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期焦虑的人来讲,理解了“关切+威胁”公式,就能将那些惯常导致焦虑的思维模式进行彻底重构。事实上,这一公式为人们提供了两个可进行干预的地方:要么改变对威胁的认识(如果我进不了啦啦队,最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要么减少关切(嗨,不就是钱嘛,谁都知道它总是去了又来),就是这样,改变任意一个,就能改变焦虑体验。
——《如何才能不焦虑》
1、“焦虑症已经成了心理健康中的新一轮感冒,取代抑郁成了最常被确诊的一种情绪失调”
关于焦虑的书已经数以万计,为何还要再写一本?
《时代周刊》最近指出,焦虑具有两面性:它让你困守一隅,也帮你破局突围。虽然科学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揭示了焦虑的积极一面,但是对于芸芸众生来讲,当涉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诸如能和家人好好吃个饭而不发脾气、愉快地工作、让自己的心灵安宁自在——时,焦虑都不是善茬。
焦虑症已经成了心理健康中的新一轮感冒,取代抑郁成了最常被确诊的一种情绪失调。这个世界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你能活80年甚至更久,然而要想在任何生命节点上都幸免于焦虑的侵扰,几乎没有可能。
正是基于此,我才要写这本书:它不仅是写给美国当下正在遭受焦虑侵扰的那18.1%的人群,更是写给剩下那些感受到了焦虑,但还没达到临床状态的81.9%的人群,比如你。
2、“如果你只靠吃药来缓解焦虑,那你就没有用尽全力来应对你的困境。”
有必要指出,在书中我们很少提到用药,为什么不提?因为你本可借助心理科学一百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来控制焦虑,却由于我们的失职,而让你错失珍宝,我们有愧于你,所以现在力求补偿你。最后,很高兴地告诉你,研究已经一再证实,对所有焦虑症状最有效的治疗并不是精神类的(如药物),而是心理类的。
不要误解,我并不反对用药,也绝对不是反心理医生的人,我是想说:如果你只靠吃药来缓解焦虑,那你就没有用尽全力来应对你的困境。
如何真正解决焦虑的问题?
接受自己的不优秀,及格就好。
降低自己的欲望。
分解任务,不要想着一下子解决困难问题。
任务清单,及时记录下需要做的事情。
番茄工作法,专注在工作上,肯定进展。
寻求帮助。
降低关切,认识到一切都是虚幻的,从本质上说并不重要。
提升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
3、焦虑一词的词源解释是“感到烦恼和麻烦”。
焦虑是一种与恐慌、担忧、不安、恐惧和紧张密切相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虽然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正常生活的构成部分,但当它出现得过于频繁、过于剧烈或者变得难以掌控时,就变成了心理障碍。
4、焦虑=不确定性×无力感
“焦虑=不确定性×无力感”。为什么我要把这两种情绪状态(或者特性)相乘而不是相加呢?我认为把你不知道的东西(不确定性)和你不能控制的东西(无力感)相乘会产生比两者相加更大的情绪——焦虑。研究表明,你自己也会有这样的体验,生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面对未知,而是伴随那些不确定的事情而来的因为你没有准备好或无力感而产生的巨大恐惧。遇到这种情况,试着把你的不确定性或无力感降到最低,这对减轻你的焦虑有莫大的帮助。
如何降低不确定性与无力感?应对焦虑
要有信心,相信一切都是完美的,信仰能够给我们巨大的力量,从而能够创造更好的现实。
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去应对问题与困难。
5、焦虑=关切+威胁
焦虑始于你意识到威胁的存在,这个威胁可能是针对你生命的,如飓风、强暴或抢劫等。但更多情况下,焦虑来源于一些非致命性因素,如迫在眉睫的解职、关系破裂或庭审等。以上任何一种情境,如果将其视为威胁的话,都仿佛具有能危及生命的力量。有时候,如同在第三章将要讲到的,焦虑只不过是对于未知前路的一种模糊不清的恐惧感,它总是指向未来的,也总是在传递危险信息。
焦虑的另一个构成要素是关切。没有关切,就不会焦虑。关切是指对人或事的在意。如果这份工作毫无意义,你还有其他好的备选项,那你对它的指望就不会那么多,失去它也就不会焦虑。然而,如果读书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那每次考试都足以让你神经紧张。因此我说:关切+威胁=焦虑。
认识到有一些所谓的威胁只是我们的想象,只是我们对于不确定性的不适应。
当我们对于某件事情关切,有觉得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会焦虑,所以,要应对焦虑,我们有两种选择:
1、降低对事情的关切,也就是学会超脱的眼光。在这方面,悲观主义可以给我们帮助,当我们认识到人生不过一场梦,一切都是虚幻的,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就能够超脱。
2、降低对威胁的预期,乐观主义者总是能够往好的方面想,并且相信问题总会解决,一切都会是完美的。
6、“没有关切,就不会焦虑;没有感知到威胁的存在,也不会焦虑”
焦虑并不直接产生于某个人或某件事。有些事让你备感压力,但对别人而言却未必如此。你的焦虑只与你自己的状态相关,比如丢工作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对别人而言可能反倒是一种解脱。
比如,我从来都不关注当地的一支棒球队,直到我侄子加入该队;
在大学毕业往股市投了1000美元之前,股市对我甚至并不存在;
在有第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之前,幼儿园的花销与我毫不相干,对我也无足轻重;
在有白头发之前,我对希腊配方的商业广告也毫无兴趣……
没有关切,就不会焦虑;没有感知到威胁的存在,也不会焦虑。仔细想想,所有在你生活中引发焦虑的情境——老板对你表现的评价、孙女的钢琴独奏、妻子的重大医学检查——都只是因为你对这些事情的结果非常关切。
7、“将焦虑追溯到那些让你关切和感受到威胁的事物上”
为什么理解这些如此重要?因为只有将焦虑追溯到那些让你关切和感受到威胁的事物上,你才能学会有区别地对待生活中那些容易引发焦虑的事情和人际关系。有无数的事情可以引发焦虑:啦啦队选拔、带着血压计的医生、厨房里发现蟑螂、后视镜中警察的探照灯、乳腺癌报道、一场不祥的暴风雨预报等。这些事件的共性在于,它们都为你生活的某些方面带来了某些潜在威胁。也就是说,如果某件事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关切),同时你知觉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险(威胁),你的焦虑就来了。
8、“改变上述等式的任一部分——关切或威胁——整个情况就会随之大变”
让我们回到之前的例子上,将情境的某些方面做些更改。
你最好的朋友告诉你,她确定教练喜欢你,所以你肯定进得了啦啦队;
医生说以你的年龄,这个血压已经很不错了,不必担心;
老公说你回卧室去吧,我来对付蟑螂;
靠边停车后,你发现巡逻警车紧盯的是其他车辆;
你得知乳腺癌的治愈率挺高,且你的检测结果远好于此前预期;
妻子提醒说你的家人已经被邀请至朋友家安全的地方,至于家中财物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
通过这些例子你会发现,除最后一个情境外,随着威胁得到消除或减弱,你的焦虑也会随之降低。在最后一个情境中,虽然威胁仍然存在——天气仍然非常恶劣——但既然财物没有那么重要,你的关切就会降低,从而,你也不再焦虑。
9、“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识”
对于长期焦虑的人来讲,理解了“关切+威胁”公式,就能将那些惯常导致焦虑的思维模式进行彻底重构。事实上,这一公式为人们提供了两个可进行干预的地方:要么改变对威胁的认识(如果我进不了啦啦队,最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要么减少关切(嗨,不就是钱嘛,谁都知道它总是去了又来),就是这样,改变任意一个,就能改变焦虑体验。
现在你明白了,认识的即时变化带来感受的即时改变:有多少次在家时你担惊受怕,以为听到了冷血杀手闯入的声音,其实只不过是猫撞翻了台灯。你的大脑对情境进行快速重估,一刹那间,危险变得温和,焦虑相关的症状也就呼啸着瞬息停下。
也许威胁或危险从未真的存在,但只要你知觉到了危险(闯入者)并对此产生了关切(会危机生命),你就会焦虑。焦虑难道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记住: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识。心理学家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博士在他的著作《别为琐事烦恼》中提出了两个应对压力(焦虑)的办法:其一,别为琐事烦恼;其二,一切皆是琐事。
让你焦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识。
同样情况下,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10、“焦虑如同其他一切情绪,一开始是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
让我把重要观点早点儿亮出来吧:焦虑如同其他一切情绪,一开始是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无论你是有神论者、进化论者还是两者兼有,你大概都不会否认,焦虑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警惕周遭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打个比方:汽车仪表盘上安装有一组“哑光信号灯”,提示你汽车有可能出现燃料或润滑油短缺、轮胎压力不足、雨刮剂不足等状况。这组灯之所以被如此命名,大概是因为聪明人对车上的这些重要功能本就十分上心。假如你车上的信号灯显示润滑油短缺了,就提示你发动机会有出现故障的潜在危险,它在说:“哥们儿,润滑油不够了,请及时支援。”
你将如何反应?你会忽略它继续开吗?你会从仪表板下拉出一把锤子把这灯砸个稀碎吗?你不会,因为你足够明智,能意识到这灯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应恰当,它会挽救你的车于危险之中。
再来说焦虑。当身体的哑光信号灯亮起时,它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你所关切的人或事正面临威胁,请恰当反应,一如斯科特,他的信号灯是由“被学校开除”点亮的。当你的焦虑信号灯亮起时,你会做些什么呢?忽视它,该干吗干吗?用喝酒或服镇静剂来“打碎”它?或者,你会关注自己的焦虑,弄清楚你生命中关切的是什么,威胁又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采用的方法:学会了解你的焦虑,以便恰当地应对内心的哑光信号灯。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当焦虑信号灯亮起时,你的大脑发生了什么。
11、焦虑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焦虑在大脑中是如何运行的?让我们借用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的解释。在你觉察到环境中危险(威胁)的刹那,你大脑的不同部分会立即接收到两组不同的信号。第一组信号所包含的信息被传送至大脑皮层,这是大脑中负责思考的部分。在这里,信息经过分析和解读,被确定为对个体有危险的、有威胁的还是灾难性的。
第二组信号被直接传送至杏仁核,这是大脑的情绪总部。在这里,常常在大脑皮层还没有来得及搞清楚威胁到底是什么时,恐惧或焦虑反应(战还是逃)就已经被直接触发了。比如说,一看到后视镜中的闪光,杏仁核就引发了焦虑和压力反应,根本来不及等待大脑皮层给出正确的反馈——这光其实来自一辆拖车而不是一个查车的警察。
杏仁核通过向神经系统发送战或逃的信号,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脏的供血量增加,将血液从消化系统和性/生殖系统中转移,以促使大肌肉群变得紧张,为抵抗或逃跑做准备。与此类似,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释放量也大大增加,给身体提供能量,为感受到的威胁做战斗准备。与此同时,这种恐惧/焦虑/压力反应将“印刻”进杏仁核,以作为对未来危险的提前防护。换句话说,除非大脑本身发生变化,否则一旦它接收到来自后视镜闪光的信号,定会立即触发焦虑/压力反应,次次如此,无一例外。因此,面对焦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开车、购物、约会、打球——的常见反应这一事实,倘若你试图扭转局势,你其实是在与自己的大脑作战(原始内战),我们如何赢得了这样的战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