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隐喻

1

通常我们会把大脑比喻成一台计算机:感官器官是输入设备,接受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信号;大脑是主机,完成任务切换和消息处理,指挥有机体完成行动。大脑在分析理性问题的时候与计算机挺相似的,但不如机器精准,偶尔会出差错。当涉及到感情和情绪的时候,机器则无能为力。

心理学著作《象与骑象人》中有这样的隐喻:大象象征人类的情绪和感情,骑象人代表理智。为什么是骑大象而不是骑马?首先是象与马的身形差异,说明情绪自动化处理的强大,直觉,感性,本能的强大;骑象人没法用缰绳去控制,不是主人,只是一个顾问,甚至仆人。这个隐喻很精妙的反映出了理性在人的决策中的地位。不足之处是,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我们的情绪系统和理智是如何工作的。

网易哲学公开课《死亡》的课堂上,Shelly 教授讨论身心关系时,用琴和琴声来隐喻大脑和意识的关系;很好的表达了意识不能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但如果用交响乐团而不是独奏的琴来描述大脑的工作,更能反映大脑的工作方式。

《心思大开》这本脑科学的科普著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隐喻:大脑处理信息看似一个分布式系统,但没有中央控制器来统一指挥,而是由各个分布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之间也不是像计算机系统的各模块一样的互相合作,而是像生态系统一样的竞争与合作。并且两个主要的模块:情绪中心和理性,时时在争夺有机体的控制权。

虽然弗洛伊德的结论被认为不符合科学,但其关于分离的自我(本我,自我,超我)的认识,却是哥白尼式的观念跃迁。只不过大脑不像一个瓦特的蒸汽机,而更像一个达尔文的生态系统。

2

得益于脑造影技术的突破,大脑的各个模块已经能够被较好的研究,
作者用采访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学习脑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的过程,每一个研究进展都有相关的故事,让你接触到脑科学的专业术语时很亲切。作者最为关注的是杏仁核和激素。杏仁核是中央神经核,掌控情绪系统,尤其负责恐惧相关的情绪(战与逃)等。

作家阿城写过《常识与通识》,主要讲了一些生物科学的成果,我根据其描述画了一个杏仁核和新皮质处理信息的图:


大脑的隐喻_第1张图片
brainok.png

当感觉输入通过丘脑进入后,直接传送给杏仁核,直接指导行动(比如在爬山时听到树叶嘶嘶的声音,身体本能的紧绷);同时传送给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经过意识加工后,再反馈给杏仁核指导行动(哦,那不是蛇,不用躲避)。

杏仁核的心智基础包括情绪识别和目光追踪。仅婴儿的目光追踪的能力就能秒杀计算机了。
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有感同身受的能力,即心智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能力与同理心(empathy,对别人的感觉敏感,是意识层面的)是有区别的,是与意识无关的,他由掌握情绪的杏仁核来识别。

3

为什么你会爱上运动?
为什么有些人是人来疯?
为什么产后的母亲特别平和?
这些都有脑科学的解释,因为你的大脑里全是毒品。

激乳素(催产素,Oxytocin)

情绪连接有关;新生婴儿的微笑本能(与幽默无关),与产后母亲(体内分泌催产素(激乳素))配合,形成了依附关系与爱;

肾上腺素

惊吓会提高,暴增的精力;

5-羟色胺

社交自信和“拒绝-不敏感”;

可的松(cortisol)

紧张有关;

脑内啡(内啡肽,endorphins)

极乐有关;我们慢跑时能让人兴奋满足:因为跑步的确能导致大脑大量释放内啡呔;

多巴胺(Dopamine)

当结果低于预期时,去寻找报酬;
研究结果显示,购物带给人的愉悦心情也与多巴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购物能够刺激大脑的主要区域,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对购物收获的期待,都可以使多巴胺浓度上升,甚至超过了实际收获时的兴奋。

脑啡肽(enkephalins)

在药效方面是吗啡的两到三倍,而不具备其它一些造成使用者成瘾的特性;

既然你的大脑模块分泌如此众多的激素,那这与直接吸毒有什么区别呢?
大脑对内在分泌的激素会调节和回收,而外在的吸毒会对神经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这就是为什么戒毒很难。

4

作者描述大脑的工作方式并不是像一些进化科学家那样:解释为什么大脑会演化成这个样子(why);而是从一个实用主义的角度:既然有这些成果了,我们该如何(how)来利用观察大脑的外显特征来认识自己。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关于大脑的更多事实,而不是仅仅通过抽象论证来认识真正的自我。

就像每个人有身高体重一样, 我们又多了一些认识自己的指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脑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