果说你自己实际去做一些练习的话,能够掌握70%。在过去12年当中,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让这些内容真正深入,真正给大家带来一些改变,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也有一些方法,比如有几次大练习,这是这个课学期当中有可能收获最大的几次课程,第一次课程是一个三小时的作业,三个小时你们不用到教室来,自己在宿舍或者图书馆就可以或。三个小时你要去就一个陌生的主题写一篇小论文。我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之后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你们从前从来没有这么干过,也不认为自己可以三个小时完成这样一个事情。就是三个小时你对一个陌生主题要看很多很多资料,然后形成自己观点,要输出要整理成文。但是这个事情我可以告诉大家,过去这么几年当中,所有人都可以去完成,当然完成质量有好有坏,至少大家都可以去完成。第二个大作业是六小时的一个开题报告调研。现在如果导师让你去做一个开题报告调研的话,你需要花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这个练习是需要花六个小时,连续六个小时你把这个领域的一个进展情况,国内外研究趋势等等都搞清楚。当然不可能读太多文献,因为六小时还是比较有限的,但至少从以前的反馈来看六个小时所获得信息有可能超出你们之前一周所得到的一些信息,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些练习的原因。第三次是一个创意马拉松,希望大家在三个小时之内提出一些新的创意,大家去提出新的一些idea。有可能你们学完之后发现这三次作业才是真正最大收获,因为它可以颠覆你们的认知。其实让你们去学习工具是比较简单的,学习一些理念也不难,但是真正要改变自己对自我的认知这是最困难的。而恰恰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大家做到这一点。之前的作业反馈都是很好的,不然不会让大家去做这样一个事情。其实我之前做了很多的尝试,之前在小班做测试然后再慢慢到大班,然后再普及到所有的班级。我们还有一个保留的活动叫萝卜分享会。萝卜分享会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擅长的东西,都有一些自己拿手东西,或者都有一些自己觉得很好一些知识或者技能,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分享一下,让其他同学也向你有一个面对面的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个也是非常有趣的活动。
整个线下的学习是通过雨课堂,就是大家今天刚刚加入的雨课堂,这里边会完成课堂的一些互动,包括课下作业提交,作业也是在这里面去完成。如果是网上的学员,主要通过慕课平台,主要是有三个,一个是中国大学MOOC,一个是超星学习通,还有一个学堂在线。像这个学期的上交大还有复旦的同学都是通过超星学习通来学习的,这是三个主要平台。我建议大家可以在这几个平台去注册一个账号,因为里边有很多学校的优质的课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回答一下这门课程到底是必修还是选修。对于科大同学来说这门课程只是会给您记个学分,但不会纳入到必修的一个范围。这门课程会记你一个已修这门课程,但对你们毕业那些必修课专业课都无关。但是部分中科院研究所是把这门课程列为必修课,像我知道的上海有个研究所,这门课就是必修的。这门课程三个学分三节课,每次大概是上两个小时左右,中间休息一次,没有考试,仅有练习和分享活动,成绩主要是来自网上记录。就是这个平台记录。因为对于大班来说平时成绩我是没法记住的,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这样的,有三次大作业:第一次是讲到快速学习这一块,每一次作业都是20分。其实第二次作业花的时间最多,然后还有萝卜分会也是20分。第三次和第四次都是一个小组活动,就四个人小组,四个人的分数是一样的。然后还有20分是平时的课堂练习,就是课堂会有些小作业,大家需要去思考或者说要现场提交的。网上选课同学因为做大作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把网上同学的计分方式稍微有所修改,主要是六个小的作业加一个分享,还有一个随堂小测验。这门课程分享有很多工具,这些工具希望大家去多做一些练习,只有熟悉之后你才能把它运用自如。这边想给大家安利一句话就是当一项技能不能形成我们习惯的时候,就无法给我们生命带来改变。为什么逼大家去做一些作业,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上完课就行了,然后我就会了。其实到底真的会还是不会?看过和自己能不能会其实两码事。这边有本书叫刻意练习,它里面讲到怎么去提升你的技能水平,有目标这是第一,其次要有一个明确反馈,就是我讲的专注和反馈,这非常重要,我们今天不展开。
五、总结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今天讲了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到了课程的一个目标,主要是提升学习能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部分讲到整个内容设计。讲到了信息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作用,学习工具和流程,讲到跟科研的一些相关的工具方法,讲到创新思维,在学习策略里面讲到五点,第一个是要保持专注,第二是要有牛人意识,第三是要有工具意识,第四要时间投资意识,第五要学会分享。最后给大家讲了一些学习要求。这门课程在这几个平台都有,所以如果大家觉得有用的话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人。如果大家不想做作业然后只想学的话,你们也可以去平台,就不要线下选课也可以。我想说如果大家选课的话我就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去对待这门课程,因为选课是一个承诺,这门课程尽管是一门选修课,但我并不希望把它变成一门水课,所以每学期都有不及格的同学,实在太水的同学肯定不及格。但是也不用担心,我们课程的成绩相对还是比较大方的。如果大家不想做作业的话就不要选好吗?在结束之前我想给大家一个小小练习,这个练习是用弹幕的形式,大家去总结一下你上这次课程之后有什么收获,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大家用两三句话就可以,不要写太多。希望大家每个人去思考一下自己关注是什么,这个时候因为你们发出来其他同学也可以看到,别人从这门课程当中他会收获什么,是相互一个启发。谢谢大家参与。
下一次课我们会围绕第一部分讲怎么去提升学习效率,下周我会给大家讲搜索引擎和RSS,我们尽量把上课时间稍微压缩一点,就是比如我两周上一次,尝试一下。如果能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上课时间压缩一点,大家课后多一些练习。我会把一些操作录成视频分享给大家,大家下周上课之前需要做一个工作就是你在inoreader的网站注册一个账号。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今天课程,就是教这门课程真正想教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本身,而是快速学习能力,更希望教的是大家能在当今这个有点浮躁的社会保持一种淡定,能够去和自己内心对白,做到专注和坚持,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今天课就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