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禅•心能源:小童请问不二之法和二法是否对立?

【童】道家思想,人本来像婴儿一样,处于无为的状态,那又是谁第一个打破了潘多拉魔盒,产生了善恶二元对立?

我有所悟是,不二之法和二法,并不对立,否则就不是不二了。这样理解是否准确,请师父慈悲开示。

正念禅•心能源:小童请问不二之法和二法是否对立?_第1张图片
我们是一树之果,一枝之叶

【师父】开悟了,就打成一片;不开悟,思维无益。还有一句提醒,叫“说食不饱。”

什么叫说食不饱呢?比如该吃饭了,肚子饿了,咱们拿嘴空谈啥饭菜名——就像相声报菜名一样,就是不上饭菜。靠这样的空谈,又怎能填饱肚子?这就是说,在修行方面,如果没有实修,思虑再高明也是帮助不大的。

像六祖惠能大师这样经过五祖一点就透,还能成佛做祖,而一般人没有六祖这样生生世世积累,一般人还真是没有这天份——如五祖第一次见面就称赞六祖“根器大利。没有上上乘根器的常人如何修行?没错儿,还是要从思虑入手。无论“闻思修”还是“信解行证”,思和解都是世间理性二法思辨智慧的范畴。总要从分别什么对自己好,什么自己对自己坏入手,见到自己的苦,而决定找到乐;感受到烦恼,发起从烦恼中得以解脱获得自在的愿望。于是,决定需要修行啊,需要学习呀。但是要真修,就真得从落实开始,得从基本功开始。

【童】嗯嗯,有时候,还是会走偏。

【师父】五祖跟六祖讲的——不识自本心,不见自性,多学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真明心见性了,真识破世间一切皆无常虚幻。至此就达于道家的“无为”了,那是出,还是入,那就全凭自然啦,就打成一片了,这就是庄子讲的“齐物”境界。否则的话,任你如何推演,都不管用。数学推演也好,哲学推演也好,用什么推演只是个助力的工具而已,让自己彻底的解放,让自己彻底的觉醒,让自己真正得大自在,这个得下真功夫啊。所谓“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要做这功德。没有真功德,而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

【童】我正在重新看您和巧兄弟的那段对话。反观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爱学佛,也要求别人如我一样学佛。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师父】是这么个意思。不仅要好好的修《六祖法宝坛经》,而且更要修基础的,就是得从佛法的持戒开始,不仅要修心戒——“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心地无痴自性慧”,还而且要修更基础的五戒十善。还要修佛法的三法印,就是要修佛法的三个最基本的原理。三个基本原理,你少一条儿,他就不完整。就像出国的护照一样。上面儿差个钢印,护照不好使,所以叫“三法印”。

第一个法印就是“诸行无常”;第二个叫“诸法无我”;第三个法印就是“涅盘寂静”。要深刻理解证悟这三个法印。

第一条儿“诸行无常”就是说,修行者必须得承认,必须得证得,从理上从行上都证得“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定,都是变化的,就是指的是,在这个宇宙时空之内,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稍不停息。

第二条儿法印,就是“诸法无我”,这“无我”就是说,因为无常,故而没有确然,没有确实的“存”,也没有确然的“在”。一切法都没有确然的“实在或存在”,即没有恒定不变的“确然性和实在性”。

第三条儿法印“涅盘寂静”,所谓涅盘,即入不二法门,所谓寂静,就是真不动心啊,这就是向上合道而证得无上菩提了;向下能济众生,能应万物,能随缘应物而自然而然,能善待一切,而没有着善的相。

真明白了上述佛法三条儿最根本的原理,还要从实修从《观无常经》开始,从正观诸法无常切实入手,一点点儿,真修真行,真功真德啊。否则,思想越复杂,越聪明,知识越多,越不利于跟佛陀思想一个方向动,套用个词——那叫“反动”,反着佛陀的思想动,这个要不得,从修行的角度,我们不能跟佛陀反着动,得跟他同频共振,心心相印啊,这个才真能有利于解决我们自己的身心问题。当然那你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在社科院也好,在大学任教也好,从学者或教授的角度,那你反动还是正动,那是你的权利,你有学术自由,但是从修行上讲,从让自己身心受益,解决自己身心存在的问题角度看,就得跟佛陀一致,同频共振,所谓“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具体落地就要从正观无常开始,踏踏实实修啊。(病人不能和医生较劲。如果是医学学术研讨会,那另当别论了!世间大众往往把这个道理搞反了。)

【童】感谢师父加持。下次我一陷入这种无意义的思辨,我就告诉我得持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师父】

佛,就是要“觉”,不要“迷”。迷,就是“迷惑”、“迷信”、“迷惘”和“迷失”,人生中最大的“迷”——往往就是把原本“无常的名色财利、美貌容颜乃至生命”,固执以为是“常”的,是不应该变,也不能变,变化的不如意,比如美丽容颜变老,爱人或朋友离弃我们而去,就不接受。薪水降了,股票跌了,也想不通……总之,以妄为真,以无常为常,这就是一切痛苦和烦恼的根源。

佛陀《观无常经》全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此《无常经》也是从二法上起修,就是因为我们对色有喜爱和贪着之心,对受想行识喜爱和贪着之心,有凡此种种喜贪,就要对治祛除喜爱和贪着之心。病症看准了,那么具体药方怎么看呢?佛陀给出的答案——用“厌离”,“厌离”和“喜贪”就是典型的对立二法。因为我们“喜贪”,所以需要用“厌离”来对着它,等经过修行根除“喜贪”之心了,你对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法都不喜不贪了,“厌离”也就没有意义啦,就好比身体有病,就需要服药,病体康复了,自然就不用服药了。这就是你说的那道理——“不二法门和二法也并不冲突”的道理所在。矫枉,往往需要过正。要矫枉归正,就要过正去矫,正因为有“枉”,才需要有“过正”,有没有“枉”了,也就没有“正”了,更不需要“矫”了。六祖惠能大师不是说他自己不持戒律吗!岂非奇怪,持戒是修行人须遵守的底线,六祖为何说自己不持戒?因为他不犯贱,所以不用持戒啊,你不“喜贪”。你对色受想行识都没有“喜贪”,自然也不需“厌离”呀。

总之,喜欢思辨,为哲学而哲学,为思辨而思辨,觉得自己想得很对,这就是陷入了一种对思考的欢喜,自鸣得意,越思考越开心,觉得自己思维很精妙,这就是犯戒。对治这个“喜贪”就得观无常,思想也是无常的,欢喜的感受也是无常的,真观无常,真见到无常,那么心生厌离,自然喜贪尽,就这么一个小法门儿,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生无边烦恼的大问题!

修行小乘佛法,可以达到“不动心”和“无作”,如果在这基础上,能反观证得到那个能不动的心,这个能应物自然的心,见一切平等,善待一切,谁见一切平等,谁在那儿善待一切?答案——自性,自性起用,念念无分别,见境离境,这就是无念的“无”,无什么,无分别呀。念什么?念念都见自性呀。这就叫无念法门。这就是六祖大师的“顿教”禅的法门。

此《观无常经》就是学佛基础的基础,是佛教经典的经典,让你见到万法皆无常,都是苦的,空的,无我的,没有确然的,这样你很宁静啊,不再妄动啊,这叫“无作”,就是不再造业,甚至不再轮回,住在涅盘之中。这个叫小乘佛教罗汉果位,如果能见到自性,然后平等善待世间一切,该干啥干啥,这个就是大菩萨,就是佛果。叫罗汉,叫菩萨,这都是名相,终究都得放下。

【童】感恩师父慈悲开示,弟子信受奉行!

正念禅•心能源:小童请问不二之法和二法是否对立?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念禅•心能源:小童请问不二之法和二法是否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