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片天——听郝晓冬老师《教师专业写作进阶之路》有感

      郝晓东老师,他是山西省沂州师范学院教师,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执行院长,常春藤读书会会长,作为一名教师,今晚,在项城课题群里,我幸运的听了郝老师的讲座《教师专业写作进阶之路》,他的分享,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悦耳动听,又如白居易的诗歌一样,通俗易懂接地气。他重点讲解了重新理解写作和如何修改文章。我很受启发,收获很大!

      首先,我重新理解了写作。郝老师告诉我们:如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支撑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为什么要公开写作。

      迈出写作的第一步,不是学技术,而是调整心态。的确如此,许多人不写作的理由就是害怕写不好,我也是如此。我们要暂时接受写得差这个事实,别人没时间笑话你,每个人都是从写得不好开始的,要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支撑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思考是本质,输入是关键,输出是结果。提升输入质量,要做到每天阅读一小时,一年阅读500万字。要多阅读高人写的书,关注优质公众号,多读经典书,还要注意阅读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

      训练思考能力。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习惯性建立知识的链接,习惯性应用所学的知识。好的习惯令我们终身受益!而且,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有理论深度!

      强化输出能力。高频率持续写,写作是门手艺,三天不写手生。写故事写观点,人天生爱听故事,观点提升认知。建立写作流程,具体是:定主题-拟标题-搭框架-查资料-写初稿-修改-排版-校对-打磨-发表。建立反馈系统,写的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多少人喜欢……

      写作还必须公开,人是社会化动物,很在意外部世界的评价,借助外部世界提升写作标准。只有公开写作,才算是完整的写作。

      如何修改文章?郝老师告诉我们需要注意五个方面:打磨框架,修改思想,删词改句,打磨情绪,朗读耳顺。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双翼。写作当然离不开阅读,输出的前提先输入。我也在坚持阅读,疫情期的我,参加了N师学院第三期和N师第四期的培训,特别是第三期的云班读的活动,  在1月30日,“云伴读”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序幕。每天早晨9点、下午3点、晚上8点,都会有全国教育名家、名校长、名师伴读的面向校长、教师的的“云伴读”课程陪伴着我们,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历时17天47场次导读,听到了朱永新、钱志龙、汤敏博士等大师们的分享,了解了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让我更加热爱阅读。在听的同时,我也记下来自己的听后感受,并坚持下“云伴读教师分享群”打卡,跟着优秀的的大家的脚步前进!

        我参加了“云伴读教师分享群”、“新教育在银河”、“飓风的新教育教室”等小打卡活动,写出自己的听后感受,并加入了“勇气读书会”,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并坚持在“勇气读书会”打卡。我已经读了《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案例篇)》、《寄小读者》,《微教育日记》, 《浮生六记》 沈复,《断舍离》山下英子,《思维导读》 鸿雁编著,《教育的目的》怀特海,《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等。

      现在正在读《园丁与木匠》,云伴读里老师们伴读的书籍,已列入我的读书书目,要慢慢的啃读!

      我想正如郝老师所说。我们要调整心态,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是通往成长的方式,如果内心没有对成长的渴望,任何形式都无法打动她。

      我的写作之路,在糊涂群主的引领下,跌跌撞撞的向前走着。非常感谢她的引领,她建立了项城课题群写作团队,鼓励并督促我们坚持写作。每当想偷懒时,总是会及时收到她或是温柔或是严格的督促,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主动记录的习惯,我在上,也开始了坚持写作之路,坚持有一段时间了。从2019年2月8日到现在,坚持日更,已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文章599篇,但是很少去修改,就是有感而发,快速的写完,然后就结束了,没有反复的读和听,没有深层次的修改。今天听了郝老师的讲座,觉得好老师说的很有道理,以后我也要学会修改文章,反复打磨。要做到自己读给自己听,自己读别人听,别人读自己听。

      郝老师说,我们不追求完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对我们来说,坚持写下去才是硬道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相信我们会迎来诗意盎然的春暖花开!

      总之,听了郝老师的这场《教师专业写作进阶之路》之后,我觉得在教师专业写作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一定坚持写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愿我们一手抓阅读一手抓写作,愿我们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出一片天——听郝晓冬老师《教师专业写作进阶之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