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总结 骁默_001

今天是11月19号,我花了三天的空闲时间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这是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后期代表作,书中回忆了作者儿时生活的家乡小城,能清晰的看到旧社会封建礼教和迷信影响下人们的生活,使我认识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让我怀念起自己儿时的时光。

《呼兰河传》读书总结 骁默_001_第1张图片

这是我第一次读萧红的作品,被其诗化的抒情风格折服。文字看似朴实平淡,实则将写实,象征,反讽,幽默融为一体,释放出明显的悲剧情感。书中用多重视角形象的描绘小城里的事,读着真实生动,画面感呼之欲出

萧红的家乡在东北一座偏僻的小城里。人们过着重复的枯燥生活,因为闭塞,封建社会的作风贯穿生活各处。因为贫困,人们自私,卑微又好面子,是上世纪20年代国人生活的典型写照。其中有些现象在现今社会仍然可见。有些情节年龄稍大的人也经历过。

开篇,萧红用大泥坑,瘟猪肉。王寡妇等事讽刺小城的愚昧麻木。又从小商贩的营生体现生活的琐凡寡乏。活下去似乎只是人们存在的目的。一天天一年年的重复着。

在第二章中,灯会,庙会,唱大戏等传统活动相信能勾起很多读者的回忆,这些曾经是人们所有的娱乐活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信仰是人们摆脱痛苦,寻求安慰的主要方式。国外的信仰是宗教。在旧时代的国内,信仰则是迷信。那集会时的情景和行为,反映着人们的欲求,即使没经历过的人读了也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第三章后,就是萧红的个人生活回忆了。从这时起 ,将能不断感受到小孩子的童真童趣,和邻里间家长里短的画风

萧红用成人视角混合儿童视角,将小孩的生活圈逼真的刻画出来,以“我“的第一人称叙事,写实出孩童时的生活环境,在读的过程中经常能被小孩的可爱,天真无邪萌到,小孩子的习性在萧红笔下活灵活现。我难以想象一个30多岁的女人是怎么写出孩子的心灵的。对萧红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整本书令我最动情的就是对孩童场面的描写。

本来我想摘抄一些段落留下纪念,奈何这些段落单独放出来,味道就淡了,只好作罢。结合前后文品读,才能找到孩子的感觉。还是读原文体会吧。

接着往后,萧红写了家里人和邻居的一些事,用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批判封建礼教对百姓的愚弄,对妇女的迫害。用有二伯的形象,揭露着被生活奴役下的病态的扭曲性格,有二伯是古怪的,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他们同样卑微,也摆着迂腐的架子。

书中的最后一个人物——冯歪嘴子,同样也卑微,却是书中唯一正面的暗示。他勤劳,磊落,不懈与生活斗争。即使巨大的打击让他以泪洗面,也顽强的像平常一样活着。萧红把他放到最后,其喻义相当明显。在章节末尾,他的两个儿子慢慢长大了,希望也慢慢有了。自强不息总会赢得最后胜利。

书中有多处反应人心的情节,如人云亦云,幸灾乐祸的看热闹心态。这也从侧面反应了贫困环境下的人情冷暖,和精神文化的贫乏,人们只能从家常的鸡毛小事里找乐趣,填充惨淡的生活。

总结全书,七个章节各自独立,又能以同一个主题联到一起。前两章的文笔相对老辣    重在写实与象征,用笔描绘了二三十年代的真实画面。后五章的文笔相对随性,重在回忆,反讽和批判。情节上像大妈讲故事一样,除了能勾起读者自身回忆,或许还能读出时光飞逝下人活于世的真实感觉。《呼兰河传》是一部生动自然的回忆录,淳朴真实,有萧红独特的散文诗化的美感。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有种悲凉伤感的味道。在读的过程中,果然如此。萧红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还写出了淡淡的忧伤。可能回忆都有这种特性,过去再美好也是回不去的,长大后面对生活的现实,不免对曾经的时光念念不忘。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像冯歪嘴子那样,坚持努力下去,总会盼到希望,盼到出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呼兰河传》读书总结 骁默_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