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

  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

今天下午,我的老师,也就是我的儿子,打电话,让我看一看昨天晚上央视的《谢谢了,我的家》陈春花老师与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谈话节目。

于是,我首先百度一下陈春花: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同时担任南京大学外聘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客座教授、澳洲国立大学国际管理硕士课程客座教授。她是集教授、企业家、作家于一体的传奇女性。2013年5月22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陈春花为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春花  百度百科)

我看了以后结论是,陈春花老师可能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个集“教授、企业家、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传奇女性。

其实,陈春花老师,是一个母亲教育家,还是一个教育家。

下面,我们看“陈春花老师,在作客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是如何与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共话中国“家风文化”?是如何以一个普通的女儿的身份,在母亲“那好吧”的温暖中,讲述母亲、自己、孩子与三代人的幸福故事?”

陈春花老师,在谈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她对母亲的寄语,从她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母亲对自己的爱以及女儿给自己带来的欣慰。

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_第1张图片
陈春花讲述母亲、自己、孩子与三代人的幸福故事

陈春花老师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在《谢谢了,我的家》节目中,讲述了母亲的言传身教,给自己的人生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一句话,就是:“那好吧”。

那么,母亲的“那好吧”,到底算什么教育理念?

让陈春花教授,如此深刻难忘,念念不忘,并且终身收益、终身使用?

一、母亲的“那好吧”:是母亲教育孩子真正的情绪平和

“那好吧”,是什么意思?

“那好吧”,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口语之一,相当于平时的“行”、“中”、“好”、“可以”等。

可是,这句话,成为陈春花记忆里印象深刻难忘的一句话,流传下来的话,就是这句话,让陈春花终身收益、终身使用。

为何是母亲的“那好吧”,是陈春花母亲教育孩子真正的情绪平和?

下面,我们看主持人敬一丹与陈春花对话。


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_第2张图片
陈春花老师

敬一丹问:陈老师,一到了我们演播厅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时光瓶,这次记录了很多,家人流传下来的话,在您的记忆里哪句话是让您印象深刻难忘的?


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_第3张图片
陈春花在央视的《谢谢了,我的家》节目

 陈春花答:这句话其实挺普通的,就是那好吧

敬一丹问:就这么简单?

 陈春花答:对。

敬一丹问:这是谁常说的话是吗?

 陈春花答:是妈妈说的,因为妈妈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她是一个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湛江人,但是我父亲是一个地质工作者。然后妈妈就一直跟着走,一直就从湛江走到了黑龙江走到了齐齐哈尔,走到了一个叫昂昂溪的小地方。(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陈春花母亲的“那好吧”,是情绪的平和,不是无奈。

事实上,作为一名母亲,保持自己情绪的平和,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二、母亲的“那好吧”:是虽苦犹乐

母亲的“那好吧”,是虽苦犹乐!

为何说母亲的“那好吧”:是虽苦犹乐?

这是为什么?

敬一丹问:然后你们家就在这扎根了?

陈春花答:对。

敬一丹问:从南边来的,在黑龙江过冬就是一关啊。

 陈春花:答这个是更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妈妈小的时候在湛江的海边,其实从来没穿过鞋,所以鞋这件事情其实对她挑战是最大的。

北方做鞋其实是要用碎布,把那个白面磨成面煳,然后再一层一层粘起来,糊完了之后照着鞋的样子把鞋底剪出来,就是很多层布,她要把它用麻绳把它穿好,然后把这个鞋底叫纳鞋底。


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_第4张图片

敬一丹问:纳鞋底?

陈春花答:对,把它纳出来,其实那个力量要很大的。

 敬一丹问:要用锥子。

陈春花答:对对对,她早期的时候她不懂,她不知道还有个顶针,她就用手这么拼命的往里插。

敬一丹问:那顶针是必备的。

陈春花答:对,但是她广东人不知道嘛。

敬一丹问:她就用手的力量。

 陈春花:答对,她就用手的力量去搞。

敬一丹问:那手都得扎出血来。

陈春花:对,手都会出血,然后纳一个鞋底,我估计都得很多的痛苦。

敬一丹问:不知道这些事的话你就说“那好吧”,好像会让人听出一种无奈,是不是没办法那就接受吧。

陈春花:答她不会,她真的是很快乐。她做这一系列事情的时候,她心里面就会想着我的孩子穿都美美的暖暖的,然后很漂亮的,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中文国际频道)

我们看,“那好吧”,好像会让人听出一种无奈,是不是没办法那就接受吧。

可是陈春花说:母亲她不会,真的是很快乐。

母亲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心里面就会想着我的孩子穿都美美的暖暖的,然后很漂亮的,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这是什么感觉?

母亲,虽苦犹乐,虽苦犹荣、虽苦犹甜。

母亲,为了孩子,什么苦、什么累、什么痛疼、什么流血,都无所谓,都是幸福的、快乐的、高兴的。

三、母亲的“那好吧”:是给孩子树立吃苦耐劳的榜样

母亲的“那好吧”:是给孩子树立吃苦耐劳的榜样!

为何说母亲的“那好吧”,是给孩子树立吃苦耐劳的榜样?

原因在哪里?

敬一丹问:我们刚才说都是生活中琐事,有没有碰见什么大事吗?大事面前妈妈也这样吗?

 陈春花答:大事,其实是让我很震惊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全家人蛮多的,妈妈把家常的工作干完之后,她一定去外边打工。我就跟她说,放学后我去接你。

到了那个地方,我自己一下子就惊呆了,那是一个烧砖厂。

 妈妈干的活其实是推那个砖的土坯,那个土坯是很重的,她的活就是一车一车往窑里推。那是六月份的时候,天是很热很热的,然后窑的温度会更热,晒得人非常的黑,满头大汗,她就从窑厂往外走,那时候我一下子就愣在了那个地方。

 我接到妈妈的时候,我其实只是说了一句话,我说,“以后我们不要做这个活了。”

敬一丹问:砖窑那活对男的来说都得是劳动力,是最累的活之一。

陈春花答:对,我问她为什么做这活的时候?她说因为这活的小时费是最贵的。

敬一丹问:其实也是付出辛苦最多的。

陈春花答:对,因为她就是想我们过得好一些。后来,我们姐妹五个人在心底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我们怎么做才可以让妈妈觉得幸福。 

妈妈最高兴的就是看我们满墙的奖状。春节会有一个拜年的环节,去别人家,人家都会有很多好吃的,我们其实是一个经济上相对比较紧的家庭,我们没有太多的好吃的给人家,然后妈妈就总会把整墙的奖状拿来讲,然后别人就很羡慕,因为很少有人家一整墙都是奖状。


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_第5张图片
陈春花在央视的《谢谢了,我的家》节目

有一次她回来跟我聊天,她说,我今天去排队买猪肉,然后大家都很希望能够买到一点肥肉,排到她的时候,她灵机一动说了一句,“我是陈春花的妈妈”。人家就很羡慕地看了她一眼说,那你要哪一块,她说我要肥的那一块,人家就割给她。(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我们看,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肥肉,成为人们大家都很希望能够买到,用来解解馋的食品。

陈春花母亲为了能够买到肥肉,把学习非常好的女儿”、“炫耀”了一下,结果“人家就很羡慕地看了她一眼说,那你要哪一块,她说我要肥的那一块,人家就割给她。”

陈春花母亲,回家把这句话告诉了女儿,女儿是什么感觉?

陈春花母亲,在大庭广众面前“炫耀”自己的女儿,女儿反感没有?


我们接着看一看,陈春花的回答。

四、母亲的“那好吧”:让孩子努力,要母亲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妈妈

母亲的“那好吧”,让孩子真正感觉到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让母亲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敬一丹问:就是一说陈春花大家都说她学习好是吧?

陈春花答:对对对,她就知道,因为我们镇子很小,然后考试都是全校排榜,我就会一直排到第一那个位置上。

她回来跟我讲这件事情,我就跟自己说一定要考第一,因为考第一妈妈就能感受得到那种幸福。

 为什么这件事情很重要?

因为我们都是女儿。

我们的邻居如果有孩子结婚,大家要互相帮忙做被子,但是这个时间一定没有妈妈的份,不管邻居跟我们的感情多好,原因就是给下一代做被子的那个人一定要儿女双全,所以她就没有这个机会。

 每次她都躲掉,其实每次我看到别人邻居结婚很热闹的时候,我们就告诉她说,我们会很努力,你放心,你一定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妈妈。(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陈春花母亲,回家把这句话告诉了女儿,女儿感觉到很光荣,同时也很骄傲。

为什么陈春花母亲,在大庭广众面前“炫耀”自己的女儿,女儿没有反感?

这是母亲的“那好吧”的力量在支撑。

女儿知道,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够让母亲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妈妈。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像“高考状元,北大高材生,留美研究生,12年不回家,6年拉黑父母”的父母那样,“肆意操控”、“冲突”,“炫耀”。

看到没有,母亲的“那好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五、母亲的“那好吧”:就是真正的“夫唱妻和”

母亲的“那好吧”:就是真正的“夫唱妻和”。

为何说母亲的“那好吧”,就是真正的“夫唱妻和”?

这是为什么?

敬一丹问:那你考上大学的时候,这个妈妈高兴成什么样?

陈春花答:从我自己的愿望来讲,其实我是蛮想考到北京的,但是我父母其实是湛江人,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回湛江。

敬一丹问:回广东回老家。

陈春花答:对,所以在我考大学的时候,爸爸跟我说,你要考回广州,就这一个要求。然后妈妈是那种爸爸说什么她说什么的人。

 问:她就说那好吧。

陈春花答:对,她说那你就去广州吧。

敬一丹问:其实这时候你也是不知不觉地说了一句,很像你妈妈的话,那好吧

 陈春花答:对对对。

 敬一丹问:这样就是让父母有了一种看得见的一种希望,可以回老家。

陈春花答: 是的是的,这对他们很重要,当时只有一条路能留下来,就是留校。

敬一丹问:留校当老师。

陈春花答:就这样一直当下来,到现在30多年了,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我把他们都接到了我身边,我们甚至五个人跟妈妈走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都会认为我们长得非常地像。

敬一丹问:看看你们的全家福吧。

 陈春花答:妈妈到后来是一个很快乐的人,妈妈有很多很优秀的地方,比如说她喜欢尝试所有没试过的东西。

现在很骄傲,告诉你,我最爱吃的是意大利的面包,然后法国的红酒,日本的冰激凌,也因为她可以这样接受所有的东西,我就可以带她去全世界看。我觉得这是她给我很大的一个帮助,我们很多人其实很想孝顺但没机会,妈妈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孝顺她。

所以,妈妈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们各自把自己活好,其实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妈妈今年(2017年)刚好80岁,然后我们就想为她做一段视频,来看看她这80年来走的路。(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看到没有,陈春花今天的成功,来源于母亲的“那好吧”;陈春花母亲今天的快乐,来源于她的“那好吧”。

由此可见,陈春花母亲的“那好吧”,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束手无策,而是胸有成竹。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夫唱妻和。

陈春花母亲的“那好吧”:不仅仅是陈春花受益,她的母亲受益。

事实上,母亲“那好吧”,让陈春花的女儿也在受益。

那么,陈春花的女儿受益在哪里?

六、母亲的“那好吧”:让女儿的女儿考上哈佛大学

陈春花母亲的“那好吧”,让女儿的女儿考上哈佛大学。

为何陈春花母亲的“那好吧”,让女儿的女儿考上哈佛大学?

根源何在?

敬一丹问:很多人在听了这个你们家的故事以后,可能都会觉得一种熟悉,这不就是咱们中国式家庭的幸福吗,是吧?

陈春花答:是的,我也常常跟孩子们讲,包括女儿讲,我说我们每一次的大家庭聚会,我们都要特别珍惜,大家都要在一起。

女儿也是非常乖,有一年她其实有一件事情也是让我特别的感动,她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跟她商量,我说你要不要出来工作,然后她说妈妈你先让我试试考研究生,我如果考到我想考的学校,你就让我考,如果我考不到我想考的学校,我就去工作。我说那好吧,你决定。

然后有一天早上我醒来,她就连发了三个录取通知书来,发过来之后我自己就傻掉了,第一个是哈佛大学的,第二个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三个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这三个录取通知书发来之后,我就愣在那了,然后她就打电话问我,她说妈妈你高兴吗?我说当然高兴了,她说我也很高兴,她说三所学校我会选哈佛啦,我说是不是因为哈佛排第一你选它?她说不是,她说,你还记得以前我跟你聊天吗,我问你,妈妈你觉得你最想读哪所学校,你说“我最想读哈佛大学,但是妈妈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 然后她说,“我达成了你的愿望,妈妈”。 我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我不是一个特别爱流眼泪的人,但是我还是流了下来,我觉得这个大概母女之间也需要互相懂得。


陈春花老师与优秀的女儿

 敬一丹问:女儿三份录取通知书放在你面前的时候,我想起了你妈妈当年买肉的时候跟人说我是陈春花的妈妈,这不是很相似吗?

 陈春花答:很相似。(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是每一个人向往的心中梦——梦寐以求。

如果,我们考不上哈佛大学,让孩子替你实现这个梦,孩子们能够我们实现吗?

事实上,99%的实现不了。

为什么会有1%的希望?,

这是因为,是孩子拼命学习,是为了尽快远离你,北大状元,12年春节不归,拉黑父母6年,就是最好的说明,王猛说得好,我拼命学习,就是为了尽快远离父母。

现在,有人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鸟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有时候还要带全家飞。”

这个比喻,非常恰当。

不是吗?

孩子,爸妈,今生今世就这样啦,没有什么出息,你要好好学习呀,替你爸爸妈妈争气,考上一个北京大学,最好是哈佛大学。

现在,总有家庭会这样教育子女。

父母认为孩子是爸妈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

陈春花从未对自己的女儿提出过这一类的要求,在他的内心中认为,孩子一定要快乐,一定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目标一定要孩子自己去确定。

其实,做父母的,只是孩子背后的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永远的欣赏者,以及耐心的倾听者,就OKl啦。

陈春花想不到女儿把这件事留在她的内心里,在她决定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她竟然申请哈佛,就为完成妈妈的理想。

为何有的父母亲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完成自己的遗憾,孩子却不买账?为什么陈老师没有让孩子完成自己的遗憾,孩子却悄悄的完成妈妈的心愿?

根源何在?

来源于,陈春花母亲的“那好吧”。

七、母亲的“那好吧”:让女儿最大的幸福就是做母亲的女儿

如今,一部分人,不但不感恩父母,反而是“父母皆祸害”。

可是,陈春花老师却说,母亲是家的一个宝贝,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做母亲的女儿。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为什么?

原因是,我们在照顾父母的时候,我们的孩子也在默默的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是最好的榜样,将来,我们老了,我们的孩子,就会向我们一样用心照顾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我们照顾老人,也是在教育我们的孩子。

其实,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自己有一天也会像现在的老人,成为老人。

事实上,“老人的口是福口,越吃越有”、“老人在谁的家里,谁家里日子就红火”,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可是,现在一部分人,认为老人是累赘,这是不正确的想法。

下面,我们接着看,陈春花,给母亲什么样的“寄语”?

敬一丹问:一定有很多话要跟家人说,那么就请你把这样的寄语留在记忆的时光瓶里。

 陈春花答:好。

1.妈妈,我希望我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你是一百岁。我很憧憬那个时间,因为在那个时间,我们会享受到一种我和你都想要的感觉。

2.小的时候,是你牵我的手,等你老了,是我牵你的手,我们之间是一个千百年的缘分。 如果问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就是,我是你的女儿。

 3. 在一百年的时候,跟你一起去看世界,去看美好,我觉得那也是我人生最大的诉求。我要认真地努力地去做,我们两个一起努力。

 4.妈妈,我们是不是可以共同说“好吧”?我们就这样做,只要我们去做,我们就会有机会在你一百岁的时候,我还拉着你的手,我们还看世界。

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_第6张图片
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_第7张图片

5. 我们还去说我们家有一个宝贝,就是妈妈。 谢谢妈妈!谢谢了,我的家!(根据视频谈话整理的文字记录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从陈春花寄语母亲的“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我是你的女儿”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陈春花的心里面,蕴育着对母亲深沉的爱,珍藏着对母亲无限的情。

所以,陈老师为了妈妈和家人,她结集出版《带着妈妈去旅游》,从书名中,就可以看出对于母亲的爱——“每年一定要陪妈妈和家人认真地度假,这些与妈妈、家人度假的时间,也是自己努力工作动力的源泉。”

看,女儿最大的幸福,就是做母亲的女儿,这是多么感人的话,多么发人深思的话。

这句话,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教育孩子真正成功的话。

所以,今天的父母,应该向陈春花母亲学习。

八、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


陈春花小时候家里有姐妹五人,她亲眼见证了母亲为了养活孩子们,去砖窑厂不辞劳苦的工作场景,便下定决心努力读书回报母亲,长大后终于实现愿望,带母亲游览世界。

这是什么教育?

这是榜样的教育!

这是以身作则的教育!!

这是言传身教的教育!!!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奈、而是平和。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为,而是作为。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用,而是实用。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能,而是智慧。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法,而是尊重。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力,而是强大。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可,而是无怨。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所,而是无敌 。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求,而是包容。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无理,而是示弱 。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痛苦绝望,而是乐在其中。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妥协让步,而是心甘情愿 。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束手无策,而是胸有成竹。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爱莫能助,而是相濡以沫。

母亲的“那好吧”,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夫唱妻和。


“那好吧”,是母亲常对陈春花说的一句话,尊重孩子的选择,是陈春花从母亲那里学来并用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女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

母亲的“那好吧”,让女儿我要学——“一定要考第一,因为考第一妈妈就能感受得到那种幸福”,是最好的回报。

母亲的“那好吧”,让女儿的女儿我也要学——三份录取通知书,是最好的说明。

这就是“妈妈是我们家的传家宝”——“那好吧”!!!

母亲的“那好吧”,让陈春花教授写出《带妈妈去旅游》,她说到做到,世界那么美,带妈妈去看看!

母亲的“那好吧”,让陈春花,成为集教授、企业家、作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传奇女性。

 母亲的“那好吧”,是心教之母亲,是身教之母亲,这是一种“我要学”的暗示教育,不我让学,我非要学,有时候我还要偷偷的学;不是打教之母亲,不是吼教之母亲,这是一种“要我学”的明示教育 ,让我学,我非不学,我就是不想学。

母亲的“那好吧”,应该是好的家风,是传家宝,应该发扬光大。

(注 文章 为 田园泥土香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码》中的部分 章节)     


 附录——

 “田园泥土香”之【母亲教育学】系列教育文集

上部《母亲教育学:母亲教育孩子的驾驶证与方向盘!》

 中部《母亲:教育孩子成功之密码》

下部《母亲:教育孩子失败之借鉴》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启蒙师”——

 母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启蒙师,母亲肩负造福人类“最高的使命、伟大的使命”!

 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是父亲望尘莫及的,所以在教育子女上,母亲肩负着他人无法替代的重任,母亲,只有优秀的思想品质,才能影响和促使子女的健康成长和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今天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今天最需要补课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母亲教育学——应该是一门独立学科!

 母亲教育学——就是“教育母亲自己的驾驶证!

母亲教育学——就是母亲教育孩子掌握的方向盘。

 我们知道,人要想开汽车的话,只有拿到合格的驾驶证,才能掌握汽车的方向盘;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教育比喻成“汽车”的话,那么,孩子就是教育的“汽车”,我们的伟大母亲就是掌握教育“汽车方向盘”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春花母亲:“那好吧”背后的教育智慧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