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2019年开始,牢牢坐稳电商第二把交椅的京东,开始把目光放在了我国三四线城市当中,目的是为了跟拼多多抢市场份额。而京东此前从不屑于打价格战,但是这一次终于放下姿态,开始把市场范围扩大到消费能力比较低的三四线市场。
除了在业务范围内调整之外,近日,京东还做出了一项重大的人事变动,4月2日,刘强东正式宣布卸任京东法人,此时外界难免产生疑问:刘强东还不到50岁,为什么这么早放弃了京东?
刘强东今年只有47岁,卸任后由徐雷担任京东的掌门人,而这次京东发生了这么大的人事变动,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京东已经不止一次出现人事调整,早在2019年11月份的时候,刘强东就开始频繁卸任高管职务,截至目前,刘强东已经卸任掉将近50个公司的高管职位。
在刘强东卸任京东法人之后,很多人纷纷表示,刘强东这是要提前享受退休后的美好生活。不过对于刘强东来说,他的退休跟普通人退休养老可不一样,即使他已经离开了京东,但是他将会退居幕后,为京东的未来走向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
4月4日这天,京东对此事作出回应,京东负责人表示这仅仅只是一次很正常的人事变动而已。熟悉京东的朋友都知道,刘强东这几年一直在培养新人,希望能够培养出适合接手京东的人才。
而他这一次宣布卸任,似乎已经找到了合适人选。我们知道,目前京东一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京东来网购,而这次京东更换掌门人,对京东的发展并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时代,企业的创新程度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新的高层体系的建立,也会给京东注入新鲜血液,让京东的发展更具活力。而京东旗下京喜的诞生,就是刘强东为了顺应当下发展而打造的平台。这样一来,京东跟京喜双管齐下,就能展现出更大的竞争优势,进而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一点也不得不提,刘强东此次卸任京东法人,很可能是让自己在美国出现的风波中脱身,再加上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疫情上,所以刘强东的退出也会让人们把他在美国的那件事忘掉。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京东如何开辟新的市场渠道。
作为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外界常常觉得我们会因为发展速度而“疲于奔命”。
但实际上,如果问我京东运营体系中哪里最让我“疲于奔命”,一刻也不敢放松,那就是培养团队。
如果有一天京东失败了,那么不是市场的原因,不是京东对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资人的原因,一定是我们的团队出了问题。
而公司管理最核心的就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怎么选人,怎么用人,怎么留人,怎么激励人!
而近日,关于京东取消快递员底薪的报道,让京东再次陷入舆论漩涡。
有媒体报道称,京东将取消旗下快递员的底薪,另外将增加快递收件任务,揽件将计入绩效,直接影响工资收入,也就是说快递员的收入以后全凭绩效了。另有网友爆料,京东还将降低快递员的公积金系数,从12%降到7%,下调了5%。
对此,北京不同片区的几位京东快递员予以证实,并表示 6 月以后入职的快递员,统一没有底薪没有公积金。此外,有老员工表示新员工入职后或将和第三方公司签订合同,不再直接与京东签合同。
在职场论坛里有人发帖称,京东在取消快递员底薪后,又要求每日收件任务,完不成就是绩效不合格.
对此,网友纷纷发出质疑,而京东物流也第一时间出来解释,把这事实锤了:
对于官方的解释,网友并不买账:
企业都会对员工做考核,不达标就扣钱或者少发工资。一提到绩效,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层甚至老板,都会觉得异常的头疼,为什么要做绩效考核?企业是否具备绩效考核的条件?要用何种技术方法达成,又有什么样的系统来支撑?这些都是制定绩效管理初期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往往,很多中小企业一谈到绩效管理,就会落入误区,把它当成是扣工资和降低成本的工具,以为通过绩效奖罚就能够很好地管理和控制员工,甚至简单指派目标、索要结果,而不考虑现实。
北京: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清华演讲
什么是绩效管理?谈绩效管理谈的是什么?
绩效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是通过计划制定、辅导沟通、考核反馈来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达到双赢的过程。
要做好绩效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如今的管理现状。中小型企业的一个特色,就是人数不多,稳定性不足。在创业发展初期,战略目标不清晰,管理基础薄弱,职责分工不明是很多中小型企业都会踩的一些雷区,而因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不够人性化,员工感受不到信任感和安全感,流失率一直高居不下。
如果薪酬福利更是不够竞争力的话,就更别幻想几个KPI评分和几百块的奖金能让员工鞠躬尽瘁了。如果说月初设置了考核标准,月底就一定能达到的话,那为什么不直接设置个每月纯利润1000万的KPI呢?
所以说,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除了要细分年度目标之外,还要考虑公司和员工的现实状况
给员工加多少工资,员工会认可,老板也觉得合理,这更是一门技术。
薪酬,还决定着人才的定位和企业的盈利。
例如:给员工每月发固定工资,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员工一定是打工的心态。如果给员工高额的年薪,却没有明确的结果和效果导向,利益驱动机制不给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一定会承受不小的压力。
大家都说,员工薪酬是老板或高管定的,但事实上是这样吗?
举个例子:
公司招聘新员工,你问他对薪酬有什么需求,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按公司的薪酬制度走。当面试官明确告知,每月5000元,对方会说考虑一下再答复。其实,他可能不认可这个薪酬水平,内心已经放弃了这份工作。也有的面试者会直接说明对薪酬的需求不低于8000元,如果面试官觉得高了,会向下压到6000~7000元,结果这个还算理想的面试者并未入职。
除了招聘新员工,说说老员工的情况。很多企业的年度员工流失率为什么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呢?除了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文化、发展等因素外,最大的问题还是薪酬,尤其是中低层员工对短期薪酬的敏感度非常高。所以,如果企业无法给到员工满意、认可的薪酬,那么员工很大可能选择离职。即使留下来的员工,也多会选择安逸、稳定或自动降低努力程度。
招聘新员工,给不到合理薪酬,人招不进来;老员工,加薪不到位,他不认可,于是用辞职或怠工投票表决。
因此,从本质上看,薪酬实际是员工自己定的。
我在课堂上经常说“薪酬是员工定的,机制才是老板定的”。
比如,之前的那位厂长,他的目标薪酬是月薪20000元当然对他而言,自然是越高越好,若不考虑年薪设计,老板可以这样规划:
1.固定部分:6000~8000元,含岗位工资、各种津补贴。
2.弹性部分:10000~20000元(甚至更高),这个部分与工厂的销售额、产值额、成本率、产品合格率、退货率、及时交货率、人创绩效、员工流失率、人才训练与培养等直接相关。只要他做得比过去好、比共识的标准好,他就能拿到更高的薪酬。
通过数据呈现、以结果为导向,好的月份他能拿到25000~30000元,差一点的时候也能拿到16000~18000元,全年平均下来,他的收入可能达到23000元、25000元或更高。当然,他能实际拿到多高的月薪,是由他创造的价值、结果和效果决定的。
所以,这个薪酬机制是老板来定的,而员工的实际薪酬水平是由他自己的努力决定的。
给员工发多少工资是合适的
其实发多少都可能不合适。这里面有三个问题:
1.从老板的角度来看,定高了,必然增加企业人力成本,还可能造成员工的创造力下降。虽然薪酬固定高一点,会对招人和留人有利。
2.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员工希望薪酬福利越高越好。薪酬具有强烈的比较性,员工对薪酬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三点:自己过去的工资水平;同行、同事的工资水平;物价上涨和满足生活需,尤其是支付生活开支后的可支配、可储存的部分。因此,你会发现,刚开始他的薪酬需求是6000元,你给付了他也满意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与他同一级别或同一类型的人(同行或同事),薪酬是8000元,他就开始有意见了,觉得公司亏待他。
3.从增加薪酬来看,很多企业会给员工每年一次的加薪机会,有规模的企业制订了各种行政等级、薪酬等级,然后设定相关的考核、评价规则,作为调薪的依据。但是,依然有不少的岗位是通过面谈、沟通来确定未来的调薪水平。在调薪面谈时,当你问员工想加多少工资,他的回答一般都是“多多益善”,
或者把这个问题抛回给老板或高管。然后,你作为老板或高管就要去找平衡点,拿出今年预算、去年经营状况、员工过去业绩或表现等,来不断支持自己的调薪依据。这种面谈沟通经常都比较吃力,很多时候的结果是员工不太满意或不能接受。
总结:
既然从本质上看,薪酬是员工自己定的,发多发少也应该由他自己来决定。老板要懂得放低定薪权,把握定制权,设计好激励和分配机制,让员工决定自己应该拿多少工资。
人性需要什么,你就给员工什么。员工需要公平,你给他公平;他需要多劳多得,你帮他算得清清楚楚。
好的激励机制可以让企业自主运转,让员工自发工作,不需要老板事事操心。老板的格局和高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建议从企业管理机制方面突破,首先要建立好企业薪酬绩效激励机制,让员工主动自发的工作!
解决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级的薪酬考核体系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考核指标,比如访问量,跟踪量,考核分值等,设置小额奖励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40万每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比如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偏中间值。
3)入职一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比如说可以设置50万元每月,主要关注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制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一年平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级为高级业务员,薪酬可增加20%-30%,设置高值奖励制度
二、建立业务经理晋升机制和年终奖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员可以升级为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则对其下属采用不同的业绩平衡点,等级薪酬也将进一步提高
1)业务经理:年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的业务员,均有机会成为业务经理
2)高级业务经理:一年团队人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不包含本人业绩,第二年晋升为高级经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注释: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础上的,年终奖时可以额外奖励优秀的员工。每年的奖励分三年发放到位,如果员工离职,则不再发放奖金
三、建立更高级的的合伙人制度
比如说,高级业务员,业务经理都可以有机会成为内部合伙人,一起分享企业利润红利
个人建议: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伙人模式,再做股权激励最好。合伙人就是员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拥有公司股份,并且合伙人也不享受剩余价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余价值。我们只需要匹配好企业的分配率、员工的回报率就好了,说现实的一点,只要比员工把钱放在银行的利润高,那就可以。更多绩效资讯、员工持续激励系统机制,可直接关注zwwjx66,更多交流互动
合伙人模式分两种
1.公司合伙人:作为合伙人分享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
2.项目合伙人:只参与具体的项目的利润分成与责任承担
四、建立股份制与期权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经理培养年业绩达500万以上的的业务员超过10人的,就可以成为企业股东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给员工做了3-5年的合伙人以后,根据其贡献,指定不同的合伙机制,可参考以下两种
1.契约:测算公司的股本,签订股权代持合同,让那个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股东之一
2.期权激励: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让优秀的员工不断增加公司股份
总结:
现在很多企业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励政策,所以,没有让公司二婚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所以就导致很多优秀的员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绩效模式,通过使用多元激励模式,达到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业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