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起跑线上自欺欺人

看了最近很火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从演员表演、场景甚至歌舞等电影元素来说十分可以打八分(美丽的女主占了六分。。。),但是这个故事讲的实在是难以推敲,感觉像是导演帮看电影的人们做了一个美好的梦。

故事讲述的是印度一个富人家庭为了女儿能上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本来已经面试失败,但是因为有25%的穷人名额,于是男女主人公就费尽心机假扮穷人,骗过了校方,拿到就学名额,却因为这段时间相识的干苦力的朋友没有选上,男主于是与虚伪的校长坦白并理论,遭拒绝后自导自演了一次公众演讲,进而愤然携女儿转去了私立学校。

看到这个结局我是很理解电影导演的美好愿望的,富人们发现昂贵的私立学校也是藏污纳垢不过如此,纷纷转向普通的公立学校,用自己的钱扶持这些学校,然后这个社会的教育就变得更加公平起来。

然而教育不会以这种方式就变得更加公平起来,现实情况是在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贫富不均是一个会长久时间存在的现象,富人会有更多的资源来投资下一代的教育,穷人对子女的教育选择会相对狭窄的多。

电影中这家奇葩的私立学校把富人拒之门外转而给穷人以配额,那么富人就会想出各种变通的方法,买通关键人员或者去其他学校,甚至开一所自己的学校。这并不表明富人是可恶的,相反说明了他们会为达成目标想尽办法,像是当初自己创业从无到有一样,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是一种社会需要的正向能量。

假设没有了这些不平等,富人和穷人享有同样的进入最好私立学校的机会,那么这里至少有两个问题:

首先,师资如何保障。既然入学机会平等,那么学费这些当然也应平等,而这个数值应该是穷人能承受的最大数值,那么想必不会太高。

其二,怎么选择学生。如果学费问题可以比如说由政府解决,但好学校一定是紧俏的,没有穷富作为区分点,怎么来挑选学生,大学还可以统一考试,小学这种呢,像电影一样,全部靠抓阄吗?

回到电影想要探讨的社会问题,富人可以进最好的私立学校,穷人则只能选择设施差的公立学校。我们可以反过来想,私立学校为什么会存在,难道不是因为有一部分有能力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差劲的公立学校而催生出来的一种切实的需求吗?现在说这些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诞生的学校应该反过去服务普通大众,是站不住脚的逻辑。

进而说起这个电影的名称“起跑线”,其实真实情况是,起跑线本来就已经因为父母的差别而前后有别了,非要无视这种区别而让孩子去不属于他/她的群体承担这种无形的压力,无论是把穷人孩子强行扔到富人堆里,还是电影结局这种把富人孩子强行扔到穷人堆里,都是极大的不负责任。

所以,停止在起跑线上自欺欺人吧,正视当前的处境并且努力的改进自己的经济状况,才是为了孩子最要做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在起跑线上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