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教学层次

一年级下册最后两首诗歌的教学就这样结束了。总感觉自己没有把诗歌的味道上出来。虽然做了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这几个步骤,但是却都只是蜻蜓点水,没有真正将这两首诗的美妙之处讲出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我没有做好文本解读,没有找到文本与现实关联的点。

这两首诗都是关于夏季荷塘的诗。白居易写了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船,去荷花池偷采白莲,回程的时候不知道把自己的踪迹藏起来,有一道浮萍荡漾开来的故事。怎么将小孩的天真活泼表现出来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我在课堂上的处理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但是对一些动词,如“撑”除了让学生读准,却没有让他们联系生活真正地理解意思。“采”也只是简单带过,没有让学生表现一下采莲的样子。“踪迹”虽然借助图片理解了,但是没有通过连一连、说一说这样的设计来让学生真正运用这个词。

背诵环节,也是从读直接过渡到背诵,没有难度的逐渐递增,这也是层次没有出来的主要原因。

《小池》这首诗的诗眼是一“小”字,“泉眼”是小的,“小荷”“尖尖角”都是小的,“蜻蜓”也是小巧可爱的。但整首诗将这些细小的景物传神地描写了出来,还得归功于几个拟人的动词。“惜”“爱”“立”,抓住这几个点,方能将这首诗的真正意境上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歌的教学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