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叹岁月撩人 终是一场错落

      刚和老林通了下微信,想了解下土地对于我们的意义,大爷今天也回了上海,过些时候启程成都,正好手机没电了,正好在这里回忆自己过往的30年岁月,正好也为自己做个笔录,做个快到人生之年的一点感概。

      我和很多人一样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眼见了父母的在田地里忙活,我想当时这是家里最靠谱的经济来源,支撑了家里的柴米油盐,父亲是个勤劳,节俭,务实,本分的庄稼人,母亲善良,温和,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我,却是一个不爱说话,不爱热闹,内心极为敏感的小孩,是什么影响了我,以前会这么想,家庭?成长环境?我想现在也不重要了,以前不能改变的东西,现在也是来得及的,生活本是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有何必在乎前半段的路途是否精彩。

       我家在小河边,后面是竹林,前面是农田,20几年的光景过去了,庆幸的是我还在这里,前面的景象还是那么的熟悉,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并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地方,一个不管离开多久都想着回去的地方。

       我出生的时候周边的都还是平房,也算二室一厅陋室版,最为童年的回忆就是可以在泥土的墙缝里挖蜜蜂,享受最为纯正的原浆蜂蜜,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了,各家各户在9几年都盖起了砖瓦房,现在农村最为常见的二三层小楼,一种难舍的亲切感的遗失,同时也应证了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算是达到了基础的温饱小康。可是在我出生的时候,虽然当时已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那点收成就摆在了那里,父母都要忙农活,儿时的我应该是一个遗漏的小孩,一个不需要太多关怀就能独自成长的小孩,我吃饭不挑食,也不想给父母惹麻烦,以至在没踏上社会独立生活前的我从不会要求父母给买点什么(这无关童年忧伤,这是一场父子间默契的内心对话,或许理解,可以无求),当然这样的斗争会在心里,也扼杀在内心摇篮。

       在家里还没盖房的时候,坐过一回河里的汽艇,没有风雨,温暖舒适,可以在水面上飞驰,只留下一道长长的河波,我想那时是快乐的。不知道从小学几年级开始,跟着奶奶糊纸盒,因为这可以攒下不少的私房钱,同时暑假玩耍的时光也就没了,这就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必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村里开始养起了蚕,我没见过破茧成蛹,因为在成茧后就卖到了茧站,我见过它从微粒大的小苗在温室中培植,然后吃着桑叶慢慢的长大成蚕叔,然后开始吐丝,筑起自己的闺房。桑果就是在那个时候的产物,一种免费,低廉的野果,甘甜可口,甚是好吃。

……

三十年是段漫长的过程,今天就笔录到此,碎片化短短十年。生活给人很多梦想,有些却是奢望,我只愿家人健康,至于个人,那是一场无关忧喜,也无关未来,只叹岁月撩人,而终是一场错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叹岁月撩人 终是一场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