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个人,仅仅是生死这个庞大,却也及其细微的命题中,最小的一个存在单位。在它之上,有着家庭、家族、企业、民族、国家、社会……,和与之密切关联的习俗、民俗、艺术、文化,这些有形无形事物,在历史长河中,必然得面对的生死命题:生长、繁荣、衰落、死亡,和对必将来临的死亡的恐惧,和抗争。
  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企业、民族与民族、必然出现的竞争,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是两者彼此间力量的较量。但回归到其自身而言,是其对存在、延续的渴求,和对消失、死亡的本能抵抗。

  与任何一种【存在体】而言,存在的延续与意志的伸展,是这个【存在】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在世事时势的变化中,死亡威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威胁,可能源自【存在】内部的某个局部,或不同局部彼此间运转的不顺;也可能源自【存在】之外对自身生存之地的侵袭者。
  而无形文化的实质,则是它在伸展、生存、死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与【记忆】的外显的综合体。是这个【存在】的生存、伸展方式的外在的显现。

  【家族】这一存在,是以血缘关系为边界的,它的依据是有简单可追溯的。而【民族】这个存在,则是以有着相同源头的【文化】信仰的个人,而形成无形群体。
  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里,必然在阐述着这个民族的所有个体相同的【生存】与【伸展】方式;从而也必然有着这些个体,集体所恐惧的【死亡体验】,即民族潜意识。

  需要看到的是,不同的世事时势,会塑造出不同的文化。而世事时势的变化,也会引起文化自身的变迁。
  因生存、伸展方式的不同,前者所引发的,是【存在】间的冲突,而后者,则引发【存在】内部的冲突。而这两者,都会让【存在】感受到死亡威胁,经受一次【死亡体验】。
  而任何一个文化的抱持者【存在】,都同样有着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和因恐惧而对【死亡体验】的压抑、逃避。
  无论这个【存在】是最简单的个人、是一个家庭、家族、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企业。

  以血缘为基础的个人、家庭、家族的存在,以血缘传承的方式来延续。而以【文化】为根基的一个民族,则以【文化】的传承进行延续。
  如同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因自身的死亡恐惧、和在恐惧下经历【死亡体验】时,所形成的【认知】、【记忆】而束缚自身的自我实现。与【民族】这个存在而言,它文化里也同样存在及其相似的情况,阻碍在这个【民族】存在在新的世事时势下生存、伸展。
  因此,就像个体必须跨越自身的死亡恐惧,和束缚自身伸展的【认知】与【记忆】,才能更好地自我实现,与【民族】在不同世事时势下的生存、伸展而言,它同样必须突破自身文化中的死亡束缚。

  对死亡的恐惧、逃避,只会让一个民族在变幻无常的世事时势中抱残守缺,难以寸进。革故鼎新,是在经历死亡威胁时,穿越死亡恐惧,破除陈旧的文化束缚,在原本的基础上建立新的适应性文化,从而实现文化、民族的传承。
  前者,可能导致【存在】在时间长河中的真实消亡;而后者,则让【存在】是经历一次次死亡体验中,不断的延续与伸展下去。

  然而,一个民族终究是由一个个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民族,及这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延续,最终还是看这个民族的个体,能不能穿越自身的【死亡恐惧】,从而完成由个体到整体的升华。



目录:
前言
第一日:迷障初起
第二日:追寻迷踪
第三日:死亡恐惧
第四日:认知世界
第五日:生存之地
第六日:活在世间,却属于【它】
第七日:【它】的世界
第八日:揣测婴儿期
第九日:路在何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记)