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在哪里?

第一节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在哪里?

《中国学前教育:路在何方?》

注《中国学前教育路在何方?》系列博文,于2012年11月8日,首发于中国教育人博客,且今天重新修改于 【搜狐自媒体】)

第一节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在哪里?

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化现象正日趋严重,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蒙特梭利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前教育小学化有着自身的历史渊源。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应以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对待防止、纠正和摒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从软件与硬件,从学前教育机构与外部环境,全民动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促使学前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普及性的、全体性的”,并非像高考那样选拔性升学教育,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现阶段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而且趋于低龄化。应试教育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基本特征,虽然教育部已经明确并禁止小学入学测试,可是由于各小学生源太多,每个学校的做法并不一样,为了提前了解孩子,不断上演着各式各样的入学见面会、入学面试、入学评定、摸底了解等等,依然另类考试,将幼儿过早地拉进应试教育的考试竞争中,中小学阶段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重要背景,如此一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大批的“差生”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

第一节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在哪里?_第1张图片

学前教育“小学化”,让我们的幼儿园里出现“差生”。

一、幼儿园里的为什么有“差生”?

如今,我们的“差生”不反岀现在小学、初中,而且己在幼儿园出现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差生”低龄化了,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有的一进幼儿园就被分成三六九等了。

下面我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1997年,爱人创办了一家幼儿园,从此开始接触幼儿教育。从那时起到现在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从未间断过,大到高中生、初中生、小到幼儿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有很多的家长说出了她们的困惑和疑虑。从孩子的学习到孩子的成长,那真是让家长操碎了心。 众多家长们一边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一边在学习着书上的教子经,有的甚至找到自己周围比自己成功的家长们的取经验和方法,来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家长也哭过,有的家长也累过,有的家长也放弃过。

2008年8月,一位姓刘的家长告诉我,一个发生在她儿子身上的故事。

刘女士是一家工厂的会计,有一个6岁活泼可爱、淘气的儿子叫华华。

一天晚上,吃了饭晚刘女士和儿子一起在看电视,华华在她身边玩,不经意间,华华对她说:“妈妈,什么是笨蛋?”。

刘女士说,她很吃惊,儿子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还没等她回过神,儿子自言自语说“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两个笨蛋,老师说加上原来的13个笨蛋,我们班已经有15个笨蛋。”

刘女士赶紧问“你是笨蛋吗?”

“我才不是呢!老师说星星是笨蛋。”儿子笑喜喜地说。

儿子说的星星是刘女士表妹的儿子,跟她的华华上同班,也同岁,星星还是刘女士介绍来的呢。

刘女士听儿子这么一说,感觉问题的严重了,于是开始问起儿子幼儿园的事。

“谁说你们班有15个笨蛋?”

“我不告诉你,老师不让说,你还没告诉我什么是笨蛋呢?”华华说罢,头也没抬,玩他手中的玩具。

刘女士为了激孩子,反问道:“不让说,你不是也说了,你为什么给我说星星是个大笨蛋,说不定你也是个大笨蛋,说不定星星这个时候正在告诉你小姨说你是个笨蛋呢?”

“谁让他在学校不让我吃火腿肠、辣条呢?他就是个大笨蛋。”刘女士这一激,孩子道出原因。

“别看你不告诉我什么是大笨蛋,我也知道。大笨蛋就是不聪明的孩子,是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就是‘不是好东西’。”华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原因是星星在家拿的火腿肠没让他吃,非常生气,这不,妈妈要他回答的问题全说出来了。

随后,刘女士略施小计,让儿了倒出了事情的原因。

上午,华华的班上,从别外转来两个5、6岁的小朋友,家长走后,老师让他们两个儿童写字,这两个孩子磨磨蹭蹭不想写,一会说没找到铅笔,一会又说铅笔断了,老师一看就非常生气,再看他们俩写的字,歪歪扭扭很不好,怎么说这俩小朋友就是不听。刚好这时园长到班里来取东西,老师对园长说,这不,又来了两个笨蛋。我们的幼儿园成了笨蛋集中营。

孩子们学习时不注意听讲,这老师之间的对话,那可是听的一清而楚。

老师们在一起闲聊时,常常寻问班级的情况,华华的老师对另一个班的老师说起,他们班以前有13个笨蛋,现在又来两个,一看就知道是笨蛋,现在有15个笨蛋了。本来这些话是老师之间的交流,不想被这些小朋友听了个正着而且还记住了,只要老师一叫谁是笨蛋,孩子就知道他们是15个笨蛋之一。

这幼儿园的老师可真历害,会看相,一看就知道这个学生是英雄还是狗熊,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真是牛也!

这种情况,这种事情那真是太普遍了,幼儿园里“差生”太多太多了:像那些不写字的、不写家庭作业的、不、、、等等,有的孩子那真是写了撕,撕了写,一个本子写完了也撕完了。(曹芝敏在《田园香教育幼儿篇》“幼儿园里的为什么有“差生”?”文中的部分内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下面我再讲一个关于早教过度引发孩子厌学而成“差生”的真实故事:

下面是曹芝敏在《田园香教育幼儿篇》写的“父母不要用打来让幼儿赢在起跑线?”文中的部分内容。

让我最难忘的是1997年,在办幼儿园期间年认识的一位家长。我们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的,她带着她那可爱而漂亮的女儿,她女儿五六岁,活泼而聪明,我很喜欢这个小姑娘,不仅是因为她聪明可爱,更让我欣赏的是她母亲对她的教育虽然只能五六岁,但小姑娘所学到的东西已经达到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不但能阅读,还能写短小的文章,算数也相当的快。同时还学了钢琴和舞蹈,英语也能说上一二。小姑娘并不怯生,不时给我表演点她最拿手的节目。看的我和爱人都羡慕不已,脑海中不时现出这要是我们的女儿得多好。由于投缘,当时就互留了手机号码,希望以后常联系。等他们走后,爱人提醒我,后悔当时怎么没有认小女孩做个干女儿。那真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在我们的记忆中时隐时现,偶尔也互相打电话问好。

时间大概过了两年多,忽然有一天,孩子的母亲打来电话,我们只聊了没几句话,她就急切地告诉我,孩子的一些情况,又问我怎么办?

原来,小女孩已经入学两年了,六岁入学,现在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但问题也出来了,原来活泼可爱的孩子,现在不怎么说话了,每次去学校都显得很不愿意,哭哭啼啼的。

于是我详细询问了这两年孩子的上学情况。

小女孩的母亲讲:“由于孩子在入学前已经把小学的课程学的差不多了,确实有很多东西小女孩已经掌握了,本来想,孩子这程度入小学是绝对没问题的,都已经学过了,这么聪明的孩子,在班上不拿个全校第一也得是班级第一。开始的时候确实如此,我心里也很高兴,甚至有点得意,所以也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每天放学回家孩子都是很听话的认真做作业,就那么几本书,孩子每天放学晚上都要写到很晚,我心想,孩子知道学习那总是好事,总比她天天疯着玩要好的多。既然咱已经把课本都学差不多了,这样再学一遍,不是更熟了吗?熟能生巧。书上还说要温故而知新呢?现在已经是二年级了。唉,谁知道今天老师让开家长会,我去学校才知道,孩子现在已经是最后几名了,还不如人家没上过学前班的同学呢?老师说话也挺难听的,说什么‘你的女孩不是说是神童吗,可现在每次考试都倒数啦,以后怎么进市重点中学呀?’都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回来问孩子,她说她都会,都会?都会怎么不考到卷子上呢?我真搞不懂,问她急了就知道哭。现在可好,一提上学比打她都难受,鼻子一把泪一把的,看着真让人又心痛又心烦,我该怎么办呢?”

随着孩子母亲把话说完,我也陷入了深思当中。

事情也真有巧合之事,在这位母亲打电话的前一小时,我和我爱人的同学在市一中学门口相遇,谈到孩子学习的事。

我朋友的孩子与小女孩的情况略有相似。

我朋友的孩子从小会说话开始,就在其父亲的熏陶下学习地理。每天我同学把一张大的地图放在客厅里,让孩子爬在上面拿个放大镜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照我同学的话说,他儿子在上小学时就能把中国各大城市的位置找出来,世界各大港口找出来,可现在到了初中,地理考试不记格,被老师打了手心。我同学觉得迷茫。

这两个孩子的情况都出现了一个问题,学习的重复厌烦症。

孩子的学习贵在一个好奇心,求知心,有兴趣了,她学习的就快。现在是孩子已经接触过了,老师讲课照顾的是大多数,对每一篇课文都要用好几个课时去讲解,重复讲,重复做作业,每道题做几遍甚至十几到二十几遍。老师的心情是希望你能记住。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用,但对于像小姑娘和我的同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知道了大概,如果教学方法不新奇,不能引导他们去求新,求深,感兴趣,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他们是会了,在听你念书一样念念,他心绪就烦了,也不会注意去用心听。再加上老师用大量的机械性重复做题与写字,让他们更加心烦,学习的兴趣没了,进而产生的是抵触情绪,以前学过的也会忘记的。

再有,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容易用说话的语气去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积极性,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就会慢慢减退,成绩如何能上去。孩子成绩越上不去,老师家长越唠叨,越去刺激,不厌学才怪呢?

我听我同学说他儿子老师留英语作业,一个单词30遍,今天写不完,明天涨到一个单词50遍。问小姑娘的妈妈,老师留作业情况如何?回答说,孩子写到很晚都写不完,一再恳求让妈妈帮她写。这就是我们的家庭作业,我真不知道我们的老师试过没有,试没试过要是让自己去写,能不能写的玩?

真对这种情况,我给小女孩的妈妈做了一下的回答:“如今,孩子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做母亲的现在要做的是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其次,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了,此刻家长要做的是与老师及时沟通,让老师多表扬孩子,因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行的话,你还可以试着让孩子学习新的课程,或尝试跳级。”

后来小女孩的妈妈打来电话,问题已经解决。  (本文为引自曹芝敏《田园香教育幼儿篇》“父母不要用打来让幼儿赢在起跑线?”文中的部分内容)

像小女孩这样厌学所产生的“差生”还有很多很多。

关于幼儿园里的“差生”问题,我们再看一媒体的正式报道:

安徽一小学“学前班前十名学生戴绿领巾 校方称是一种激励的方式”。

在西安事件后,教育部明确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但在蚌埠第三实验小学,十几年来,学前班的小朋友们表现好的,都提前戴上“绿领巾”。有家长反映说,学校的作法太不该,难道其他的都是“坏宝宝”吗?

1.前十名小朋友戴上“绿领巾”

10月26日,记者来到蚌埠市第三小学进行走访。下午4时许,正值该校放学时间,记者守候在学校门口,等候小朋友们走出校门。

第一节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在哪里?_第2张图片

如学生家长反映一致,在众多小朋友飘扬的红领巾中,有少部分小朋友戴极为惹眼的绿领巾,记者询问得知,这些戴绿领巾的都是学前班的小朋友。

“我们班前十名的都戴绿领巾,老师说我是好孩子。”一位学前班的小朋友兴奋地说。来接他的奶奶也显得十分高兴,表示孙子很听话,很聪明,老师很喜欢他。

2.家长反感给孩子戴绿领巾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门口,围满了接小孩的家长,听说记者是来采访绿领巾一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学校能取消这种区分好坏宝宝的做法。

“不能给小孩子刷上颜色,纯洁的童心需要的是呵护。”一位学生家长称,这么小的孩子,有必要加入竞争机制吗?家长送他们来,就是希望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不希望他们过早就有了心理上的压力。据几名家长讲述,“孩子回家就哭闹着要卖绿领巾,说没有绿领巾就不是好宝宝,没办法,只有找人做一条绿领巾,在家里戴。

3.校方解释这是一种激励

学校为何以戴绿领巾的方式,对学前班的小朋友进行优劣区分?带着家长的疑问,10月27日上午,记者采访了蚌埠市第三实验小学。

“都戴了十几年,这是一种激励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妥的。”该校基础教育部的胡主任说,有关绿领巾的具体做法,该校幼教部的高园长最清楚。随后,记者与高园长取得了联系。据她介绍,家长所说的学前班,实际上就是幼儿园的大班,的确采取了给“苗苗队员”戴上绿领巾的做法,这是一种激励,学校针对最近家长们的质疑,专门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封信,做出了解释。“会不会给没戴上绿领巾的小朋友心灵上带来负面影响?从此认为自己是差生?”

“不会的,在进入小学之前,每个小朋友都会戴上绿领巾,只是分批戴。”】(引自 2011年11月1日 《市场星报》)

好一个“不会的”,你是怎么知道小朋友心灵上没有带来负面影响的?你真很牛,站着说话不腰疼。别的不讲,你还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让优秀的老师戴上绿领巾,天天在你面前过来过去、飘来飘去,你将会如何想?别看你学过心理学。你要是不生气才算怪、不嫉妒才算牛,你表面不生气、不嫉妒,因为此乃人性之弱点也,小朋友的心比成人更敏感。

好的,你是好孩子就戴上绿领巾,你是差孩子什么巾也不带,这看起来比西安市未央区直接让“差生”小朋友戴“绿领巾”多少有点含蓄。现在你应该相信幼儿园里的也有“差生”了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主要原因:一是学前教育的超前发展,另一个是后天的教育跟不上。想-想,一个学前期间就有厌学倾向的儿童,再加上后天的教育放手,昔日的学习兴趣,早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孩子哪里还有心情在给我们的父母学。

早期教育不应当只是智商的培养,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的习惯、性格的特征、处世的态度,也是通常所说的情商。有的家长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报了很多的兴趣班,什么英语、什么绘画、什么珠算,几乎能报的都报了,如果把早教这样理解,实在是太偏了。

一个人能考上名校不一定说明这个人很成功、幸福、开心,很多成功人仕并非是考试能者,而是性格、处世、观察力、学习能力、自信,他们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与人相处友好,难道你不觉得自已的孩子很幸福吗?

所谓的早教,是把这种无意识的教育变为有意识教育。

能让孩子感知到的信息都在对孩子进行着教育。积极的信息会引导孩子积极地成长,消积的信息则会引导孩子消积地成长。发现消极的信息需要我们积极的疏导,这就是早教者的作用!

有句老话是“有心裁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早教者不应该总是求一个结果,这样,心态是不会好的。只要你有所期望,孩子就能感受到你带给他的压力。过度压力会让孩子自然选择逃避,这就是厌学。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是尊重。孩子只有真心喜欢去做这件事情,那才会有无穷的动力。

什么才是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虽然已经被国家标为重点的国家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历时五年,最终结题,课题组提出了全新的早教理念,即以“早期关心发展”取代“早期教育”。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

是不是没有接受过学校正规的早期教育,我们的孩子就不能成功了呢?

1931年10月18日,一个世界级的伟人去世了,在为他举进葬礼的那一天,有人曾向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全国停电一分钟。虽然全国停电是无法做到的,但当天做到了:“10月21日6点59分,好莱坞和丹佛熄灯;7点59分美国东部地区停电一分钟;8点59分,芝加哥的有轨电车及高架地铁停止运行;从密西西比河流域到墨西哥湾陷入了一片黑暗;纽约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于9点59分熄灭。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重又灯火通明。

这个世界级的伟人是谁呢?

他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

爱迪生的童年是输在起跑线上的: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

试想:古今中外,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神童,早期教育中的天才,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那一个超出了爱迪生?

基于此,对于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是否应该深思?反思?

历史教育我们孩子的教育是从小做起,但又是如何做起的呢?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像诺贝尔获奖者一样,受用一生呢?可见幼儿早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对曰后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常说的习惯决定胜负道理就在于此。

现在我们的国人特别重视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可是我们现在的幼儿园不仅是收费高的太离谱不说,家长也不怕,有钱就是让子花,只怕一不小心让你花钱买回家个厌学式的小“差生”。你相信吗?

二、孩子厌学的根源在哪里?

如今厌学幼儿何其多?孩子厌学的根源在哪里?

凡幼儿教师都明白这个道理,即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孩子厌学的根源,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前开设小学课程,一些不负责任的幼儿教师用不规范的方式进行小学课程的教学,都是得不偿失的。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差别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原因在幼儿园学习了不正确的加减法的方法,如珠心算、凑10算,所以说,孩子上学后和学校老师讲的就不一样了,这是孩子厌学的一个方面。这也为未来制造“差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中还有一个厌学的方面,本文将为您解开其中的一些真象:

现在农村的城镇幼儿园,也加入这场疯狂的残酷游戏中去,不信你到幼儿园门口看一看:左右大都有两块黑板,一块写餐谱,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另一块是干什么的呢?

先看一下黑板“左面”上写的字——

小小班:上、下、大、小、多、少、人、口、手、各写一张。

小班:太阳、妹、图画、树叶、桌子、地球各写一张。

数学:从五页到十五页课后作业,课外练习册第五到十页。

中班 拼音: b、p、m、f、k、l、n各写一张。

语文:奥秘、努力、蚯蚓、老虎、狮子、各写半张。

英语:apple pear sky oranget各写两行。

数学:从十页到十八页的课后练习及课外练习册。

大班:语文:楼、橘、傲、偶、啊、想、命、连、恶、燕子各写一张。

拼音:ang ing ong an ou ai。

数学:从十页到二十页的课后作业及课外练习。

这个黑板上的字是让小、中、大班的家长看的,同时也是让过路人看的,留给这些3——5岁的孩子的家庭作业。

这些小孩子,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谓是异常辛苦,有甚者更是一把鼻子一把泪的把它写完。我想,如果我们家中有这般的小朋友,可能也体会的到。在此不妄加评论。

再看-下黑板的“右边”上写的字:

小小班:某某在美术绘画比赛中,一举夺魁。

小班:某某在拼音默写中全部正确,特此表扬。

中斑:某某在写字比赛中,写字工正,评为小书法家。

大班:某某在数学测验中100分,评为数学状元。

学前班:某某在期中考试中,由于成绩优秀,被我园评为学习标兵!

幼儿园为什么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

用五个字来说,那就是“取悦于父母”,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没有生源,就不能生存。现在的幼儿教育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为了在这场大战中能够生存下来,立于不败之地,也只能如此了。

为什么要取悦于家长呢?

主要原因是家长是相信一个硬道理:多识字,多算题,能画、会写,这样的早期教育就是超前教育,就能够让孩子上学以后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至于孩子的身心是否受到影响,这方面家长也并不清楚。只要不输在起跑线上就行。人家学钢琴,咱也学;人家学舞蹈,咱也学;人家上美术班,咱也报,一句话,绝不输在别人的后面,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曾几何时?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竞争步伐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细胞的缩小,一批批在电视、电脑和手机面前长大的孩子,让父母改变了孩子的心态;一批批家教方面的专著应运而生;《0岁方案》、《怎样进行胎教》、《哈佛男孩》、《哈佛女孩》……都是现在父母的床头书,幼儿时期的早教在家庭中引起了超期望值的重视,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超前教育,超早前教育。

曾几何时?“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社会上迅速流传,成为妇孺皆知的名言。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学校振振有词,专家头头是道,媒体谆谆警示,培训机构振聋发聩,家长则笃信不疑。

在这个超前教育浓厚氛围的笼罩下,所谓的专业制造“神童”和“天才儿童”的专家出现了,“0岁识字,三岁扫盲”的教育家出现了。为此,年青的父母乱子方寸!于是在这个大忽悠的氛围下,我们的父母也找不到北——

什么“起跑线”?

什么“0岁方案”?

“天才宝贝EMBA”?

于是乎?我们的年青的父母好心,却给孩子办一件坏事,还说自己家的孩子不爱学习,殊不知,幼儿成为厌学式的“小差生”我们的父母是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幼儿园里的“小差生”根源在幼儿的父母吗?

三、“0岁方案”可信度有多高?

如果说是父母让幼儿成为厌学式的“小差生”的话,那么,这是否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冤假错案呢?

中国的父母是非常爱孩子的,这是有目共睹的:怀孕之后的“胎教”,如胎教音乐,以音波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刺激胎儿的脑部成长。怀孕在15周后反复播送一首固定的乐曲,说是什么可为出生后的孩子培养音乐爱好,能为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打下基础。现在的“胎教”音乐听的大都是以莫扎特胎教音乐、贝多芬胎教音乐。

试问?莫扎特的妈妈、贝多芬的妈妈,为什么没有听“胎教”音乐?为什么生出来的儿子谱写的音乐却成为“胎教”的必备经典呢?这难道不是笑话吗?

实际上“胎教”是骗人的,如果说有“胎教”的话那就是好心情、劳逸结合、营养跟上就可以了,至于选择怀孕的时间那不是谁说了算的问题,此乃另当别论。

据媒体报道——

现在的所谓“0岁方案”怎样?

“0岁方案”可信度有多高?

赏识教育能走多远?

哈佛女孩你在哪里?

爸妈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

“0岁方案”与“神童”教育很可能是制造教育。

实际上,“神童”教育在中国有将近30年的历史,培养“神童”的“方案”层出不穷:诸如什么超常学校、特长实验班、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等等培训结构如雨后春笋般地竟相生长着。

试问?参加这些培训班的孩子很多,迄今为止,中国出现了多少世界级物理学家数学家?

年轻的父母们,清醒些吧,孩子就是孩子,是儿童,不是“神童”。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先天的“神童”?

告诉你,没有一个,完完全全是后天的辛辛苦苦培养的,即使被别人夸奖的神乎其神,他只不过是比他人早学几年,家庭条件好、环境好,他们也只是人,绝不是神!许许多多的“神童”教育和培训机构为什么高呼“绝不要让好输在起跑线上”,只不过是为了利益在鼓吹他们自己的能力而已,充其量他们不过是让孩子们提前学着一些课程,但这并不能使孩子成为真正的“神童”,甚至最后连成才都未必可能!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在这个早期教育日益兴盛的年代里,“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了最具蛊惑力的广告词,于是乎,幼儿园里纷纷开设珠心算班、脑心算班、英语班、科学思维班、超常思维班,幼儿园小学化已经成了家长的首选条件,深受家长的欢迎。

家长们迫不及待地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提前识字、计算就是赢在起跑线上吗?

有的父母为了让幼儿赢在起跑线,用打的方法让孩子学习。

用打来让幼儿赢在起跑线方法可以吗?

四、父母不要用打来让幼儿赢在起跑线?

下面请看看我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

2010年2月,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发生了这样的事:那是幼儿园春天刚开学不久,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在园周围看了又看,转了又转,连续几天,这个女人都是在上午孩子们入园前来,转到中午家长接孩子回家时她才离开。开始我也没在意,只是以为这是园周围的住户,没事带孩子玩而已。当时手足口病说是相当严重,各园连续几个星期都得去教育中心开会,布置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有一天,我刚好开会回来,这个女人在园外拦住了我,问我要不要她的孩子来上学,还问我如果我们的老师打孩子我们怎么办?孩子如果中午在园里吃饭,吃不饱怎么办?她没有问起学费及其它费用,只是关心孩子在这里安不安稳。我一一告诉了她,我每天都会各班巡看,如果有打学生的情况,我会严惩。吃饭更没问题,会把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对待,但我们不主张留园吃饭,除非家长有事。办园就是为了收学生,岂有不收之理。我就告诉她可以让孩子来。

不曾想,我刚答应了那位母亲,妹妹刚好回来,园里的事情,我负责教学,我刚把那位母亲的事告诉那位老师,谁知她一听小孩的名字,就连声说道:“不行,不行”。我很生气,怎么就不行了,不就是一个小孩子吗?人家给学费,又不是欠你钱,办园不是收学生的吗?难道收学生还分贫富、贵贱不成?

后来有位老师告诉我,这个小孩不能收的原因:这个小孩以前入了三四个小幼儿园,因为不知道学习,还爱攻击其它小朋友,教到最后,一问三不知,笨死了,既不能给学校传名,也闹腾的入园的孩子也学不好,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差生”、“大笨蛋”,方园几个小区的家长都知道,家长去接孩子看到受罚的准是她,而且老师们也相互传说,让她写个字,她仰着个脸,数个数,她指头都懒的伸。就这样一个木头,来了你教,一个不到四岁的孩子,被四个幼儿园称为“小差生”,方园周围的幼儿园都不收她,还被说成是“一个鳖染的满锅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谁也不想蹚浑水,原因很简单,教着费劲,也难教,还影响其他学生。

孩子的母亲也诉苦说,小区里的孩子都是两岁入园的,而自己的孩子是两岁半才入园,她家的孩子已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孩子入幼儿园前也都转着看了,人家的孩子,能把字写的很漂亮的,也有伸手指计算的快的,可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这么笨呢?什么也不会,还弄得现在都没人要了,而且更生气的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除了跟在小一点的孩子后面,去帮他们上厕所擦屁股,别的什么也不会干,这女人说着都哭了,好几次都看到了,也给老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谁让咱自己的孩子不长进,是坏孩子呢!

最后她问我,是不是让孩子上学晚了,养的她只会玩和打人?

我听到这里,真是有说不出的滋味。这是那跟那呀,这么小的孩子就受歧视了。才三四岁的娃,她不知道啥叫“鸭子屎”?她不知道啥叫努力奋斗?她就是一张白纸,你画上红的,就是红,你点上黑的她就是黑。如果这样下去,以后的路还很长呢,让她如何去走?

我决意要收下她,在这里我才真正看到了这个小孩的攻击行为,也许是她受到的伤害也不小,要不她小小年纪,像个小刺猬,竖起浑身的刺来防范别人。

收了她,她成了我的小跟班,老师们都不带,妹妹也不带,在园里我只好走哪带哪。

后来才知道,小孩的爸爸爱打她,一不听话就打,一不写字就打。现在看看,她孩子攻击找到原因了,是家长教的,为的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一个月后,小孩不再攻击人了,字也识了不少,由先前看到学校就哭,到现在只要园里的车去,她都很早在门口等着。同时也不再是我的跟班了,她入中班了 。(本文为引自曹芝敏《田园香教育幼儿篇》“父母不要用打来让幼儿赢在起跑线?”文中的部分内容)

像上面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可谓枚不胜举。

所以说,父母不要用打来让幼儿赢在起跑线?

父母打小孩子是错误的,同时,并不是孩子入园早就能成为神童,也并不是孩子入学晚就是“差生”,“差生”是人为的,打岀来的等等。

现在,我们张口“起跑线”、闭嘴“起跑线”!

试问?“幼儿起跑线”在哪里?

就算是教育有“起跑线”,如果我们说“起跑线”是专指儿童的“早期教育”,那么,这个“早期教育”是指从胎教开始?

是0至3岁启蒙?是幼儿园起步?还是上小学起始?模糊不清,或者说根本就说不清。因为每个阶段的开始都是起跑线。

实践证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忽悠人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究竟是谁在忽悠的?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吆喝了很多年的流行语。尽管早就有教育专家多次称这是一种误读,是误导之言,指出起跑线上的冲刺是得不偿失的,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但这句话依然是很多现代父母教育子女始终坚持的信条,这是何故呢?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选择所谓好的小学初中,并不符合科学逻辑,不值得宣传和推广。他说,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教育部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新京报》2011年02月24日)

“这句话是谁喊得最要紧?是办学的人,因为背后都有利益支持的,都和利益相关。”言外之意是,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为了多赚钱而大肆忽悠。的确,某些办学的人为了商业利益而长期大声吆喝这句话,但我认为,恐怕这不仅仅是办学的人在忽悠。

可是,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请家庭教师、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或补习班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仍然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试问“起跑线”真有那么重要吗?

“起跑线”对幼儿重要在哪里?

孩子的学习好不好与“起跑线”无关,并不重要!

“起跑线”反而让孩子成为厌恶学习式的“逃学、辍学”的“小差生”,这是千真万确的、毋庸置疑的事实!

无数事实证明,现在中国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却输在了“终点线”上!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的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无不关系,是好心办坏事的教育!其忽视了幼儿的教育规律,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是的,有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在家里教了幼儿很多的知识,结果一上与学校的重复,并且有一些方式方法不一样,让幼儿无法判定谁才是对的。但从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来讲,由于先入为主,他们上学后先选择了父母的。导致小孩在学校不想学、不愿意学,久而久之便成为厌学式的“小差生”。

可见,不正确的早期方式、忽悠人的起跑线和幼儿园老师的素质、幼儿园为争夺生源所采用取悦家长游戏及其幼儿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是主导因素,是幼儿成为所谓“差生”的根源所在。

这一事实,是对中国幼儿园现行教育模式的极大讽刺!

这一事实,不能不令我们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深深地反思!不知道反思的民族,不算是睿智的民族。

五、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现在的中国的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教育产业化、应试教育强化而诞生的教育“怪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其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由于它违反教育和幼儿成长规律,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鉴于此,深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对于指导当前学前教育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相当于拔苗助长,让孩子经常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状态中,会扼杀其想象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限制孩子的发散思维,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日趋严重,让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催熟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后劲?

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可能会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相当于拔苗助长,让孩子经常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状态中,会扼杀其想象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限制孩子的发散思维,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日趋严重,让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催熟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后劲?

“家长们,你们应该站在孩子这一边,做孩子的同谋,如果你站在老师和学校那一边,帮他们一起对付你的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为何培养不出大师?只因现在教育太功利 2009年11月30日 浙江在线)

上面的这句话是位跟学校“唱反调”教授的语言,他就是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的陶勑恒。

陶勑恒教授告诉我们的父母,不要做学校的帮凶、不要做制造“小差生”的罪魁祸首!

下面,我们接着看,学前教育费用“天价”化的危害在哪里?

第二节 学前教育费用“天价”化的危害在哪里?

延伸阅读——————

《中国学前教育路在何方?》前 言

第一章 学前教育:对幼儿重要性在哪里?

第三章 学前教育:问题的危害表现在哪里?

附录

第三章 学前教育问题的危害表现在哪里?

第一节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在哪里?

第二节 学前教育费用“天价”化的危害在哪里?

第三节 学前教育幼师“低门槛”化的危害在哪里?

第四节 学前教育幼师“阴盛阳衰”化的危害在那里?

第五节 学前教育幼师“虐童”化的危害在哪里?

附录————

《中国学前教育:路在何方?》

目 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对幼儿重要性在哪里?

第二章 中国学前教育:问题的出现在哪里?

第三章 学前教育:问题的危害表现在哪里?

第四章 学前教育:出现问题根源在哪里?

第五章 学前教育:幼师的队伍教育现状如何?

第六章 学前教育:幼师有多少无资格证?

第七章 如何解决中国学前教育:出现的问题?

第八章 中国学前教育:拯救你的春天在哪里?

第九章 中国幼师高端化:是开启“中国梦”的金钥匙!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节 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