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跟随永澄做年目标
a)触发器--职业发展瓶颈
这个故事要从2016年中说起,在2016年6月,我任职产品运营总监,开始负责公司在全国的产品运营工作。工作职责主要有如下两条:
1-产品赋能;将产品的亮点、价值传递给中国区销售、售前、合作伙伴;负责标杆案例的建立、营销
2-完成公司战略到战术的转化;将公司战略进行分解,并通过团队来落地执行
经过一个季度的工作,在季度末总结会议的时候,发现部门的KPI离季度初的规划相距甚远,面临的挑战如下:
1-公司战略到战术层级的转化能力差;如何将公司的战略分解到日常的执行,并确保投放的策略是正确的,前提假设对么?这些都没有现成的经验供借鉴,也没有成熟的思路模式。
2-目标感不强;在每周例会上虽有提及季度目标,但是对目标没有敬畏之心,觉得时间还长,或者被事务性的工作带偏离,每天被事务性的工作占用大量时间,运营策略执行不到位。
3-团队管理挑战;虽然带团队有将近5年的经验,但是原来的管理我称之为“眼皮子底下的管理”,日常一起工作的时间比跟老婆在一起的时间都长,所以对部门内部人员的能力、秉性、家庭都有相应的了解,而现阶段部门有8位产品经理,分布在中国东南西北,对组员的工作能力只能通过日常电话会议、文档输出来了解。另外,由于产品经理Base地分散,只有在季度会议时,才会相聚,利用两天时间进行团建。向分散在全国的部门人员进行高效率沟通都是我以前没有经历过的。
b)低效的解决方案投放----第一次系统初始化
如何将公司战略落地?如何处理复杂的部门间事务?如何提高部门战斗力?如何突破现有的窘境?能力枯竭感、恐慌和焦虑一直伴随着我。
就像永澄老师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所说“大脑为了减少焦虑,会使用直觉投放解决方案,以达到认知的放松”。刚开始,我认为是工作强度不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于是参加了某个线上大神的《时间管理》训练营,经过半年多的练习,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也会通过todolist等工具列出每天三件事,但是效果差强人意,日任务经常一周都在任务列表中没有进展,刚开始以为是自己意志力不够,于是上班时间就使用番茄工作法定时,坚持了几天就放弃了。现在你跟我谈番茄工作法、每天三件事、时间管理等理论,我会说我也懂,但是践行效果呢?我只能说很惭愧……
c)做多是一件大概率错误的事情----第二次系统初始化
时间进入到2017年上半年,经过半年多的思考,我认为问题出在本人缺少框架化的思维模型、管理体系。用永澄老师的话说现阶段是在“果上努力”,于是我在新年里对自己许下诺言,我要在今年看书40本,提升我看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
我在豆瓣上、知乎上翻各种帖子,买回一大堆“经典书籍”(话说确实有很多经典,譬如:古典老师的书、李笑来的书、成甲老师的书、行为心理学的书、批判性思维的书、系统思维的书),订阅了得到四个专栏。经过半年多的阅读和收听,确实“知道”了很多“知识”,什么复利效应、甜蜜区的球、幂律定律、黄金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GROW模型,这些概念似乎都知道了,但是好像对我的生活、工作没有啥用,工作时,还是会自动调用原有的思维逻辑,这些理论知识与我的生活、工作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在阅读的时候,大脑产生了些许的快感。
2.年目标课程我的收获
在这一年里,我初始化个人操作系统两次,一直在做多,但是成效甚微。由于在6月初,我就订阅了永澄老师的公众号,所以看到公众号的“2018年目标制定”会员招募课程,我一看价格199元,也就随手支付了(话说2017年,类似这样的操作很多,买了好多线上课程),说心里话,我对这次课程的期待很低,没有指望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成长和思维的升级。但是,通过12月2日一天的线上学习,我想说“有收获、但是疑问更多了”,先来谈谈我的收获吧。
收获a:原来GROW模型居然可以做年计划
在2017年年初,我拜读过《高绩效教练》一书,并做了思维导图、出过读书笔记。也知道了GROW模型的具体含义,但是真不知道怎么用这个模型,永澄老师的公众号上也有写过GROW模型的文章,还是那句话,“学以致用”是个问题。但是在年目标制定线上课里面,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使用GROW模型的实例。通过《人生跳跃蓝图》、《我和我的榜样》、《人生成就九宫格》多个维度来确认目标,通过《梦想时光轴》、《期待对对碰》来确认长期和短期目标。我由衷的感到在我手中平淡无奇的GROW模型,居然在永澄老师口中,威力这么大,竟然年目标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实现。
收获b:小组学习群的设定是一个创举,要好好利用
我参加过很多线上课程(主要有两大类:提升认知边界类和能力培养类),这类课程的固定套路就是在开课前,将报名的学员组成一个社群,然后供课前、课后讨论。所以永澄老师的年目标制定课程也发出这类社群邀请时,我也没有多想。进群后,看到经常有班委标识的圈友发FAQ图示,当时觉得这个很新颖,活跃气氛嘛,也无可厚非(其实,我错了,群内高能伙伴很多,很少闲聊,都是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氛围在其它社群真的很少见)。
真正给我带来触动的是三人组队,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认知“每个人思维都是有缺陷的、有局限的”、所以我很善于倾听、很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和创意。在课后的作业环节,组内成员分别写下了各自的“期待对对碰”,很快每个人都注意到各自思维的局限性,但是通过多轮的群内讨论、组内的每个人“期待对对碰”都改了至少3次,最终都明确了各自在2018年的目标、目标对个人的意义、目标的结果澄清和对目标的分解。这一刻我终于理解了刻意练习中的“即时反馈”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小组群和社群。
3.下一步行动
在上一个章节,我谈到我get到了新技能、但是也存在更多的疑惑。疑惑主要来自于How to。
1-如何将年目标落地;2018年年目标的制定只是锚定了焦点,具体如何执行我需要了解方法论,以及采用何种抓手来践行
2-如何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不想陷入“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低水平勤奋的泥潭中
所以,我下一步的行动是采用抓手思维,紧盯永澄老师目标管理,搭建属于我自己的操作系统。
4.附件
a)2018年期待对对碰
b)梦想时光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