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界151|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新视界151|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总要有所敬畏,才能有所止,才能有所长进。如果一味任性而为,不仅不合于道,对自己也有不好的影响。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16·8)

“畏”是敬畏的意思,而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害怕;“天命”,指上天的意志,比如吉、凶、祸、福等。“大人”,指道德高尚的人,或者说圣人,是“与天地合其德”的人,延伸为现在我们常说的伟人。“狎”,则是轻慢的意思,甚至侮辱的意思。

孔子说:“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道德高尚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不敬畏,轻慢有道德的人,亵渎圣人的话。”

“天”和“命”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来用,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两次:一是《为政》篇中孔子给自己一生作的总结,其中有“五十而知天命”一句;二是这里提到的君子三畏之一的“畏天命”。

孔子的天命观是一个很大的哲学命题。关于天命,用简单的话说,也就是上天的意志。《尚书·盘庚》里说,“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人们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死生寿夭、穷通得失,乃至科场中举、货殖营利,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非人类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种力量,是“天道主宰众生命运”,人要遵从天命。孔子也承认这种天命观,他也认为,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富贵贫贱完全与高悬于天的命有关,绝非尘世芸芸众生的力量所能改变。

而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即使我们出生贫贱,靠自己的努力有所小成就,但这一过程和结果,又何尝不是一种命运呢?即使如了凡那样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那改变了命运又何尝不是天命呢?又何况在慈云寺遇到的云南老孔给他指出来的,也并非其天命呢!(参见《了凡四训》)

人要遵天命,也要尊重、敬畏德高望重的人,听他们的话。事实证明,圣人之言,何尝不是真理?人类从愚昧混沌中走来,得了圣人教诲,而走向文明之路。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何况圣人之言呢?

而那些不知天命的小人(凡人),因为不懂天命,所以也不畏天命,进而“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甚至“侮大人”,其结果,则必然自取其辱,自食其果。

孟子说,“祸福无不自求之者”。(《孟子·公孙丑上》)灾祸或幸福没有不是自己寻求而来的。《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长久配合天命,“顺吉逆凶”,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幸福,才能保全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新视界151|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