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逻辑思维

作为一名伪HR,上周有幸面试了几位应聘暑期实习生的小盆友,由于本人并没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面试经验及技巧,只问了一些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基本问题,but大家的表达真的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颇有艺术家的气质。比如我问“详细的说一说你最近在学校组织或参与过的一项活动”。有人回答“我们在组织一项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我要搜集资料,看看怎么把两者相结合,联系老师做个讲座,然后要通知同学们参与……”balabala。我当时的心里是崩溃的,为什么就不能分条简述?为什么不能在每一条前面提炼出自己具备的能力?你是在考验我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吗?

可见,大家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展示给别人,这就是所谓的缺少逻辑思维。其实这并不是多高大上的词汇,最近我看了《逻辑思维 只要五步》一书,整理了一些表达和思考的逻辑技巧,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参考。

首先是逻辑表达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即先想好一个说明框架,再向框架里面填补具体的论点和论据;另一种是自下而上,需要我们从众多的现象中分析出结果。两种方式都要遵从两种原则:1、结论先行,层层递进,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状,简单地说就是你的第一句话是你的总结论,第二句话既是第一句话的论据,也是第三句话的总结,尽量做到精简有力,不说废话;2、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重叠,不遗漏,是麦肯锡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思维原则。也就是尽量多的陈列你的论据,但不要重复。

自上而下的逻辑表达方式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李健的歌”,让我们看看一下两种回答:1、很不错啊 他似乎不抽烟不喝酒 嗓子保护的很好 声音很好 唱功也很好 风格游走于流行民谣民歌之间;2、我将从“词、曲、演绎技巧、音色音域”四个方面来评价李建的音乐。请问你更愿意听到哪种回答?我想我们中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第二种表达的吧,而这恰恰就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表达,它需要我们先想好表达的逻辑框架,再向里面填充血肉。比较常见的逻辑框架包括:1、3C(customer、company、competitor);2、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3、SWOT(strength、weakness、oopportunity、threats);4、QCD(quality、cost、delivery);5、PEST(politics、economics、、society、technology)等模型,建议大家在平日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模型,这样遇事才能有序的进行分析。

自下而上的逻辑表达方式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陈列所有的事实;2、将事实进行分类;3、在不同的类别中寻找联系;4、得出主干结论。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逻辑思考的方式

1、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What(什么问题)——Why(为什么有这个问题)——How(对应每个事故原因该怎么解决)

2、如何寻找问题所在:将你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与现状进行对比,其中的差距就是问题;

3、将Why逐层分解,深究几个为什么,深挖内部原因;

4、解决问题时需要多角度切入,比如服装的销量下降时,我们可以先从性别(男女)为切入口、再以顾客属性为切入口(新旧)、还可以以销售地要素为切入口(产品、销售员、环境);

5、得出结论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中要包括:Who(责任分配)、When(日程计划)、How much(预算)

今天先讲这么多,来日待我慢慢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