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微事件

孩子不记仇并不代表不记事。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的成长中无小事!

有一次,睡前。孩子很委屈地跟我说:妈妈都说我吃完饭可以玩一会儿手机游戏,可是你却不给我玩。我听了,就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同时,我压根不记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另一次,也是睡前,孩子跟我说,我真的很想要那个钓鱼的玩具,可是你都不买给我。然后眼泪汪汪的样子!我完全没有想到她会这样说,我想解释下,可是越解释她却越委屈,最后哭了!我又感到很对不起孩子!

孩子说的手机游戏,是说幼儿的一些学习游戏,比如数学的、行为习惯的、有关知识的(牙医、消防等)。但有时她玩的时间实在太长,我不让玩。我们或者也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为过后孩子自然就忘记了。事后她一般也不会再提起。但是没想到这些事情,孩子会记在心里。甚至记得好长时间,偶然的机会,她会提出来。可能你自己都忘记了,但是孩子却还记得!

而钓鱼玩具,是当天傍晚出去散步后,她在摊子上看见的。她蹲在那里看了很久,显然很喜欢。而我认为又贵、又小,质量也不怎么样,肯定不好玩,孩子肯定一拿回去就不玩了——我完全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想,她是多么地喜欢和想要这个玩具!可不给买,她不走!我只好选了一个我自认为好玩的玩具——类似竹蜻蜓这样的玩具,但不是竹蜻蜓。我玩了几次给她看,她也勉强答应买这个。

但事实证明,只是我觉得好玩或者说买的时候多少是源于我自己想玩。而孩子根本玩不来!而且后来,虽然我们还是把孩子哄离开了,但是我们去超市的一路上,孩子都没有忘记那个钓鱼玩具,念念不忘,说要买。只要我们说不好玩,不买了,或者说以后再买吧,孩子就难过地哭!我们以为这也就是平时的样子,没太在意她的感受!

后来因为购物等其他的一些事情,孩子似乎也忘记了,回家的时候没有再提起来!但没想象到临睡前她委屈地跟我说了这件事情。我解释说:不是爸爸不给你买,而是那个玩具真是太小(杆小、鱼小、线细),爸爸觉得不好玩。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爸爸明天给你买吧。我说着,孩子委屈的眼泪已经决堤而出了!我紧抱孩子,安慰她,觉得非常内疚!

是啊,孩子就是喜欢而已,为什么我们大人就不能感受到这么基本的情感呢?是被太多的理性给蒙蔽了吗?再想想,我的理由都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来想的。我研究孩子,自认为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但是也常犯这样愚蠢的错误!

我不知道这两件小事对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也许不会有什么大影响!但我知道有些影响是无法弥补了。我不能通过再给她玩一次游戏,第二天就去把钓鱼的玩具买给她来弥补已经造成的影响。我所幸的是,孩子跟我说了这些事,让我得以在心理上多少给她些安慰!

这两件事引发我的思考却不仅仅是这些。更引发我对于这样的常被成人忽视的“小事件”或“微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的深层次思考!

我们成人一直都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几乎是不记事,从来不记仇的。很多大人说的:孩子哭就让她哭吧,又不会哭坏!孩子心里不痛快,要闹,就让他自己闹去吧,不理她,又不会怎么样,过后就没事了呀……是啊,似乎的确不会怎么样,又没有掉肉、病了或怎么的!但在我看来,这是大人的误解!至少不记仇(孩子当然不会记仇)不等于不记事!不等于孩子所经历不会留下任何影响!这就告诉我们,和孩子交流,解决孩子的问题,绝对不能用“小孩子懂什么”、“过后就忘了”这样的简单,甚至有点粗糙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耐心细致、小心谨慎!对待孩子的问题,也不能仅仅用“小孩子的问题算什么问题”、“小屁孩儿懂什么”这样的敷衍态度!对待孩子态度要认真,要“一本正经”才行!游戏都要一本正经,何况是具体的事情呢!

孩子不说,并不代表忘记了!很多时候是藏在心里了——不要说孩子的心哪能藏事情,你有多了解孩子呢?我们这么想的时候,也许是真的太自以为是了!孩子不说,或者因为不敢说,或者为了在大人眼里“乖”,或者是无助(说了也没用),或者是因为不会表达……总之,不管怎样,你对孩子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一定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痕迹,就像雁过留声,人过留痕那样。也许不可捉摸,也许很轻微,也许说不清楚,但的确是有过的!

孩子的成长就是点点滴滴的影响的积累。这些点滴也许不像一些大事件,所谓“关键事件”那样,影响深刻,但也是不能小视。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不能笼统地说,孩子的人生轨迹是由这些大事件决定的。事实上,孩子的人生轨迹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件组成的!大事件只是这个轨迹中的活跃点或者转折点!真正组成或者影响孩子人生轨迹的是这些点滴事件——我把它称之为小事件或者微事件!小事件或者微事件不断积累也可能转化为大事件。这就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的道理!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常常在细微之处!

孩子的教育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微事件!

请重视孩子成长中的微事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微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