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焦虑
放学了,女儿兴奋地拿着100分的试卷递给我,说:“妈妈,我考得了100分!全班唯一的满分啵!”
她特地把这个大新口音的“啵”拉得长长的,以期得到妈妈跟她一样兴奋的赞扬。
可她有点失望了,妈妈只是淡淡地说:“哦,不错嘛。”
的确,小学生成绩考个100分,不是很平常稀松的事吗。
而且我知道她的底细:我的女儿,虽然平时相比班里同学,成绩好,爱阅读。
但在很多方面还是非常的不足与缺乏。
比起那些家庭条件非常好、家长严格教育的孩子,可谓天壤之别。
这才是当妈的真正焦虑所在。
Part 2
对比
看别人家的孩子——
黄磊的女儿多多,13岁就会做饭做面包,还会写英文诗,演话剧,设计衣服,拉小提琴。
在钢琴比赛中获过五个一等奖,是个多才多艺的学霸。
而在我们家,每当我说要送孩子去这辅导班那培训班时,佛系爸爸就搬出那套“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之类的说词,使女儿小学三年,没报过一个辅导班。
前几年,华裔虎妈蔡美儿写了一本书——《虎妈战歌》,书里描述了蔡美儿用非常严苛的教育方式培养两个女儿的故事。
虎妈用尽了言语辱骂、心理控制和恐吓等各种手段,硬是把两个女儿连打带骂,连哄带骗地都送上了哈佛大学。
看她给两个孩子立下了10条家规就知道这个虎妈有多可怕了:
· 不准在外面过夜
·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 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 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 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 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 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 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
·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最后一条家规,即使在他们全家出去旅游时也没有暂停,虎妈得到处找哪有可以练钢琴的地方。
为此浪费了太多的假日时光,错过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或者不得不取消某个餐馆的预订…
小女儿露露三岁时因不愿意好好练钢琴,被妈妈推到院子-6℃的雪地里罚站。
7岁时,露露老是弹不好一首曲子,虎妈卷着袖子站在旁边,喊得嗓子嘶哑,口干舌燥,用尽了各种威胁、“诡计”,晚饭都没吃,一直练到很晚,虎妈都没让露露从凳子上站起来,没有喝水、没有去卫生间。
…
Part 3
争论
《虎妈战歌》这本书一出版,当时就引起中西方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到底应该是中式严厉的教育方式好还是西方宽松的教育方式好,两边的论战都非常激烈。
反对中式严厉的管教方式的一方甚至认为虎妈会毁了两个女儿一辈子,她们长大以后会留下非常严重的心理阴影。
如今,几年过去了,大女儿索菲娅,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硕士毕业于耶鲁大学,现进入美国军队,被任命为二级少尉。
索菲娅从小钢琴弹就弹得非常棒,曾经在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奏。
小女儿露露跟虎妈一度“针尖对麦芒”,很叛逆,但也曾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以GPA3.9的成绩毕业后,现继续研究深造。
露露的小提琴和网球也很出色。
事实证明,严厉的虎妈蔡美儿还是非常成功地把两个女儿都培养成在学业和音乐方面都有卓越表现的神童。
虎妈一直没有后悔对女儿采取严厉的管教方式,她说:对于一个几岁的小孩,如果你给他/她选择的自由,毫无疑问,他/她肯定会选择电视或者游戏。
事实上,蔡美儿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由于中西方教育的差别,在美国,特别是小学的教育特别松,上学的时候基本就是玩的多,下午3点放学后也没有家庭作业,所以她才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就培养她们中国传统的勤奋、自律、自信的品德和价值观,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她说,如果是在中国,小孩在学校就那么多作业,需要死记硬背这么多东西,她会反过来,换个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乐趣的方式教育孩子。
她严格要求两个孩子初衷在于培养和锻炼孩子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变得更强大、更出类拔萃。
就象Sophia后来在《为什么我爱我严厉的中国妈妈》的公开信上说到的"对我来说,尽情的活着不是为了成就或者让自己满意,而是知道自己曾经尝试过超越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如果我明天死去,我会感到我曾经110%的生活过。因为这些,我要感谢你,虎妈"。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自己的家庭条件,孩子在十八线的小县城读书。
想送她去省城好点的学校,买个学区房都很吃力,更别说请名师私教,三岁会弹琴,7岁会写英文诗之类的了。
这样条件下的孩子如何能出类拔萃?
寒门难出状元这话听起来还是真真的。
所以妈妈的焦虑也是真真的。
黄磊的孩子多才多艺,全能发展,那你得知道,人家有个有钱的爹,多多每年的学费就高达13万,幼教、小学、中学到大学,动辄几百万到千万的教育经费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承担得起的。
而且人家邻居兼好朋友就是著名小提琴家。
黄磊女儿够好了,而这位耶鲁大学教授虎妈还怕两个女儿不够优秀而用尽各种办法逼她们更优秀。
今年高考,以总分730的惊人高分成为广西省理科状元杨晨煜,出生于家境优渥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在广西水利厅工作,母亲是广西医科大心脑疾病专家。
杨晨煜
从幼儿园到高中,杨晨煜均就读于广西南宁的名校,有非常良好的教育底蕴。
也是一名多才多艺的学霸,羽毛球打得很好,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你看,别人家优秀的孩子,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他们都是由好的教育环境、好学校、好家庭环境共同造就的。
相比之下,那些家在农村,师资不怎么好,他/她本身又不怎么努力,又没有好的辅导老师,想培养出一个多才多艺的状元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你的孩子现在已经够好了,你还会希望他/她更好。
当妈的你是否也深有同感?
这就是“无与伦比的”家长们的贪心。
Part 4
求解
我们很多家长都有着非常不切实际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家长们在培养自己宝贝的道路上总在纠结和焦虑:
到底是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童年还是让他/她过早地习惯竞争的残酷,以期今后取得更高的成就?
是通过严格要求来培养孩子自律品格还是通过赞美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
是要求孩子对现有知识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还是激发孩子更高更远的想象力、创造力?
是尊重孩子独立自由的选择人生还是步步控制使他/她走在看似正确无比的轨道?
是砸锅卖铁买个学区房全家勒紧裤带供一个寒门学子还是顺其自然就在当地学习?
我想,其实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拔苗助长,不能包办孩子的道路前程。
家长只能是在他/她成长道路上做一个引导者,在我们的能力范围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帮助他们去观察、思考和探索这个世界,帮助他们提高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更多的接受这个世界的信息。
至于他们的道路怎么选,则由他/她自己定。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并不代表家长就采取放养的方式。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要学习太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和挫折。
同时,他们又是一个个有自己思想意识的独立个体,对待每一个孩子教育方式都不一样。
父母在陪伴他们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把自己定位在要么“虎”要么“慈”的角色上。
衡水中学的学生
教育方式也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育儿是一个既定的模板的事情,那培养一个孩子该是多么容易!
在这条路上,父母可以是慈祥的陪伴者,也可以是权威的指导者,更可以是最贴心的好朋友……这些不同身份,会因为孩子的需要、面临的问题、某时的状态而进行相互转化,挑战的不仅仅是父母的知识水平,更多的是父母的智慧。
也只有这样,父母才有可能陪伴孩子走向独立,否则父母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被孩子折磨也让孩子受伤。
通常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
教育从来不是对孩子讲道理,而是让孩子主动去体验。以孩子喜欢的方式激励孩子,去唤醒沉睡在他/她身上的巨人。
让他/她快乐成长的同时也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孩子开心父母也轻松,岂不是两全其美的教育方式?
这样想通了,我的焦虑也就减了一大半。
世上最难的职业是父母,不是你给孩子优渥的物质条件就万事大吉了,优秀的孩子背后是自律父母的引导和监督,以身作则的榜样,还有更高的眼界和见识。
ps:有一晚临睡时,语重心长地跟女儿说:你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妈妈没有给你很大的学习压力,到了四年级就不一样了,要开始报英语班、奥数、钢琴等辅导班了,不然你会跟不上其他去上辅导班的同学,以后考初中的时候也没有好的学校录取你,你想不想门门科都学得好好的,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学霸?”
女儿悠悠地回答:我没必要门门都第一,我只想过低调的人生
…
图片:来源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