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绩效改进之“道”

领悟绩效改进之“道”_第1张图片
理解四大标准践行绩效改进


四大基本原则,六项过程标准,五个案例研讨,两日思维碰撞,一晚精彩点评!——这就是付庆波老师在绩效改进高级班上带给我们的惊喜。

在系统学习了绩效改进的各种武功和套路之后,终于领略到了绩效改进的“心法”,现将自己的感悟,整理如下:

绩效改进之“道法术器”

虽说叫绩效改进的十大标准,但标准1-4被称之为准则或原则;标准5-10被称之为系统化过程,可见他们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如果说“探索发现-选择设计-实施巩固-评估改善”是绩效改进的流程或方法,那么四大原则就是绩效改进的方法论。

我试着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对绩效改进的原则、方法、知识、工具进行一个划分,如下图所示:

领悟绩效改进之“道”_第2张图片
绩效改进之“道法术器”


四大原则是最高指导思想

在没有系统学习四大原则之前,我在具体开展绩效改进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回到自己原来的老思路上去,出现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直接跳到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对四大原则的充分理解,我们可能会陷入“术”的深井,过于关注方法和技术;也可能会痴迷于对“器”的应用,出现僵化或教条的行为。

既然四大原则是绩效改进的“道”,是方法论,是方向,我们就应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实践,使其成为我们开展绩效改进工作时的最高指导思想,尽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领悟绩效改进之“道”_第3张图片
原则一:关注结果

关注结果是起点

当客户要求我们做一件事,我们依照“关注结果”的原则,去了解和探寻此事背后真正的目的,找到组织真正关注的业务结果,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了解目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可以直接询问,也可以间接了解。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客户具体应对。

然而,一番探寻之后,我们发现客户要的就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一种布局,甚至结果很难量化或衡量,这个时候怎么办?我认为,没有必要纠结。关键是让这个结果存在,哪怕不能量化,也要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分析期望绩效时,要结合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去进行分析和思考了,这个层面的东西,有一些本来就不太好量化。

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客户确实没有想清楚业务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在中立的情况下引导客户去思考,甚至考虑是否运用绩效改进的方法来推进此事。所以说,关注结果是整个绩效改进项目的起点。


领悟绩效改进之“道”_第4张图片
原则二: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贯始终

我们在探寻绩效改进的结果、关注这个结果甚至为之纠结的时候,恰恰也就体现了系统思考。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做一件事,就需要把这件事放在一个系统中(比如实际工作场景,公司组织架构等……)去思考:我真的“选对”了吗?

当我们经过一番思考,发现这事符合公司战略方向,需要投入资源,哪怕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甚至结果很难量化,也是可以去推进的,关键要的就是这个思考的过程。系统思考要求我们把组织当作系统去思考,把事当作系统去思考,同时也要系统化地做事。

不仅是探寻结果。我们在分析原因时,在选择干预措施时,在任务分解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系统思考。绩效改进中各种工具的运用过程(4W、BEM、‘如果-那么’表),也都是提醒我们进行系统思考的过程。

比如:当我们运用4W来分析现状时,它就会引导我们,除了注意第四层(worker)的员工情况(往往是最先想到的),还要去关注第三层(work)的部门因素与工作流程;分析了部门因素,还要到第二层(workplace)考虑工作环境,以及在整个组织层面的影响;最后,第一层(world)还会提醒我们,要看向组织外部,分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社会、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处处都是系统思考。


领悟绩效改进之“道”_第5张图片
原则三:增加价值

增加价值是目标

组织关注业务结果,要实现各种业务目标、战略目标等,说白了就是要增加价值。同样,我们开展绩效改进项目,在考虑投入的同时,更要关注成效代价比,确保客户的投入是值得的。在关注结果和系统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能够实现哪些具体而可衡量的价值目标,这也是我们推行绩效改进的最终目的。

在增加价值这个点上,大家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但也是最容易出现分歧的。比如:我们都同意通过社群运营来进行市场教育,那么,市场教育的效果如何体现?UV、PV,还是销售转化?有人说,很多东西难以衡量,但同时,很多东西也是可以变通的。

比如:用续费率代替客户满意度,再如:对客户关系进行量化的管理和分级评价(详见易红老师微课)。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开始时,与客户约定好呈现价值的标准和依据,包括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如果在这一步我们无法与客户达成共识,那么请回到起点——关注结果。


领悟绩效改进之“道”_第6张图片
原则四:伙伴协作

伙伴协作是关键

有了各种可衡量的价值目标,自然会牵扯到各方的利益相关者。当我们在组织中推进一项变革时,往往是新的价值产生时,就会影响甚至削弱原有的相关利益。比如:我们重新选择一家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就一定会影响到原有供应商的利益。

我们在工作中讨论问题时常说:对事不对人。但组织是由不同的人构成,事情也都是人做的,所以我们也说:事在人为。所以,绩效改进的项目在立项以后,过程中能否顺利推进,最终能否取得理想的成果,关键就在于CPT、项目发起人、以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协作是否顺畅。

而伙伴协作的本质,就是想方设法让大家达成共识,共同参与任务,并对结果负责,这样做有几个层面的具体好处:

一是有利于推动信息共享,以便大家达成共识;

二是实现了群策群力,这本身也是一种系统思考;

三是有利于后续实施工作的推进——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

反思:一些公司制定SOP,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而实际执行效果却不好,为什么?——因为制定前没想清楚为什么要制定(关注结果),分析时没有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系统思考),制定时没有通知实际执行的人来参与(伙伴协作),执行了却没看到实际的效果(增加价值),所以最终SOP就被束之高阁了。

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美的SOP,即使有,执行过程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点问题不出。在这个时候,如果各方没有真正达成共识,缺乏伙伴协作,执行效果一定难以保障,也就更谈不上后续的持续改进了。


领悟绩效改进之“道”_第7张图片
实践实践再实践

实践!实践!再实践!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要真正的理解四大原则,除了学习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去实践。绩效改进是一门综合学科,更是一门实践学科,我们想要学好、用好,除了不断实践,基本别无他法。

系统学习了十大标准以后,这样的感觉更加强烈。一方面,四大原则指导我们正确推进绩效改进项目;另一方面,实践的过程,也让我们不断深入理解和领会四大原则的意义和本质。

通过实践,我们知道了“如果-那么”表,既可以用来进行任务分解的对照补充,也可以促进我们对规划步骤进行系统思考。

通过实践,我们明白了无论是推动SOP,还是推进内部变革,想要事情办得顺利,都离不开各个利益相关方的伙伴协作。

通过实践,我们理解了“简单=技控”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许开发一张“清单”,就可以不再挑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确保质量,还能提高效率。而这,就是增加价值。


领悟绩效改进之“道”_第8张图片
实践出真知,迈向CPT

一句话:实践出真知!每多做一个绩效改进项目,我们距离CPT的目标就会更进一步。只要在理解四大原则的基础上,将绩效改进的流程、方法、工具不断实践和运用,成为CPT指日可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领悟绩效改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