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小概率原理,即我们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不可能发生。
当同一研究问题下进行多次假设检验时,不再符合小概率原理所说的“一次试验”。如果在该研究问题下只要有检验是阳性的,就对该问题下阳性结论的话,对该问题的检验的犯一类错误的概率就会增大。如果同一问题下进行n次检验,每次的检验水准为α(每次假阳性概率为α),则n次检验至少出现一次假阳性的概率会比α大。假设每次检验独立的条件下该概率可增加至
Bonferroni法得到的矫正P值=P×n
Bonferroni法非常简单,它的缺点在于非常保守(大概是各种方法中最保守的了),尤其当n很大时,经过Bonferroni法矫正后总的一类错误可能会远远小于既定α。
简称BH法。首先将各P值从小到大排序,生成顺序数
排第k的矫正P值=P×n/k
另外要保证矫正后的各检验的P值大小顺序不发生变化。
R内置了一些方法来调整一系列p值,以控制多重比较谬误(Familywise error rate)或控制错误发现率。
Holm、Hochberg、Hommel和Bonferroni方法控制了多重比较谬误(Familywise error rate)。这些方法试图限制错误发现的概率(I型错误,在没有实际效果时错误地拒绝无效假设),因此都是相对较保守的。
方法BH(Benjamini-Hochberg,与R中的FDR相同)和BY(Benjamini & Yekutieli)控制错误发现率,这些方法试图控制错误发现的期望比例。
请注意,这些方法只需要调整p值和要比较的p值的数量。这与Tukey或Dunnett等方法不同,Tukey和Dunnett也需要基础数据的变异性。Tukey和Dunnett被认为是多重比较谬误(Familywise error rate)方法。
要了解这些不同调整的保守程度,请参阅本文下面的两个图。
关于使用哪种p值调整度量没有明确的建议。一般来说,你应该选择一种你的研究领域熟悉的方法。此外,可能有一些逻辑允许你选择如何平衡犯I型错误和犯II型错误的概率。例如,在一项初步研究中,你可能希望保留尽可能多的显著值,来避免在未来的研究中排除潜在的显著因素。另一方面,在危及生命并且治疗费用昂贵的医学研究中,得出一种治疗方法优于另一种治疗方法的结论之前,你应该有很高的把握。
### --------------------------------------------------------------
### 多重比较示例
### --------------------------------------------------------------
Data = read.table(Input,header=TRUE)
按p值排序数据
Data = Data[order(Data$Raw.p),]
检查数据是否按预期的方式排序
执行p值调整并添加到数据框
Data$Bonferroni =
p.adjust(Data$Raw.p,
method = "bonferroni")
Data$BH =
p.adjust(Data$Raw.p,
method = "BH")
Data$Holm =
p.adjust(Data$ Raw.p,
method = "holm")
Data$Hochberg =
p.adjust(Data$ Raw.p,
method = "hochberg")
Data$Hommel =
p.adjust(Data$ Raw.p,
method = "hommel")
Data$BY =
p.adjust(Data$ Raw.p,
method = "BY")
Data
plot(X, Y,
xlab="原始的p值",
ylab="矫正后的P值"
lty=1,
lwd=2
调整后的p值与原始的p值的图为一系列的25个p值。虚线表示一对一的线。
### --------------------------------------------------------------
### 多重比较示例,假设示例
### --------------------------------------------------------------
Data = read.table(Input,header=TRUE)
执行p值调整并添加到数据帧
Data$Bonferroni =
p.adjust(Data$Raw.p,
method = "bonferroni")
Data$BH =
signif(p.adjust(Data$Raw.p,
method = "BH"),
4)
Data$Holm =
p.adjust(Data$ Raw.p,
method = "holm")
Data$Hochberg =
p.adjust(Data$ Raw.p,
method = "hochberg")
Data$Hommel =
p.adjust(Data$ Raw.p,
method = "hommel")
Data$BY =
signif(p.adjust(Data$ Raw.p,
method = "BY"),
4)
Data
plot(X, Y,
type="l",
调整后的p值与原始p值在0到0.1之间的一系列5个p值的绘图。请注意,Holm和Hochberg的值与Hommel相同,因此被Hommel隐藏。虚线表示一对一的线。
最受欢迎的见解
1.Matlab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MCMC)估计随机波动率(SV,Stochastic Volatility) 模型
2.基于R语言的疾病制图中自适应核密度估计的阈值选择方法
3.WinBUGS对多元随机波动率模型:贝叶斯估计与模型比较
4.R语言回归中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5.matlab实现MCMC的马尔可夫切换ARMA – GARCH模型估计
6.R语言区间数据回归分析
7.R语言WALD检验 VS 似然比检验
8.python用线性回归预测股票价格
9.R语言如何在生存分析与Cox回归中计算IDI,NRI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