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墨香来语文之树花常开

                                  —2019语文中考试题分析

        欲百发百中 ,先有的放矢。采撷生活的一朵朵情感的花瓣,伴教学岁月翩飞,悄然散发着墨香。日子匆匆,沉默不语。转眼屈指算来我已连带了十来个初三,在县里成绩大多是前三名,今年由于接的班学生基础差,虽也发了县先进奖,比原来才提升了6名。相比原来接差班,一下子提升13名,心有不甘。为什么呢?是自己评上高职懈怠吗?不,我感觉更多的是我对考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有所忽视。现将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如下:

一、命题思想

本试卷以语文中考说明为纲,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立足课内,拓展课外。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语文实践能力,考查学生是否真能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与往年稍稍不同的是语文看似简单了,但却是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醒我们要让孩子们多读书,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二、试题结构:

试卷由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和写作三部分组成,共23个小题,满分位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积累运用部分包括选择题3分,填空题是2分,解答题6分,阅读与鉴赏选择题3分,解答题46分,写作部分分值为50分。试卷各知识点考察难易度适宜。孩子们拉开差距的题可能是阅读与鉴赏中,第22题,内容理解与主题探究这道题难度较大,孩子们容易失分。还有作文,虽然不难,但有的孩子在审题方面因为过于深想,可能会有失偏颇。

三、试题特点:

中考语文试卷难易适中,延续了历年中考的出题模式,题型变化不是很大。

1.积累运用这一部分,总的来看大大降低了考试的难度,不见以往排序,病句,成语题的踪影。本次只考了一些字音字形题,如:诗词默写本次只考查了一首诗词,三篇文言文《卖炭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子二章》《醉翁亭记》。均为理解性默写,这就提醒我们多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运用,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另外,最后一道漫画题,继承之前中考题对说明漫画内容和对联赏析能力的考查,可见,我们河北中考越来越重视注重对考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与考查。

2.古诗文考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题型内容没多大变化。形式仍然是鉴赏古今名句,我们除了让学生学会一些赏析方法外,还要让学生们做好对诗词名句赏析的一些积累。

3.文言文的考察,依然是课外的文言文。本文选自清代张英的《父子宰相家训》,大致内容是谈读书方法,文章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除了引导我们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并会运用书中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外,还渗透了家风家训的内容。更需要我们提起注意的是,除了对实词,虚词的考察外,还出现了反问句,和长句的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同时,要注重特殊句式的翻译的考察,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一些积累和迁移。

4.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考查的依旧有《红岩》!不过问题比较简单。《水浒传》中考查的李逵的相关故事场景,中考前我已再三让学生复述,学生也很熟悉,本题一般学生都不会失分。纵观近几年名著考查题型出题方向,我们一定要求学生细读名著内容,力争课堂内外相结合。千万不能走马观花。

5.现代文的阅读考察中,又考了说明文!已经连续四年出在试卷中出现,2016年考察的是说明文的顺序,2017年考察的说明文的语言特点,2018年考察的是说明文的结构知识,而本试卷更加注重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探究,注重了对文本信息的概括,重点词语的理解,再一次提醒我们不要押题,为考试而考试。本题失分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常春藤”,考察的是一篇记事性的记叙文。题型比较常规。出示问题较为简单。但富含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具有深意,平常做题时我们可适当练习诸如此类内涵深刻的文章。

6.写作

        作文题目改变了近两年给出多个解释项来感悟写作文的考题形式,以苏格拉底名言“认识你自己”,引发考生对此句的理解和感悟和议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此拟题,既适合学生写记叙文,也适合写议论文。这就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可从多个角度考虑:既可以写认识自己的特长或美德,也可反思自己的不足;即可着眼自己小事,又可抒发大情怀。家国职责,勇于担当。我们在平时应多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总之,本次试卷考题形式虽稍有变化,但仍重视对考生积累与理解的考查,体现了河北中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思想。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好积累与拓展,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积月累墨香来语文之树花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