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开发之代码组织探讨

web后端开发的同学对MVC模型应该都不陌生,但随着项目复杂度的增加,MVC模型的不合理使用会让项目逐渐失控。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把项目的复杂度维持在可控范围。

首先,MVC模型本身没什么问题,它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思路而已。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ORM的代码写到Model里面,处理HTTP请求的逻辑写到Controller里面,而返回的数据如HTML/JOSN逻辑则会写到View里面。看起来没啥问题,那么我们的代码是怎么一步步变得臃肿混乱的呢?

起初,业务还很单纯,一个HTTP请求打过来,通过路由找到对应的 Controller 方法,顺带解析出了请求参数,接着把参数直接交给Model进行CURD,然后从Model构建View所需要的参数,最后把View的输出作为Controller的响应数据。后来,业务没那么单纯了,Controller拿到数据后,不只要进行简单验证,还要去数据库查数据,检查,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进行下一步处理,慢慢地Controller里面开始堆积大量数据库操作即Model层的调用代码,与此同时,View层开始有更多的展示需求,往往一个页面需要好几个Model的数据,而且彼此间往往存在逻辑关系,渐渐地View里面也有了很多直接对Model的操作代码。同样的,在Model层,一个业务的流程通常是要涉及到多个表单的处理,所以往往有些Model有很多其他Model的操作代码和数据格式转换方法。而且随着项目的演进,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边界不清晰导致了代码组织的换乱。

在面相对象的编码模式中,重要的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沟通而不是类本身。

对于Model层的理解偏差导致我们忽略了定义边界

  1. Controller 作为HTTP的直接服务者,它的任务就是解析HTTP参数,调用合适业务逻辑服务,根据该服务的响应,选择合适View服务以构建HTTP响应数据。Controller的边界是对HTTP协议而言,所以其 ControllerModel 应该按照HTTP标准制定。

  2. Model 层应该改名叫数据存储层,与数据库交互的层应该叫做 StoreModel,他所要关心的只是如何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在此之上应该有更高层次的业务层,以业务线为单位的数据库操作组合。业务对外的边界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即将请求参数和返回信息的规范化,尤其要注意的是定义好业务层的错误与异常的分类,以便服务使用者做相应的处理。

  3. View 层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一个ViewModel层来处理请求参数并构建模板文件需要的结构体,模板文件只是View层的最后环节,不应该直接与Model层进行交互。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开发之代码组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