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013】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作战篇:庙算完,就作战?不,还得再算一算!

【读书013】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作战篇:庙算完,就作战?不,还得再算一算!_第1张图片

算完“五事七计”,某国君感觉自己胜战的基本面比较大,于是找来孙军师,问到:“军师啊,按照你的方法,我们详细的算了算,感觉我们能赢,你看是否开战?”

孙子摇一摇头,沉吟道,“国君先等一等,还有一些问题,还请国君进一步算算。”

01  能否打得起?

有了基本面,还得细算操作面。

以十万大军出征为基本单元,算一算打仗的补给问题。

出发前,十万大军,作战部队七万五千人,作战车辆一千辆,作战马匹四千;保障部队两万五千人,带辎重装备及各类保障物资。

出发后,仗打到哪里,给养就要跟进到哪里;路程越远,损耗越大,比如千里为例,需二十人的口粮,才能运一个士兵吃的上去。

此外,还有来宾招待费,车辆维修费,运输损耗费,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钱。

就算是经过文景之治、粮草如山、串钱绳断的大汉朝,也经不住汉武帝的连年征战,最后不得不颁发《轮台罪己诏》。

孙子问,“汉武帝都打不起,我们能不能打得起?”

02  能否拙速求胜?

关于“拙速”二字,我既不同意百度"拙于机智,然成于神速"的解释,亦不认同华杉老师称之为“老老实实的速决”。

我理解,“拙”与“速”,是两个独立的含义,对应于后文的“巧”与“久”。

所谓“拙”,就是聚焦绝对的实力较量,不要关注奇谋巧计;所谓“速”,就是要速战速决。

为什么?

因为越是简单直接的实力较量,对其它条件的依赖性就越小,就越有可能速战速决;而越是追求奇谋巧计,就越需要诸多条件的配合、越需要等待时机,整个战事就会越拖越长。

那么拖长了有什么后果?

后果很严重,危害相当大。

一则,可能导致诸侯列国乘机叛变,后院起火,首尾不接。

二则,可能导致国家民不聊生。远征,因为长久的后勤保障,导致人不能种地、牛不能耕田,百姓不得不贫穷;近守,因为长期驻军,导致物价上涨,百姓跟着遭殃。更重要的是,时间一长,国家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征税,最终导致国家破产、人民破产。

孙子问,“一旦打起来,我们有绝对的实力速战速决不?”

03  能否以战养战?

当然,要解决持久战带来的兵员损耗和后勤补给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关键看能不能以战养战。

标准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役不再籍,粮不三载”。换句话说,就是带一次兵出征就能解决战斗,中间不要再从家里补充兵员;最多带两次粮草,去的途中和回来的途中补充就可以。

办法是什么?

也很简单,“因粮于敌,取用于国”。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枪、没有炮,找我们的敌人要”。找敌人要一斤米,至少相当于我们自己从家里带二十斤米。

孙子说,“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关键看敌方是否可取,我方能否取得到?”

04  能否同仇敌忾?

要找敌人要东西,敌人又不会乖乖的送给你。

怎么办?

只有先打败他,让其丢盔卸甲、丢三落四,方能有所获取。

怎么才能打败敌人?

一个词,“同仇敌忾”。

一则怒,如燕国攻打齐国过程中,齐国守将田单使间,让燕军挖了齐国守城将士的祖坟;如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组织的“诉苦会”等,就是激发共同的怒气。

二则赏,正如曹操注解道,“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就连近世大儒曾国藩,也会许诺,“破城之后,大抢几日”。

当然,奖赏也不是雨露均沾,要不一点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主要就是赏那个第一个杀入敌阵、登上城楼的。一次赏错甚至比一次罚错的危害还要大。

孙子说,“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带兵人,做到这些呢?”

问完这四个问题,孙子静静的看着国君。国君的脸色十分难堪,赶紧搪塞道,“容我想想,下回再说、下回再说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013】跟华杉学《孙子兵法》之作战篇:庙算完,就作战?不,还得再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