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效地学习

更有效地学习_第1张图片

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加华丽的标题了。在我看来,愿意因为这朴实的标题点进这篇文章的人,都是值得来看一看这篇文章的。

首先,我应该说,愿意看这篇文章的人,都是葆有学习热情的人,至少是意识或潜意识里希望去学习的人。如果你真的对学习和读书没什么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也许并不会对你有什么帮助。

美国学术界在194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效益。所谓效益,就是指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下图是当时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 · 戴尔(Engar Dale)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的“学习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和听讲是最不效率的学习方式,实干(教授、实践、讨论)才是最有效的。而且这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知识的留存率差距极大。


更有效地学习_第2张图片

中文版:

更有效地学习_第3张图片


更有效地学习_第4张图片

我们自幼所习惯的学习方式是“认真听讲”,“好好读书”,其实这恰恰是信息留存率最低的两种学习方式。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它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数量非其他方式可比。

耶鲁大学哲学系的Shelly Kagen教授,在他的课堂上,一再强调:学习哲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别人讨论哲学。我们许多爱读书的人都会有这种经历:书看得越多,和人分享交流的欲望就越强。闷头看完几本好书后,总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像是吃了太多饭,无法消化。有些人苦于无人诉说,便诉诸笔端,写读后感,写读书笔记;而那些让这种交流欲望随风而逝的人,从书中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也就很快地随风而逝了。

所以,越是喜欢学习和分享知识的人,他的知识就会愈加地牢固,也更容易从自己的演说过程中发现新的观点、从与他人的讨论中获得新的灵感,他们更容易将自己在不同领域所获得的知识,提升到一定高度之后融会贯通,长此以往,看问题往往才能一针见血。因为,(这一点尤其重要)读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书一定要读,而且要用大块时间来读。读书是一个吸取精华荡涤糟粕的过程,而讨论、实践、教授是巩固这些精华的方法,也是让知识真正融化在你血液之中的方法。不要抗拒为别人讲解某件复杂的事情或理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最受益的恰恰是你自己。

几句零碎的话:

珍惜时间。

读书学习时尽量远离网络!远离网络!远离网络!

专注力、意志力、个人能力这些事儿,一般是从书上学不来的——如果你有能从书中学到这些的能力,大概也不会为这些事发愁了。

许多东西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学。

自学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记得定期反省自己、检验自己。

世界很复杂。年轻时,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偏见,如此,才有可能避免自己陷入狭隘;而狭隘,是让自己和别人都不痛快的根源。书籍是许多个狭隘的人将自己的狭隘展现给你看的重要媒介。

番茄工作法挺有用的,虽然对我没什么实际意义。但是推荐刚开始试图养成读书与学习习惯的人试试,试试又不会死人。

我一直认为吃太多,脑子会被塞住,不利于思考和学习。

对于外语学习者:我真觉得生背单词没什么用,你过了GRE?你有5万词汇量?来来,写篇散文给我看看。大声反复诵读经典文章才是王道。

有些笨功夫还是要下的——只是有些。

(这一条是建议)看书的时候把觉得好的词句或段落用手机照下来(不必停下来做笔记,会中断阅读——当然,习惯眉批的另当别论),阅读后输进电脑或写在摘抄本上,自己读后的想法写在后面。

Man lernt nie aus. (学无止境)愿大家永不丢失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